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纸织画有着朦胧之美的千年“绝活”

2023-08-17晋华

旅游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周梅森永春长卷

晋华

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周梅森

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是手工编织纸丝而成的朦胧艺术品,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齐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永春州志》卷十一记载:“织画此为永春特产,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为长条细缕而以纯白之条缕经纬之。” 永春的纸织画融编织绘画于一体,纸痕交织,经纬分明,画面有如覆盖一层薄纱,既有十字绣一样的方格分明,又有隔帘观花隐约依稀的艺术效果,这项技艺除完美地保留了中国画的韵味,还多了一份朦胧之美,是为一绝。

填色

纸质画,唐人有赞“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

永春因境内“山之草木四时不变”“永如春天”而得名。古城永春,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风光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纸织画、漆篮、老醋、陶瓷、篾香等藏匿于街巷间代代相传的老手艺,处处给人惊喜之感,真可谓是指尖上的“宝藏之城”,而周梅森的桃源纸织画院就藏在古城永春桃城路的街巷里。

走进桃源纸织画院,一幅幅意境深远,有着朦胧之美的作品让人犹如隔帘观月、雾里看花,这已然不是一个画室,而是神秘的仙境。风光画《万里长城》画面笔墨独到、编织精致;山水画《雨后百泉响》风光秀丽,如诗如梦;动物画《威震五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物画《十八罗汉》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可谓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张张逼真的脸、一朵朵芳香的花、一座座雄伟的建筑,仿佛藏在幕帘之后,吸引着人们走进那个美丽的场景。每一幅画近观纵横交错,凸凹有致;远看缥缈朦胧,富有想象空间,怎一个“美”字了得。

画院主人周梅森老师是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年已六旬,精神矍铄,清瘦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中闪着坚毅的光芒,身着中式灰色麻布上衣的他,更显从容潇洒,宛若从远古走来的文人贤士,颇具道骨仙风。他邀请众人坐在桌前,奉上香茗,十分热情,说起永春纸织画辉煌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韵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这项技艺始于隋唐,至今已经有1400 年的历史。唐人郑维曾赋诗之:“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人妙,烘云托月景偏真。经营惨淡关意匠,远擅桃源物色新。”到宋代时,纸织画已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珍藏。明清时期这一技艺进一步发展,精品频现,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这一技艺, 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周梅森,永春纸织画传承人,福建工艺美术大师

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缥缥缈缈,犹如“隔帘赏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

永春古称“桃源”,每逢春花灿烂时,桃花姹紫嫣红,吸引着无数前来踏青赏花之人,人面桃花,景致独特。周梅森刚画好的一幅名为《桃源春韵》的画作上,醒目位置是永春的地标建筑留安塔,塔下桃花娇艳迷人,薄雾轻纱,隐隐笼罩,正合永春“桃源”的佳美意境。纸织画由国画发展而来,对美术基础要求高,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周梅森,很有创作纸织画的天赋。纸织画以传统题材为主,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所涉及的工具也和中国画一样,需要笔墨纸砚和颜料,不同的是纸织画要求色彩浓,层次分明。

“这个工艺需要精妙的绘画艺术,还需要特别精确的裁剪。”宣纸上绘好图画,周老师用特制的小刀将画裁成两毫米宽的细纸条,同时保证头尾不断,以使整个画保持原样不散架,然后固定在特制的纸织画编织机上,以此作为经纸条,再将材质相同的白纸裁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开始像织布一样经纬交穿,轻轻编织。编织是体现艺术效果朦胧之美的重要工序,首先要均勻,周老师先要用长长的竹尺把纸丝隔行分开,编织行话叫“挑”,接下来就是“引”,把白纸丝穿在竹尺头的圆孔中,像梭子织布一样引过去,接着是“敲”,使纸丝严丝合缝对齐拼紧,密度匀称且不能跑偏,最后再抖动整理继续下一条纸丝的编织。编织的过程,需要手眼并作,周而复始。“如果是人物和鸟兽画,面部表情还需要在编织好后填色。”经历绘画、裁剪、编织、填色、装裱等主要步骤,一幅素淡和谐、静穆朦胧,颇具古朴典雅艺术气韵的纸织画就完成了。“书法、印章也要讲究,都要结合在这张画里面,才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

具有“浅浮雕”立体感的永春纸织画既有中国画的气韵,又有纸编术的细腻,还多了一层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色彩本是浓艳的纸织画,因为经过裁和织,加上一条条的白纸丝的纬线盖上去,其色彩被掩了一半,十分的颜色只能看到四分,于是就产生了朦胧隐约“似有似无”的画面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艺术格调。凑近看纸织画,画面纸痕交织,经纬明显,只能看到一个个方块的色彩,茫无头绪;挂在墙壁上便可看到其中浓淡明晦,由各种颜色的方格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像是画纸上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站着远看,则可以体会到全图的景物飘然荡漾的意境。可谓“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与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米点山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永春古桥美景

工匠巧手,焕发千年纸织画的新生机。

在周梅森的画室里,挂着一幅风格特别的画《无悔的追求》:画中一位老人,头顶烈日,背负着“纸织画院”的牌匾和书画,提携童稚,赤足而行,儿童手握笔墨,两者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创作中的周老师,休息时总要站在这幅画前凝视一番。他创作的这幅画寓意深刻,正是周氏一家人对纸织画技藝坚守的写照,体现了民间艺术大师,无畏艰难与挫折,悉心传承纸织画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代表对本土文化的坚守,无畏扎根这片土地,为弘扬纸织画技艺的努力与坚持。

