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业公寓的文化名人和轶事

2023-08-17李思源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李健吾公寓

李思源

“自立”的公寓

上海南京西路和陕西北路交汇处两侧不少历史名人居住过的地方,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故事。在人们徜徉周边抬起头来,经常会在靠近“上海展览中心”一侧,看到一幢红顶黄墙西班牙城堡式的建筑,它高雅、华贵,鹤立鸡群似的站在里面,俯视着周边栉比鳞次的建筑群,那就是华业公寓,人们多称它华业大楼。

华业公寓是1934年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投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矗立起来可以和任何一幢洋楼媲美的公寓,所以有人说它是旧上海佼佼的“自立”公寓。它由老上海著名营造商谭干臣于1928-1934年投资,著名华人建筑师李锦沛设计,占地14.56亩,建筑面积约10100平方米。

华业公寓所在的小区有两个门,分别位于陕西北路173号、南京西路1213号。今天的南京西路大门上耸立着醒目的“华业小区”四个大字,是经过改革和资产重组,已经和历史悠久的“沧洲别墅”合并了。有趣的是,在南京西路大门边黑色的大理石铭牌上有英文“Former Cosmopolitan Apartments”,硬译是“正宗的全球公寓”;不过在陕西北路大门的铭牌上却没有“Former”这个形容词,港台有资料译成“大都会公寓”倒是蛮不错的。不过它在海外最响亮的名字却是“Building 173”(173弄大厦),那是瑞典和英国在2009年花了9个月的时间在当地采访、拍摄、编辑而在海外大卖的纪录片名。

公寓由一幢主楼和两幢配楼组成,设施齐全。10层主楼的底层设有门厅、访客厅、儿童游戏室、图书馆等,门厅后设有电梯间,2至8层为四室或三室居住层,室内均配柳桉木地板和钢窗,由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组成,9层以上为电梯机房与蓄水箱房。后来周边出现的裙房和多层建筑无论从结构、设备、装潢,哪一方面和主、配楼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在历史上,华业公寓和“沧洲别墅”多年相连,但和前面的“沧洲饭店”(现在“锦沧文华”旧址)联系甚少。

陕西北路173号外墙上有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授予它的铭牌,还特别提到“李健吾、金山、张瑞芳、王丹凤、俞振飞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此生活过”。

“巨匠”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是著名的戏剧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他的法语水平登峰造极,翻译的小说和戏剧,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莫里哀戏剧集》等,直到今天都是后辈学习的典范之作。他一生著有《李健吾全集》14卷上百万字。我的当年居住在华业公寓的“发小”们都打趣又亲热地尊称他为“波儒”(Bonjour,法语“您好!”)先生。

李健吾进清华中文系前就发表过许多文章,声誉鹊起,甚至惊动了一些教授。朱自清第一次上课点名时就怀疑“此李非那李乎?”不过李健吾非常谦虚从不自傲,总是不停地向老师和学友学习请教。他和钱钟书、杨绛俩经常长时间地切磋、讨论和相互砥砺,结为终生的“畏友”。杨绛有一句名言,说李健吾“是我们夫妻的学长和前辈”。

巴金在他《随想录》的《病中(二)》里非常感喟自己在“不戴帽子的反革命”时门可罗雀,只有李健吾和朋友让李的大女儿“雪中送炭”送来500元资助,过些时又让小女儿带来300元,而那个时候最好的粳米每斤才1角7分1厘。在另一篇题为“掏出一把”的文章里,巴金又深情地称赞李健吾在朋友危难时“总是掏出一把来”“有一颗黄金般的心”。

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电影演员金山和张瑞芳抗战后受党的派遣,来上海开展争夺文艺领域主导权工作,李就把自己的住房分二间给他们住。后来为了不影响他俩的工作和生活,干脆把房子转让给他们承租,自己住到其他地方去了。

金山和张瑞芳

金山(1911-1982)是老一辈人熟悉的演员。他青年时就参加进步活动,21岁时就入党,1935年和赵丹等组织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进步组织,1937年以饰演电影《夜半歌声》里的主角宋丹萍蜚声海内外。他也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

张瑞芳(1918-2012)19岁时就和老演员崔嵬合作演出抗日剧《放下你的鞭子》,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次年正式入党。

