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中的才艺书写

2023-08-15王林飞

文化产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歌谣兄弟

王林飞

汉魏六朝歌谣是品评人物的一种独特方式,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舆论氛围,值得深入探究。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对人物才华技能的赏识,在经学、玄学、文学、书法、武艺等方面都有展示。借助歌谣的吟诵传播,士人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传承文明、引领思潮、延续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中的才艺书写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在遭遇艰辛挫折、历尽困苦磨难时,依然保持着崇文重教、明理尚德、豁达昂扬、履践致远的优良品格。

品藻人物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对品评人物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二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同时按照才能将学生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至东汉末年,汝南地区有所谓的月旦评,即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段,集中对士大夫的品德、举止、学问进行评论,形成清议,造成很大的舆论声势。歌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益于传诵,是品评人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世人借助歌谣抒发心声,对社会上各类人的才能、学识、风度、道德进行评价与估测。随着歌谣的广泛传播,其在朝野士林中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能。

才艺是汉魏六朝时期品藻人物的一个主要内容。南朝文学家颜延之有四个儿子,宋文帝刘义隆问颜延之诸子才能,颜延之回答:“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奂得臣义,跃得臣酒。”意思是说四个儿子各自继承了一项颜延之的爱好,这说明颜延之才艺多,爱好广。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才艺的重视程度。

庄重经学

经学是注解儒家经典的学问。汉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设立了五经博士,其中,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汉儒以传习解释五经为主业,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即经学。经学与仕途关系密切,两汉经学的兴盛在歌谣里也有反映。

西汉韦贤为人质朴,笃志于学,兼能《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汉宣帝时官至丞相。韦贤有四子,老四韦玄成,复以明经在汉元帝时担任丞相。民众传诵歌谣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梁朝徐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穷困者,并告诫后人,以清白留赠子孙,结合自身实例,解读了“遗子黄金,不如一经”。

东汉孔僖,秉承孔安国学问,世传《古文尚书》《毛诗》,明《春秋》。孔僖有二子,长彦和季彦,甘贫味道,研精坟典。十余年间,从学者达数百人。歌谣云:“鲁国孔氏好读经,兄弟讲诵皆可听。学士来者有声名,不过孔氏那得成。”孔氏二兄弟精研经典,孔长彦顺应时势,深通章句,治今文经学;孔季彦承其家业,坚守古文经学,跟随二人求学者络绎不绝。

东汉荀淑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号为八龙。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十二岁通《春秋》《论语》,沉溺于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有歌谣云:“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东汉以降,李定有子四人,并仕晋。平字伯括,为乐平太守;机字仲括,位国子博士;隐字叔括,保字季括,位并尚书郎。兄弟皆以儒素著名,人称“四括”。李楷有子五人,辑字护宗,晃字仲黄,棨字季黄,劲字少黄,睿字幼黄。并以友悌著美,为当世所宗,人号“四黄”。

三国时期,张鲁有十子,歌谣云:“张氏十龙,儒雅温恭。”张鲁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其子温文蕴藉,有儒者气象。

太原王氏王承一支在东晋末年翻云覆雨的政争中,几近消亡殆尽。王辑之子王慧龙幸免于难,只身降魏。北魏孝明帝元诩在位时,延请王遵业、王延业讲《孝经》,遵业预讲,延业录义,并应诏作《释奠侍宴诗》。歌谣云:“英英济济,王家兄弟。”兄弟二人俊美有才,端庄礼敬,士林赞誉有加。

玄奥清谈

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儒学衰微,这为玄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玄学风行天下,促使当时的名士将清谈玄言、坐而论道作为标识。魏晋清谈是由汉末清议转化而来的,提倡用简洁的语言阐发深奥的玄理,是对汉代经学的一种反拨。

