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淌的黄河乐舞

2023-08-17朱国伟

旅游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鼓子号子秧歌

朱国伟

鼓子秧歌

黄河边上的纤夫,黄河号子就是他们的歌

纤夫雕像

黄河号子:古老的中国民歌

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

黄河号子就是先民在与黄河洪水的抗争中,伴随着紧张、繁忙的抢险劳动,为了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士气、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劳动号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用汗水浇出的一枝文化之花,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缩影,也是推动抗洪抢险施工的力量。

黄河号子主要包括黄河抢险号子、土硪号子和船工号子。一首好的黄河号子,内容健康,音韵优美,格调清新,代代相传,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黄河号子的内容更加丰富、健康。它不仅仅是唱歌、顺口溜,也颇富文学色彩。

独具魅力的号子,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就采用了劳工号子的形式。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军民士气。

为了让这极具感染力的号子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2008 年6 月“黄河号子”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员们正在表演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来自商河的传统舞蹈

在曾为黄河故道经略之地的商河,流传着一项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民间舞蹈——鼓子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扭一扭”是商河人热爱鼓子秧歌的真实写照,因此,商河被文旅部和中国舞协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秧歌之乡”。

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其旧时表演形式集歌、舞、丑于一体。表演时先舞后歌,歌者不舞、舞者不歌。“丑角”在歌舞中插科打诨。演唱曲目有“摇葫芦”“打岔”“鸳鸯嫁老雕”“馋老婆吃狗”“大观灯”“小观灯”等,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日常生活为主。

现存鼓子秧歌主要分为“行程”和“跑场”两部分,“行程”是舞队在行进或进入场地前的舞蹈;“跑场”是表演的主体,又分不同角色表演的“文场”和“武场”。鼓子秧歌表演所跑的场子队形丰富,有“牛鼻鉗”“勾心梅”“一街二门”“六六大顺”“里四外八”“八条街”“四门斗”等百余种。“伞头”动作圆润,“鼓子”动作粗犷豪放,“棒槌”动作轻巧敏捷,“腊花(拉花)”动作泼辣大方,颠颤、划圆、蹲扑、跳窜等动作为各角色所共有。

商河鼓子秧歌本是“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是青壮年男性的舞蹈,主要活跃于春节、元宵节期间的农村地区。鼓子秧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集中表达了人民的心中愿望、心灵呼声和精神寄托。但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男性离开乡土,鼓子秧歌面临传承乏人的困境。

2006 年5 月20 日,山东省商河县申报的秧歌(鼓子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鼓子秧歌以后依然是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世代传承。

猜你喜欢

鼓子号子秧歌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唱起号子走汉江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昌黎地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