她早年多演进步话剧,比较有名的如《上海屋檐下》《国家至上》《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家》等。她在《岁月有情》(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等书中,深情地叙说了自己从这段时间开始接受“周副主席的直接領导”,并在一生中多次受到周恩来的教育和亲切关怀。

张瑞芳1942年因扮演郭沫若话剧《屈原》中的婵娟大获成功,并和屈原的扮演者金山熟悉,1944年结婚。抗战胜利后金、张两人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到上海等地以演员的身份进行活动。

20世纪50年代开始,张瑞芳拍摄了多部电影。其中,大家熟悉的《母亲》《李双双》《万紫千红》《家》《聂耳》《泉水叮咚》等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她是第六届、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曾授予她“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称号。

“小燕子”王丹凤

王丹凤(1924-2018)没有进过电影学校,也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培训,但在大导演朱石麟的放手和扶植下,17岁就因为在影片《龙腾虎跃》里扮演了一个讨人喜欢的送茶丫头而获得三年演出合同。

在朱石麟的督促下,她没日没夜地在摄影棚里观摩老演员们的演出,虚心地向老艺人请教,不停地阅读、看片和思考。后来她以女主角的身份,挑战之前由大明星王人美主演而获得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的《渔光曲》,在《新渔光曲》里崭露头角,确立了她在影坛上的地位。之后片约不断,连续拍摄了廿多部电影。

1949年王丹凤应香港左翼的长城电影公司邀请去港拍戏,并和如日中天的大明星胡蝶合作。1950年,她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到广州慰问解放军,同时开始阅读政治书籍,接受了进步思想。

1950年11月她毅然回到了祖国。1951年元旦,她和相恋了7年的,从事影视工作的柳和清结婚。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他们入住了华业公寓。他们有三个漂亮的女儿,个个都和王丹凤一样有漂亮的大眼睛和外柔内刚的性格。王丹凤的家庭生活和谐,特别是和演艺界的八卦绯闻毫不沾边,小区里的口碑和人缘极佳。

回国后王丹凤的戏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话剧《雷雨》中的侍女四凤、电影《家》中的丫鬟鸣凤、《海魂》里台湾酒吧女招待温梦媛那样被侮辱和被迫害的女性,更有《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女理发师》那样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女性。《护士日记》里的《小燕子》至今还是许多中小学里教唱和流行的歌曲。

王丹凤还是1975和1984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5年全国“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还是1985年应邀出席里根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唯一中国籍演员。

“京昆泰斗”俞振飞

俞振飞(1902-1993)上海人,出生在苏州,家学渊源,三岁就能辨音听曲,六岁习曲,十四岁登台。开始习昆曲小生,后经程砚秋介绍拜程继先为师,学京剧小生,因此他博采百家之长京昆俱通,曾和京剧大师杨小楼、荀慧生、尚小云同台演对手戏,甚至和梅兰芳同台演《断桥》和《游园惊梦》,被奉为“京昆泰斗”。

俞振飞盘桓华业公寓的时间不长但较早。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初,廿七八岁的俞振飞就已是名角了,彼时的报纸甚至曰:“当时上海凡是盛大票友会串,以有俞參加为荣。即使‘大亨们票戏,也必请俞振飞参加。”但在当时他毕竟还只是个“戏子”,地痞流氓加上求字索画的纷至沓来应接不暇非常痛苦,幸而在华业公寓老板谭干臣的帮助下,得以在这个英租界的高档住宅区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后来俞振飞对此地一直非常心仪,据资料显示,俞振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用6根金条订下来”一套房子。

俞振飞1959年入党,曾任上海昆曲团团长,昆曲学校校长,对昆曲的继承和发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曾率团赴美国、苏联、日本以及欧洲等地巡演,受到广泛的欢迎。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现今活跃在京昆界的许多重磅人物如岳美缇、计镇华、蔡正仁、张洵澎、梁谷音等都是他的学生和门徒。

事实上,在华业公寓居住过的文化名人还有不少,如果按现在和沧州别墅合并的情况来算就更多了,如音乐家陈歌辛、俞丽拿,导演柯灵和徐昌霖,歌星白光,电影演员刘琼、狄梵夫妇等。他们的故事加起来足可以编本很厚的小册子,至于其他行业的名人自然更不在少数了。

猜你喜欢

李健吾公寓
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
黄金般的心
朱自清让学生转系
树洞公寓怪房客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听李健吾谈《围城》
末日公寓
双钢路旧公寓改造
数字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