鲁迅先生说:“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于世间则一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而为清谈。”[1]魏晋名士对老庄、周易、佛学等内容进行自由发挥,解说阐释,追求言简意赅,辞约旨丰。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为东晋南朝的世家大族。其子弟多善清谈。王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十六岁作《芍药赋》,清静好学,与从兄王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世人歌谣云:“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即王筠。王筠的文学才华曾受到沈约的称赞。王泰敏悟温雅,喜怒不形于色。齐永元末年,后宫失火,延烧秘书,图书散乱殆尽。王泰上表,校定缮写。为官居职有能名,在郡和理得民心。谢览为人美风神,善辞令,其文甚工。作吴兴太守时,览下车肃然,一境清谧。世人将其比作王怀祖。谢举幼好学,能清言,与谢览齐名。十四岁时曾赠沈约五言诗,为沈约称赏。为政清静,百姓感化其德,境内肃然。离任时,吏民诣阙请立碑。谢举博涉多通,尤長玄理及释氏义。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每次讲学,连仆射徐勉都亲自到场。谢举与其辩论,辞理通迈,卢广深为叹服。

东晋过江前,江南已有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家风特征分别为“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其实,吴郡张氏人物不仅尚文崇儒,重视文辞,还喜好玄谈,能言善辩。南齐张演、张镜、张永、张岱、张辩兄弟并称为“张氏五龙”。 张镜清谈水平甚高,辞义清玄,连颜延之都叹服。张永之子张稷性情疏率,朗悟有才略,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歌谣云:“充融卷稷,是为四张。”张卷少以和理著称,能清言。张融善于谈玄,且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张充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歌谣云:“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张敷好读玄言,兼善文论;张充深明《周易》《老子》,善于清谈;张充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有宰相之器。徐陵曾上表推让职位,称赞张充器怀沈密,文史优裕。

风流文采

西晋完成统一后,文学呈现出短暂的繁荣景象。晋武帝太康年间,“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2]世人歌谣云:“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出身吴郡陆氏,时逢乱世,闭门勤学。东吴灭亡后移居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和推崇。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三张俱以文章获誉,其创作可圈可点,名重一时。当时各地人才都向洛阳靠拢,可谓彬彬称盛。

前秦梁谠与弟弟梁熙二人都是名士,博学多才,妙笔生花。世人传唱歌谣:“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二梁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梁朝刘孝绰和几位弟弟互相勉励,勤学不倦,能诗善文。刘孝绰用“三笔六诗”称赞三弟刘孝仪与六弟刘孝威的文采,二人都是简文帝萧纲文学集团的成员。

北魏皇室济南王元彧与从兄安丰王元延明、中山王元熙并以宗室博古文学齐名,人不能定其优劣。尚书郎卢道将说:“三人才学虽无优劣,然安丰少于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沉雅。”歌谣云:“三王楚琳琅,未若济南备圆方。”元彧为避尔朱荣兵祸而投奔南朝,北归后为尔朱兆俘获,不屈被杀,文多亡佚。

北齐裴氏兄弟与皇甫兄弟同负盛名。裴让之文思敏捷,清明俊辩,对策高第,人称“能赋诗,裴让之”。与杨愔友善,相遇則整日清谈,杨愔赞其风流警拔。裴诹之少好儒学,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还。杨愔阖门改葬,托诹之顿作十余墓志,文皆可观。皇甫和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皇甫亮率性任真,不乐剧职。裴让之、裴诹之与皇甫和、皇甫亮并知名于洛阳,歌谣云:“诹胜于让,和不如亮。”四人仍有高下之分。

北齐时,李浑、李绘、李纬三兄弟的学识和口才都很出众,兄弟三人都曾出使梁朝。邺城歌谣云:“学则浑、绘、纬,口则绘、纬、浑。”李浑曾参与编纂《麟趾格》,出使梁朝,受到梁武帝的称赞。李绘擅长写作,尤其善于讲授传播,编辑缀合评议,简明扼要。李纬少聪慧,有才学。梁武帝萧衍派遣使者来魏,侍中李神俊举荐李纬为尚书南主客郎。李纬前后接对凡十八人,颇为称职。

卢思道小字释奴,聪爽俊辩,通脱不羁。北齐文宣帝高洋去世后,朝廷命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善录用。魏收、阳休之、祖孝徵等人只得一二首,唯有卢思道独得八首,人称“八米卢郎”。卢昌衡字子均,小字龙子,风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兄弟二人在宗族中被称为英俊奇才。幽州歌谣云:“卢家千里,释奴、龙子。”卢昌衡担任徐州总管长史,甚有能名。吏部尚书苏威考评其“德为人表,行为士则”,堪为社会楷模。

