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08-15杨亚民高艳玲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模课程体系劳动

杨亚民 高艳玲 _ 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

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双减”的有力抓手,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构建多元、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劳动育人新路径。

1.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研发了《劳动实践手册》,记录学生的每日劳动情况。除此之外,还开发了28天习惯养成课程。例如,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我和红领巾有个约定之我是持家小能手”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通过28天坚持参与一定家务劳动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意识,培养劳动能力。

2.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劳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劳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为国家课程,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保证较好地完成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班队会也是国家课程,其中包含很多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并对其中的劳动观念、技能、精神、习惯和品质等劳动教育点进行分析梳理,注重学科拓展与融合,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校本课程做深做细。根据“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开设“小管家课程”。班级和学校设计出小岗位分工表,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小岗位,并定期进行轮换。

主题教育异彩纷呈。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培养目标设计了系列主题课程,构建了拓展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国梦 劳动美”劳模大讲堂课程邀请不同行业的劳模走进校园,与学生们互动,学生在劳模的故事中深受启发。学校还结合各种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国庆节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童心向党颂祖国,巧手编制中国梦”劳动作品交流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习得技能,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3.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学校依托周边资源开发了社区服务实践基地、军旅生活体验基地、特教帮扶融合基地、民俗体验教育基地等劳动实践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学生走进温馨家园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劳动技能,让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劳模课程体系劳动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热爱劳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