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辛遥“智慧快餐”烹饪法:热炒!慢炖!腌制!

2023-08-17木曰雨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快餐漫画智慧

木曰雨

编者按:

2023年7月5日下午,上海市文联“文艺家大讲堂”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特别邀请中国美协理事、漫画艺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协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郑辛遥带来一堂“漫画赏析”讲座。讲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漫画欣赏”,漫谈怎样看漫画,什么是好漫画;二是分享“智慧快餐”创作经验。郑辛遥在过去31年间在《新民晚报》“智慧快餐”专栏发表了1500多幅作品,不少读者很好奇,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周一幅“有哲理”的漫画快餐,“侬哪能想得出来”?创作心得究竟是什么?听郑辛遥在讲座中跟大家娓娓道来。

简笔而注重意义

漫画的定义《辞海》上写的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简单而夸大事物特征的绘画,多含有讽刺的意义。”漫画前辈丰子恺也有他自己的定义:“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郑辛遥坦言最喜欢丰子恺先生对漫画的定义,因为他讲得更通俗,更接地气。

比如匈牙利漫画作品《时钟》。时针走到十一点三刻,凡是指针走过的地方,大片森林都变成了楼房。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破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郑辛遥认为这类漫画是比较高级的,画面上没有一眼可见的主题,但是读者只要定睛思考,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无题》这幅外国漫画更加有趣,一个圆圆的球,上面拴了一根绳,绳上挂着两个人,其中一个起了坏心,拿一把剪刀要陷害对方,但他们拴在同一根绳子上,害人等于害己。这类漫画也是郑辛遥比较欣赏的,漫画家把一个浅显的道理画出来,令人一目了然,会心一笑,令人思考。

漫画的分类

郑辛遥将漫画分为六类:数量最多的一类是新闻漫画,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用漫画的形式报道新闻或评论新闻;另外一类叫生活漫画,郑辛遥的《智慧快餐》就属于这个类别;第三是连环漫画;第四是肖像漫画;第五是旅行漫画;最后是广告漫画。

《飞来“峰”》是郑辛遥2015年的作品,当时全国各地的风景区门票刮起一股涨价风,游客感叹祖国的山河游览不起了。根据这个现象,郑辛遥“杜撰”了一座“飞来峰”,山峰之巅是个人民币符号“?”。这幅漫画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二等奖。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漫画创作,郑辛遥的SARS“非典”宣传画被选中后,出现在整条淮海路的灯箱广告上,让他感到非常自豪,可以说这张漫画取得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甚至有一天他还接到香港某报记者的电话,告诉他这幅“非典”漫画招贴画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作为中国SARS的新闻报道的配图整整占了半个版面,此作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在疫情特殊时期,随地吐痰就好像随地扔炸弹一样,这个显然是夸张的比喻。郑辛遥认为,像这类作品在比较重大的事件里面展示,就可以很好地凸显漫画新闻性的一面。

《锣鼓响》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郑辛遥将其归在“生活漫画”的类别中,用漫画的手法反映生活中的事与理。丰子恺的特点,第一用毛笔,第二线条非常简约,他常常把眼睛鼻子都省略了。锣鼓响了,小孙子拉着奶奶要去看,画面很生动。他没有画街上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就是一个小孙子拉着奶奶的手,仿佛让人听到了“画外音”。画面虽然简单,但能让人产生联想。

《决心》这幅“生活漫画”是华君武先生在1960年代画的漫画。这幅画题为《决心》,他把烟斗从窗口扔下去,意思是我决心戒烟了,然后又以超自然的速度下楼接住了那支烟斗。人跑得比自由落体还快,看似违反常识,但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巧妙之处,夸张地表现某些人决心动摇速度之快胜于自由落体下落的速度。

《亏本生意》来自中国人小时候几乎都看过的《三毛流浪记》是典型的连环漫画,属于“无字漫画”,除了标题以外,画面里没有对白文字,这种艺术手段无疑是最高级的,因为不用翻译,老外也能看懂,《三毛流浪记》前几年分别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获奖。

肖像漫画读者也并不陌生,只是近两年少了一点。它主要是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人像。郑辛遥画的《鲁迅先生漫像》,采用简约的手法,突出寸头、浓眉和胡子。鲁迅的儿子、孙子看了也都很认可。鲁迅杯少年儿童作文比赛把这幅漫像作为赛事的Logo(标志)。

