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创新之路

2023-08-15汪秋雁

文化产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数字化

汪秋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地区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中,图书馆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环境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确保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数量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需要不断完善图书的种类等。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基于此,现讨论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及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猛,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图书资料管理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各地图书馆都在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阅读服务。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完善图书馆馆藏的数量、功能和类别,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具体的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知,研究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必要性分析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1.开放性

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现阶段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对图书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处理等,其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多数图书馆都有了相对独立、开放的管理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元化的服务使得读者能够从多样化的渠道中享受到开放性的阅读服务。

2.有偿性与无偿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更加突出。在图书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图书馆应明确服务社会的目标,旨在以科学、合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相关组织的信息资料获取需求。同时,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有偿性,其有偿性与无偿性的融合,有效弥补了图书馆资金不足的欠缺,实现了对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推动了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3.主动性

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相比,新时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主动,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时进行管理方式和内容的调整,比如数字化图书馆、图书借阅小程序等,都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根据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已经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办公室,而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资料服务。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新时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更加注重读者的反馈与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主动调整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4.多样性

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新时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多样性更加明显。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核心,积极拓展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要提供常规的借阅服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代检索、代翻译等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体验到一站式服务,拓宽读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比如,很多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完善了资料打印、资料下载等服务;一些图书馆还为残障人士开设了上门送书取书等便民服务。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多样化,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开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国民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图书馆作为营造社会文化氛围、开发信息资源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场所,只有开展科学、合理、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文化服务。加强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另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还可以为地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强,促进了地区的文化与经济齐头并进,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方向

管理概念的一体化

现阶段,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主系统附加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方式,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一体化发展认知。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的改革远不及系统性的一体化管理理念优越。因此,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应当向一体化管理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都是采用主系统管理,因为主系统所具备的汇总功能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图书资料整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增加,图书种类、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图书馆应当从一体化角度对主系统进行优化,从整体上改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模式。

数字化管理与纸质化管理并存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大多是采用人工记录、整理和归纳的方式开展工作,这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率带来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资料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数字化管理与纸质化管理并行的方式,在不断增加数字化资源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纸质资料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已经意识到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不斷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使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限制,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读者的阅读体验不佳。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图书资料管理设备落后

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中,管理设备主要有书架、阅读室等。图书馆提供的图书服务也仅限于纸质图书资料的借阅等。现阶段,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设备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很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设备比较落后,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图书馆甚至没有建设数字图书馆,更没有设置数字化阅览室,导致读者不再愿意到图书馆中阅读、学习。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队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理念落后、专业素养不足的特征。很多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比较被动,不主动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导致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很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其并不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且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这使得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当及时进行改革创新。但是很多图书馆并没有在时代的发展中做到与时俱进,在管理图书资料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多地需要人工开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和封闭,无法有效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与功能,无法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网络图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程度严重不足,这导致图书资料等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优化与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资料利用率低

图书馆储存着大量图书资料、文献等文化资源,其对推动社会进步,营造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利用率非常低,甚至一些图书馆鲜有读者驻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图书馆对图书资料的认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图书资料对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图书资料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现代化理念,导致优质图书资料的利用率较低,无法在社会上实现快速传播。同时,一些图书馆在整理、归类和编目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指导,导致图书管理混乱,读者很难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这严重影响了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阅读体验,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图书资料利用率低的情况。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对策

实行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不仅要具备科学性,还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实现对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新时期的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结合本馆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尽快完善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文献检索平台,完善其检索、联机、下载和打印功能,实现图书资料共享。同时,积极建设自建数据库与外购数据库,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定期更新、维护数据库。其次,工作人员应当增强图书资料管理意识,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科学开展整理、编目等工作,以便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比如,图书馆可以基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服务的创新,在原有的图书借阅、文献报告等基础上,增加图书配送、学术活动等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建设数字图书馆,打破时空的限制,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阅读服务。

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构建网络系统

对于图书馆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观地反映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会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逐渐表现出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特征。因此,图书馆在强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完善管理设备等基础设施,借助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手段,对办公方式进行改进优化。尤其是针对纸质化文献、学术报告等资料,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字化资源,结合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以数字化与纸质化并存的管理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阅读服务。此外,图书馆应当在馆内开辟区域,设置专门的数字化阅览室,以配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应当完善图书馆内的局域网和无线网络建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了解网络系统的功能,积极拓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便敏锐地感知到读者阅读需求的改变,及时补充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等资源。

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中,应当对管理机制进行改进与优化。图书馆可以采用图书资料管理责任制,将图书资料管理责任明确到各部门、各人员,并且领导在任期内应当对部门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负责。同时,针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制定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人员的工作成效,配合一定的奖惩措施,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图书馆应当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在图书馆内部打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励工作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应当遵循按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则,让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上岗。同时,图书馆应当适度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完善津贴制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最后,图书馆应当对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进行优化和改革,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薪资待遇,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且薪资待遇应当体现出公开性、透明性和公平性。另外,设置合理的连任制度,如果工作人员在本年度的考核不达标,下一年则不能连任,待岗留观。

文献资料管理协调化,创新服务方式

文献资料管理协调化主要体现在对纸质文献资料和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协调管理上。首先,图书馆应当加快收藏、编目数字化文献资料的速度,结合馆藏资源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数字化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比例,使二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其次,图书馆要根据馆藏资源的特征,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加强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最后,图书馆应当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协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文献资料的共享性,突出资料室与图书馆的建设特色。比如,资料室可以加强对特色文献的收藏,图书馆则侧重对公用文献资料的收藏。同时,图书馆要注重优化与创新阅读服务,积极扩大阅读服务覆盖面,营造全社会阅读的文化氛围。此外,图书馆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读者现阶段的阅读需求,拓展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图书馆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術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读者能够在图书馆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各界对文化知识有了较高的需求。基于此,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改革与创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式,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数字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