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将课程思政融入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探究及思考

2023-08-13周夏青朱文仁陆开江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诊断学实训育人

周夏青,朱文仁,陆开江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 558000)

临床医生高尚的医德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而医德又是医生在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医学生来说,医德医风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教育得当,有助于医学生成长为参天大树,否则,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教学的关键。在诊断学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将德育知识看作专业知识的负担,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可能会为了拿到学分而敷衍学习,从而丧失德育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医德医风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变为医德修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注重使用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意义,理解思政教育对培养医德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加强思想认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在诊断学实训课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思政教育。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引入教学,实现耦合育人,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处理好思想认同与实际行动的关系。现如今,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的信息,其中包括了价值积极性、政治正确性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思想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而且应提升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以此实现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

在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教育阵地。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积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保障思政元素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中。诊断学实训课程的内容包括症状诊断、实验诊断、体格检查、器械检查、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与思政内容相结合[1]。比如,在症状诊断部分的问诊,不仅是医师诊疗活动的开始,也是与患者交流的开始。要想问诊能够成功进行,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和临床实践能力,而且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掌握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讲解问诊方法时,教师可以设计“特殊患者如何问诊”“敏感话题如何询问”等问题。教师通过设计问题,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医患交流技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经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以此在诊疗环节更好地理解患者、体谅患者、鼓励患者,推动医疗问诊顺利进行。在问诊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进行讲述,从而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帮助学生体会到治学严谨的重要性。

二、重视情感教学,合理设置问题

在进行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思政教育对诊断学实训课程的影响。教师可以将情感融入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这有利于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诊断学实训课程教学,通过融入一些视频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教师应该对相关案例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一些情感丰富的案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拥有优秀职业操守、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的诊疗人员,通过讲述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涯,将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平凡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的事例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中华民族仁爱友善的传统美德以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这些优秀品格,不断激励自己将优秀的道德素质带入专业技能学习中,从而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也可以根据诊断学实训中体格检查的内容合理设置与思政有关的问题,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操作技能,而且应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一切诊疗工作都应以患者为中心,学生要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从而更好地关心、关爱患者。比如,在冬天进行问诊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听诊器暖热再接触患者身体,也要注意少让患者在一个体位做更多的检查,以此减少患者翻动的痛苦[2]。在讲解“血型与输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有些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病情很快康复,但有一些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不仅没有康复还很快死亡,那么这是什么原因?以此开展课堂教学,并重点强调为患者输血是一件十分严肃且重要的事情,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教师再以此进行举例,以加深学生对医疗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负责的作风以及严谨求学的精神。同时,在诊断学实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例子都可以结合思政教育,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用说教的口吻,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三、重视课程思政,加强慎独培养

慎独精神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医德修养。在临床上,慎独精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没有任何人参与监督,医护人员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这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教师应使学生在未来的诊断学实训课程中能够忠实维护被诊疗人员的利益,这对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比如,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方案的制订,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医护人员的临床案例融入教学过程,给学生讲述一些特别严重的患者通过正确诊疗又很快好转的真实案例。在患者本人以及家属都对相关诊疗人员表达感谢之后,教师应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了解慎独精神对诊断学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慎独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尽职尽责的水平[2]。这也是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诊断学实训课程的重要体现。

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国家开设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以此助力国家更好地发展。因此,诊断学实训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明确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育目标,积极探索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此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第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积极探索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此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比如,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主题演讲、辩论赛等。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身份,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并深入挖掘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再如,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互相探讨,通过彼此的交流共同成长。同时,教师也应多收集一些当前比较热门的医疗新闻,并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

第二,在诊断学实训课程中,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引入教学,实现耦合育人,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强教学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运用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将课程知识生动、真实地展现到学生眼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课堂育人的目的。

第三,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带出课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主动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英雄”为主题进行演讲,制作演讲的微课视频,阐述他们的看法,并以此阐述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承担起社会建设的责任,从而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第四,教师还应该重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想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就要将肢体语言与行为语言结合起来,以此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第五,在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思政教育的作用,将诊疗工作中对病人诊疗过程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纳入教学中,其中,责任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救死扶伤与医者仁心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五、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保障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顺利进行,学校应基于耦合育人的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此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是高校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秉持公平的原则,避免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使教师能够自主扩展相关的教学内容。二是高校应该加强对专业教职人员的招聘工作,不仅要基于岗位的需求,而且应该对人才招聘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高校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三是高校应该给教职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以及实践的机会,并聘请一些专家到学校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使他们掌握课堂育人的要领,从而提升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水平。四是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使考核的指标与具体的教学工作相适应,从而提高考核的质量,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职人员流动机制,促进高校的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五是高校还要完善学校责任制度,将职位的权利与需要承担的责任画上等号,有利于教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以自身的工作责任为重点。因此,高校应该设置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增强教职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教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助于实现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5]。六是高校还应该建立党员领导的培养教师制度,发挥出党员的优势,使党员能将自身的良好素养更好地带入课程的教学中。同时,高校还应该对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课程思政与诊断学实训课程协同育人。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医学生来说,医德医风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在诊断学实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首先,教师应加强思想认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比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而且应提升协同育人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应重视情感教学,合理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诊断学实训课程教学,通过融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再次,教师应重视课程思政,加强慎独培养。比如,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诊断学实训课程中能够忠实维护被诊疗人员的利益。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诊断学实训课程的教育目标,积极探索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最后,学校应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学校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秉持公平的原则,制定出符合教师进步的激励管理理念,避免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提升诊断学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猜你喜欢

诊断学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