陈朝贺德仁与从兄贺德基俱事国子祭酒周弘正,俱以词学见称。世人以歌谣称赞:“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贺德仁兄弟八人,世人将他们比作颍川荀氏。贺德基世传《礼》,以儒学为宗,不坠家风。

隋朝薛氏家族诗书传家,文采出众,薛收和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齐名,人称“河东三凤”。薛道衡之子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薛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曾在长安设文学馆,招纳薛收、薛元敬等贤士,人称“十八学士登瀛洲”。

美妙书法

魏晋南北朝是书法繁荣发展的时期,有关书法的谣谚很多。琅琊王氏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法也是其家族门阀的一个象征。

王羲之擅长书法,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和从兄弟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王羲之“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王羲之叔父王廙工于草、隶、飞白,祖述张、卫遗法。歌谣云:“王廙飞白,右军之亚。”王羲之曾随王廙学习书法。

梁元帝萧绎在荆州时,丁觇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元帝文书皆使典之,军府轻贱,子弟以学其书法为耻。歌谣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王褒书法受到追捧,直到萧子云赞丁觇书翰诗笔,殊为佳手,后生无比,闻者才稍复刮目。陈朝永兴寺僧人智永法师,是王羲之七世孙,章草精妙,与丁觇合称“丁真永草”。智永法师的兄长智楷亦工草,与丁觇并称“丁真楷草”。智永师承王羲之,既有张芝风韵,又有王羲之神貌,兼能诸体,最擅草书。

王珣小名法护,王珉小名僧弥,二人皆为东晋名相王导的孙子。世传歌谣:“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兄弟二人年少并有才艺,精于书法,文思敏捷。弟弟王珉声望更高,王珣有墨迹《伯远帖》传世。王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王彬喜好文章,研习篆隶,与王志齐名。歌谣褒扬:“三真六草,为天下宝。”兄弟二人的书法被天下人奉为珍宝。

高强武艺

北方民风彪悍,纵横恣肆,豪迈尚武,很多谣谚描绘了游牧民族骁勇豪迈的英雄形象。北魏宣武帝元恪宠信元晖和卢昶,机要大事都与二人商谈,世人歌谣云:“饿虎将军,饥鹰侍中。”拓跋干机悟沉勇,善弓马,曾射下双鸱,军中称其为“射鸱都将”。斛律光出身将门,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

北魏皇族卫王拓跋仪威武英俊,有谋略,武艺高强。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有从兄弟陈留王拓跋虔,少以壮勇知名,善于使矟。二人破黜弗部,拓跋虔经常亲历阵地,以槊退敌。歌谣云:“卫王弓,桓王槊。”兄弟二人,一善使弓,可张千斤;一善用矛,矛长八尺。

这些歌谣俗谚表现了北朝人豪迈劲直的作风,与南朝文雅之风不同。地域性文风差异也体现在谣谚中。六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入居中原,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活环境里,养成了粗狂豪爽、剽悍淳朴和英勇善战的民族性格。

汉魏六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社会由治到乱,政权频繁更迭,百姓颠沛流离,民族迁徙融合,南北对峙交流。学术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百花齐放、兼收并蓄的态势。人物品藻方兴未艾,歌谣俗谚风生水起,以简易、凝练、通俗的方式记录历史变迁。

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3]管中窥豹,汉魏六朝兄弟并称类歌谣内容丰富多彩,与人物品藻同频共振,多方位鉴赏了人物的才艺,在经学、玄学、文学、书法、武艺等方面都有显现,说明歌谣对社会思潮变化的描绘是及时且敏锐的。此外,汉魏六朝兄弟并称类歌谣中的才艺书写,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在遭遇艰辛挫折、历尽困苦磨难时,依然保持着崇文重教、明理尚德、豁达昂扬、履践致远的优良品格。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唐歌谣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YBQ02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歌谣兄弟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知了
笨柴兄弟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