旅行漫画是用漫画来记录旅行途中的一些风土人情。1989年郑辛遥赴保加利亚担任国际幽默节漫画评审,大使馆文化处告诉他,当地人点头和摇头的意思跟中国人是相反的,点头“不是”摇头“是”,他就把这个有趣的现象画成了旅行漫画《点头“不是”摇头“是”》。有一年郑辛遥去比利时领奖,有人又给他上课,关照他在比利时千万不能乱穿马路,要是你乱穿马路被逮住,警察并不罚你款,他会拉着你的手在横道线上来回走上20次。这种教育方法令郑辛遥感到新奇有趣,便顺手记录下来。

“智慧快餐”烹饪记

郑辛遥漫画创作40多年,“智慧快餐”画了31年,每周都要画一张,很多朋友就好奇这么多题材从哪里来。他用六个字来总结“智慧快餐”的“烹饪”手法:热炒、慢炖、腌制。

“人有两只脚,钱生八只脚”是一个朋友在饭桌上告诉郑辛遥的,这是他老外婆的“至理名言”。郑辛遥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回到家里马上打草稿,当周的“智慧快餐”就发表了。这就属于“热炒”。

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发表一条朋友圈后,都会关注有多少人点赞,有哪些人点赞,郑辛遥就抓取这个当下生活中的有趣的新事物,点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人际关系的一个社交小细节,画出了《有一种补药——被点赞》。

第二种创作手法叫“慢炖”,就是有些内容虽然素材早就有了,但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反复推敲,反复斟酌,甚至反复修改。比如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郑辛遥是在一个企业家访谈节目中得到启发,觉得企业家的观点非常好,就把文字记录下来,但脑中迟迟没出现合适的画面。大概一年后,他发现朋友戴了一款外壳透明可以看到机芯的手表,突然触发灵感,联系到积累了一年的这个素材,马上就创作了出来。

《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这个题材郑辛遙早就在他的素材本里写下来了,但是怎么用漫画来表达这么个意思,他心里一直没有答案。有一天他走进钟表店,看到来回摆动的钟摆,灵感来了——如果钟摆可以摆出钟框,敲敲我们的脑袋,不是很有意思吗?回家就马上画出来了。

平时郑辛遥经常收集民间俚语,比如“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这句话写下来以后,不是马上就有画面,想了很久,一直挂在脑子里。有一个雨天,他跟夫人外出购物,他手里大包小包拎满东西,夫人给他打伞,一瞬间遮住了他的眼睛。于是,那个一直悬在脑中的未解的题材突然有了画面。通过观察生活积累题材,然后用慢炖的方式,等待最佳画面的呈现。

第三种创作方法是“腌制”,是指文字画面都没有,仅有一个好题材,需要更长时间的冥思苦想。

讲座中,郑辛遥还讲了几个在漫画创作中的小故事:《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发表后,曾有一个读者当面感谢郑辛遥,因为这幅画使他避免了一次不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件事还在《新民晚报》上有过报道。郑辛遥表示,之所以可以把“智慧快餐”的创作坚持30年,背后最主要的动力就是有这么多读者喜欢看,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小漫画有时却能产生大作用。

《腾不出时间娱乐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生病》这幅“智慧快餐”发表后,苏州有位退休教师给郑辛遥写信,表达对这幅漫画的深切感受,他年轻时也是一个工作起来就忘记休息更别说娱乐的人,也完全忽视健康问题,现在退休后一身毛病。他太同意这幅漫画所表达的生活哲思了,他要把自己的前车之鉴连同这幅漫画一起传播给更多的人。

郑辛遥还特别提及他与上海文联公众号在前几年的合作中,为了适应新媒体观众更多元的审美需求,文联的小编们第一次令郑辛遥的漫画“动起来”,创造性地将静态绘画升格成由多帧画面组成的一个“会动的漫画”,不仅增添了漫画的生动感,有些动画的设计甚至可以产生静态画面无法表达的效果和意涵。

郑辛遥说他牢记丰子恺先生“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的创作观,他也总结了自己40多年的漫画创作体会:漫画家要做到用平常心画不平常的画,漫画家要比别人多一双眼睛,多一副耳朵,好的漫画作品要表达的一定是“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东西,呈现的一定是“生活中有此理、无此景”的画面。用最简练的话概括就是:题材接地气,观点得人心,画面有创意。

猜你喜欢

快餐漫画智慧
一只鸡的IPO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智慧快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