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写作,凝固并留存课堂的意义

2023-08-15李政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手课例雕刻

李政涛

好的课堂,首先是上出来的,最后是写出来的。

为什么要写作?写作为什么重要?这似乎是作家们的专属问题。但显然,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人人皆可写作,人人都能成为写作者,甚至成为自己的作家。

身为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写作者?

第一条建议:明了写作对于人生的意义。

很多教师投入写作,是为了评职称或评奖的需要。这种外在的写作动力,不仅没有插上写作的翅膀,反而套上了写作的枷锁。“写作”因此在教师群体中被污名化了,成为逐利的工具。即使套上“专业成长”的面具,依然掩盖不了功利性的实质。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内在价值就此被遮蔽。

不为评职称和评奖而写作,恢复写作对于人生的内在价值,是教师与写作关系的真谛。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写作是为了和遗忘做斗争,是为了留存记忆。时光是没有记忆力的,它始终在流逝:不仅让一切已成之物流逝,其自身也不断处在流逝之中……马克思曾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可能是当下信息时代最大的特性。然而,人类总是想留下一些东西,所以,先后有了文字、相机和摄影机,有了诗歌、随笔、小说、绘画和电影。它们都是为了和时光扳手腕,与时光搏斗,努力甚至拼命留下些什么,让自己在晚年能够有可以真实的感知、触摸和追忆的东西,让后来者找到并和此世的自己建立起连接并延续的东西。

我更认可塔可夫斯基所说的“雕刻时光”,只不过他是通过电影的方式,更多人则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雕刻自己所经历的时光。作为教师的我们,通过写作,雕刻属于自身的“教育时光”。因为有了这种雕刻时光的方式,我们的教师生涯得以留存些什么,雕刻出教师人生的意义。

第二条建议:清晰写作对于课堂的价值。

写作让人生更有意义,也让课堂更有价值。真正的好课,不仅是上得好,说得好,还要写得好。

课堂如同河流,始终处在变动不居的流变之中,流变出很多灵感的火花,它们斑斓多姿,如焰火般绚烂,同时也转瞬即逝。把它们写出来,就是把火花凝固,使课堂因此得以留存,成为可供反复追忆与揣摩的作品。

被写作凝固和留存之后的课堂,得以通过反思和观摩,让由于频繁流变而模糊的面容清晰起来。课堂面容的清晰,实质是有关课堂思考的清晰。这是写作之于课堂的独特意义:以写清思,以写引思。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写作成为课堂反思的基本方式,也是优秀教师具备的反思基本功。

第三条建议:打破对写作的恐惧,让写作成为习惯。

许多教师不是不知道写作的重要性,只是望而生畏,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是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情。写写课例,勉强可以接受,但一触碰写论文就退缩动摇,不知所措……其实,写作没有那么可怕,不能按照名师的标准,更不能依照作家、学者的要求来看待写作。如同过去不少人写日记的习惯一样,它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写作不会自动变成教师的日常生活,如何让写作日常化?把写作变成一种习惯:每天不写点什么,就觉得少了些什么。写作习惯不是几天、几次能够养成的,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妨先从写写“课后感”开始,这是让写作与日常教学建立连接的第一步。

“课后感”的要义在于“感”,这也是课堂写作的密码。只要是自己的课堂,上过之后,就不可能没有任何感觉,通过写作可以“感受”自“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感知”课堂中的得与失,“感悟”课堂中的生命成长。不必追求写得多么漂亮、生动和完美,只要投入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喜悦和疼痛,这个“课例”就立起来了。自我投入这一课堂的光阴就因此凝固在课例里并留存下来,成为生命的记忆。

但这依然不够,还不足以变成习惯,后续的关键是“持续”,持续不断地写,日积月累后,自然会变成一种习惯。

第四条建议:不断操练课堂写作的技艺。

写课是教师六课技艺之一,也是普遍容易被忽略,时常缺乏的技艺。不少教师能备课、上课、观课,也能说课、评课,但却不能写课,难以把备出来、上出来、看出来、说出来和评出来的写出来,往往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一落笔就不行了,常常陷入“呆滞”的状态。在根子上,还是缺少写课的技艺。

与其它技艺一样,写课技艺也不是看出来、听出来、悟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训练的秘籍无非是:第一步,找范例,把模仿和揣摩高手课例作为开启操练的第一步;第二步,自己写,写出自己的课堂作品;第三步,做对比,和范例进行细致入微的对比;第四步,有重建,基于比较后生发的感悟,再对自己的写作加以修改重建;第五步,持续写,不断开启下一个课堂写作的进程……

在如此循环反复、坚持不懈中,教师就可能从课堂高手,变成写作高手,两者融会之后,成为教育的高手。

猜你喜欢

高手课例雕刻
化解尴尬,你是高手吗?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On art
课例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高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