出生于1962 年的周梅森与纸织画结缘已有三十多年,年轻时候的他,喜欢园艺、玩过摄影,但这些只算是业余爱好,而心头好非纸织画莫属。“大半辈子里,最密切的伴侣可以说就是这几张宣纸和一架纸织机了。”他的父亲周文虎是永春纸织画大师黄永源的学生,当年他随父亲到黄永源老师家,第一次接触到这“朦胧的、真非真、画非画”的纸织画,一下就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从此一发不可收,跟随父辈走上纸织画创作之路。谈起几十年间守艺的心路历程,年已花甲的周梅森仍然眼泛泪花,为了弘扬技艺倾家荡产,历经两次开店失败,即使今日仍面临诸多难题,“终于还是走过来了,三十多年里我起起落落,回想起来真的是要掉眼泪”。

多年的创作与探索中,周梅森深深地体会到,弘扬纸织画不能关起门埋头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让国内外更多的人认识纸织画、了解纸织画,并且爱上纸织画。于是周梅森在创作之余,总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永春纸织画,前些年,他扛着作品到各地参加展览做交流,屡屡把纸织画推到镜头前,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兴趣。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周梅森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商渠道,希望通过新时代媒体的传播手段将纸织画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纸织画工作室

周梅森夫妇匠心传承纸织画

周梅森渴望纸织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但太难了。因为传统纸织画需要有绘画天赋和功底,所以对个人的艺术能力要求较高,学起来太难。为此,周梅森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纸织画的表现方式,让纸织画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梅森在处理制作中破损的宣纸时,想到可以用针线将画纸缝合,掩盖裂痕。就在那一瞬间,灵感突然跃入他的脑中,以纸代线,完全可以用类似十字绣的方式来完成纸织画,顺着这个思路周梅森创新了纸织画技法,发明了纸织绣,可以不用毛笔绘画,而是通过设计,把色纸经过裁、织、拼、穿、压等手法,“绣”在织纸上,即可完成纸织画的创作,“这样绣中带画,画中带绣,技法容易,制成的作品也非常好看”。传统纸织画具有很高收藏价值,而创新后的纸织绣则可以成批生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还利于品牌的推广。以纸为绣,以绣代画,周梅森的纸织绣法,方块相间,色彩斑驳,形象生动,较之传统的纸织画有更强的装饰性,适合各种场合的墙面美化和装饰。既保持了永春纸织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又融入了流行的时尚元素,可谓是永春纸织画传承创新中迈出的重大一步。

周梅森精雕细琢,织就“海丝泉州”的百米长卷。

数十年来,周梅森将所有青春和激情投入到纸织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上,注重民间传统工艺的研究、设计、开发,在技术上勇于探索,勤于研究。1988 年在福州举办永春纸织画展,《八仙过海》荣获优秀奖,《春、夏、秋、冬》获创新奖;之后他又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技创作百米巨幅纸织画长卷《中国百米古典长城图》,实现了题材与制作的创新,而后一发不可收,先后创作了百米巨幅纸织画长卷《百米百虎纸织画长卷》《桂林山水》《桃源春韵》等,其中《中国百米古典长城图》被评为中国民间国宝,《百米百虎纸织画长卷》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21 年7 月25 日, 在中国福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Song-Yuan China)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听到这一消息,周梅森格外激动,“泉州申遗成功,作为一名普通的民间艺人,我一直希望运用千年绝活,通过自己的作品,助力推广‘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旅品牌。”此时的周梅森,萌生了以泉州的诸多“海丝元素”的为表现内容,创作一幅《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百米长卷纸织画作品的念头,挖掘、复原具有海丝内涵、宋元美学特征的代表性景点和人文景观,来展现泉州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风采。

回忆起历时一年多的创作过程,周梅森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难”字。要把散落于泉州各处的景观绘入同一幅长卷,景点风格不一,有的古韵悠然,有的动感十足,既然要一同入画,就得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象表达。“决不能只照着景点临摹,那是画房屋样子,画建筑图纸。”这众多景点好比散落的珍珠,得找到一种意象表达方法,把它们串在同一条项链上,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他实地考察,临摹作画,反复研究景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终于把汇聚古桥、古街、古塔、古遗址以及人文场景、民俗活动的颗颗珍珠“串”了起来。这幅百米画卷,由3 万多条,仅2 毫米宽的细纸条编织而成,画作内容包含泉州海丝文化的主要景观,当长卷全部展开,犹如一条白龙逶迤而来。近观画面,成千上万的细密白条,与浓墨重彩的绘画,交错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层白纱般的滤镜,既像轻雾笼罩的山水绘画,又像水墨晕染的织锦。起承转合间,精彩地讲述富有传奇色彩的“海丝”泉州多元文化,展现“海丝”泉州璀璨的历史人文,结合“海丝”传奇的浪漫情怀,展现着古泉州史诗般的“海丝”文化魅力。整幅画作悠远浪漫,极富神秘感,朦胧优美的画面透着海滨城市的气质,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生生不息的精神内在。

永春纸织画割画为条,织条为品,将形而上的绘画转化为形而下的手工活,然后又将形而下的手工活上升为独特的精神产品,反映了永春人的智慧。而像周梅森这样的民间艺术家“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周梅森永春长卷
周梅森:妻子是我生活中的最佳搭档
从太空俯瞰地球
王克举油画长卷《黄河》
永春雪山岩
《芝兰书画长卷》
《花卉昆虫长卷》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