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

2023-08-15

文化产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楚地体式楚文化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原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专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校定楚辞序》:“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楚辭的产生与楚文化息息相关。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版图最大,人口也最多,楚文化也因此成为长江流域文化的代表。楚辞的形成与楚地的歌谣密切相关,但楚辞摆脱了歌谣的形式,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辞在形式上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如《九章·橘颂》采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也对楚辞产生了影响,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到,战国时期“游说之风寖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

楚辞具有诸多特色。以抒情为主,内容触及超现实经验,具有较为显著的个人主义与理想色彩,抒情特点为情感表现的张扬与激昂,如班固《离骚序》的“露才扬己”,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的“绮靡以伤情”。

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和坚持正义的人士以精神上的鼓励;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自觉运用,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和诗歌创作。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在中国文学史上,“风”与“骚”常被合称,“风”指代表《诗经》的《国风》,“骚”指代表《楚辞》的《离骚》。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

猜你喜欢

楚地体式楚文化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绝句体式多变化
乡愁
律诗篇法体式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