APP下载

智慧教育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2023-08-18康建国

幸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双减校园智慧

文/康建国

基础教育的提质增效需要通过全面落实“双减”才能实现,要想保证“双减”中“减”的效果,则需要学校不断强化自身的治理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堂质量的“增”来实现“双减”的“减”。无论是学校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还是教学质量的“增”,都需要借助智慧教育,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作用和优势,提升对教育供给服务水平,实现数字化与日常教学的全面融合,借助智慧教育助力“双减”,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提质增效。本文分别从领导力、联通力和执行力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对“双减”的落实以及学校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究。

领导力——让智慧融入教育行为

让智慧融入教育行为即智慧教育,而要想实现智慧教育并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作用,确保“双减”的有效落实,则需要学校领导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是校长的作用更为显着。作为一校之长,在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在学校教育以及学校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同时还要负责引领团队不断发展进步。要勇于创新,以数学教学为例,要结合数学教学需求,根据广大教师和学生建议,鼓励和引导广大数学教师更多的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校长要对教育政策导向有敏锐的洞察力,并结合教育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学校教育方向。学校领导应积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智慧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并给予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智慧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要结合智慧教育需求,不断对学校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与系统化升级,助力数字校园建设。

先试先行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范围广,面临的困难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还得不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如新设备、新系统的引进短期内会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有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的设备,认为设备的更新不仅十分麻烦,而且还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也需要重新熟悉新设备的应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有的教师缺乏教学设备更新的内驱力,因此有的教师对此积极性不强,不利于数字校园建设。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领导力,尤其是校长,借助领导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融入教育信息化潮流,使其乐于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并且会用新设备、新技术。

首先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在教学设备更新的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重点引导年轻教师先试先行,在年轻教师“尝到甜头”之后,会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会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实践经验,向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献计献策,助力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层面,应结合数字校园建设需求,并以为教师教学服务为目的,积极开展VR 教学课程、人工智能等课程,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信息技术部不仅要负责教学设备的更新以及系统的升级,同时还要对广大教师教学活动做深入的调研,根据教师的实践反馈不断完善课程信息化改革方式方法。以某新型作业系统为例,在引进学校之前,学校领导应与学校信息技术部进行充分的讨论与验证,确保其与当前教育改革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再引进相关设备与系统,可以以数学学科教学为试点,先由数学教师进行探索,逐渐构建更加完善的作业体系,并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应用。学校领导要秉持开放的办学理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使其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作用。这样一来,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不仅会逐渐接受教育信息化,而且还会形成内驱力,积极投身于数字校园建设之中。

行政推动

在学校教育中推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促使广大教师更多的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除了要充分发挥榜样教师作用之外,还要注重采用行政推动的方式。学校可以教学评价方面入手,通过优化评价标准的方式来推动广大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对数字化设备以及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评价标准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转变的主要动力,为此,学校可以将教学信息化水平与效果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并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通过之中方式,可以起到逆推教学改革的作用。通过行政推动以及榜样教师的带动,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强化应用

在数字校园系统建设过程中,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应深入调研教师的使用习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新平台的研发,确保新平台与教师使用习惯之间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十分广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以及使用惯性,便如同教师使用粉笔与黑板一样。教师上班之初便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智慧平台查看相关消息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并且短时间内完成学生请假审批等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云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直接通过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等。这些能在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减轻教学压力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智慧教育助力“双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教育体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尤其在疫情反复的当下,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变得愈发普遍,同时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融合也将成为常态。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网环境,引导学生就代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强化线上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不仅要这种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而且要注重提升线上教育能力,需要教师能够熟悉线上批改作业、网课直播等。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强化应用的方式来实现。

联通力——让智慧系统全覆盖

推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联互通

学校应积极打造校园微服务平台,借助该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家长提供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参与线上的项目式学习。在学校层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定期更新平台资源,如在不同的学期,结合不同的学科,向平台上传相应的图书资源,这些图书资源经过学校的筛选与把关,可以保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包括资源。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该平台设置相应的阅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打卡,家长也同样如此。可以促进亲子阅读,实现学生与家长的共同发展。在开展线上阅读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应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线下读书会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为了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校园微服务平台打造过程中,还应设置体育模块,设置“每日一练”等内容,在寒暑假要求学生与家长每天打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强化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还应促进校级平台与其他智慧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一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够借助其他智慧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中的资源来优化教学,这对于教学的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库的同时,学校也要注重自身内部资源库的建设,将教师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优秀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纳入到学校内部资源库之中,打造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内部资源库。教师通过学校内部资源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更新课程互动模式

课程互动也可以看作是课程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中心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主题设计相应的课程,然后将其植入智慧课程服务平台。由智慧课程服务平台按照相关的节气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结合平台发布的任务开展自学。同时改平台还可以自动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追踪到的情况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借助该平台,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而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智慧课程服务平台还包括“读后感”等互动板块,借助这些板块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而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也能极大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校应不断对智慧课程服务平台进行优化,提升其性能。例如引入大数据技术,使智慧课程服务平台具备分析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相关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依据向学生针对性的推送学习方法、学习资料以及相关练习等。这是智慧课程服务平台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开展强化教育,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践行“双减”要求以及智慧教育助力“双减”的重要体现。

升级管理方式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层面,管理层面的智慧化同样重要。在智慧平台中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学校日常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以学校考勤管理为例,在智慧平台的支持下,采用一人一卡刷卡进校的方式,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教职工的入校与离校时间,管理人员只需通过系统便可以快速掌握教师的出勤情况。另外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也同样适用,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入校情况。另外,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智慧平台,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极大的便利,如教师涉及到调课的情况下,只需通过系统提交相关申请即可,无需再打电话或者到办公室报备。以此智慧平台实现了校园生活各个环节的联通,既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也有助于改善教师工作体验。

执行力——让智慧资源融入课程

新时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教育环境,以智慧教育赋能学生的未来。智慧教育助力“双减”,教育平台与教育资源是基础,但是光有基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促使智慧资源融入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智慧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存储相应的教育资源,并在课堂上将手机与教师电脑相连,然后便可以将手机中的教育资源通过投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数学教学为例,针对数学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辅助学生亲加深理解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并且在参与过程中数学相关知识,极大的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既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能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等校本课程的研发也是智慧资源融入课堂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加强此类校本课程研发的投入,并将研发的课程通过先试点后普及的方式进行推广,最终实现校本课程的全覆盖,让智慧资源更多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要较强远程研修,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辐射范围,对其他学校的教学研究提供支持与帮助,也积极吸取其他学校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体质增效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计算和证明以及函数等方面知识,学习压力较大。智慧教育的发展,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是确保“双减”能够“减”下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体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应推动信息化与教育的融合,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借助智慧教育助力“双减”。

猜你喜欢

双减校园智慧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