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23-08-13路莹于洪斌赵雅辉张刚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控制工程思政课程

路莹,于洪斌,赵雅辉,张刚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德育与智育之于高校人才培养犹如一体之两翼[1]。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种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即“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延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时间,使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将正确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实现大学办学方针与国家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的统一[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旨在通过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识别、分析和表达大气污染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任课教师在遵循学科特点和建设规律的先决条件下,将知识体系拓展到学科发展历史、先贤大师生平、学术研究前沿、行业实践经验等,从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满足环境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清洁无污染的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担。要想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从源头杜绝污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从业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这些从业人员具有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3]。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果举世瞩目,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言论的影响,认为国外的环保政策和技术更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我国环保政策法规、技术规则的解读,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更新的事业,需要我们数辈人不懈的努力。

2.树立行业信心,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绿水青山”和“美丽中国”的践行者,任重而道远。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需要环保工作者频繁地与被污染的环境接触,环保工作往往会被企业忽视,环保行业也很难得到公众的青睐。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行业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使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执行力为祖国的“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3.介绍行业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解析这些政策,大气治理行业的需求仍然旺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清洁取暖、非电领域烟气治理等仍将保持快速、持续增长态势。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明白掌握所学知识必定会学有所用,学习自主性能得到提升。良好的专业训练和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对于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不仅需要基础讲解,而且需要实验验证和设计实操,具有实施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条件和先天优势。首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其次,思政元素贯穿课堂教学内容的始末。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我国大气领域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科研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职业认同感;通过实验演练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将哲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具体知识点的解析中;以发生的环境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道德操守。最后,教师可以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引入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如美国退出巴黎协议等,引导学生探讨环保意识、政府行为、生态建设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自然,既要读课本教材,也要读社会人生。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

(一)关注时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认同感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师基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这一特点,开展“为新冠疫情防治送‘清风’”专题讲座。在讲座上,相关教师介绍了医用口罩与N95口罩的区别及除菌原理、空气净化的设施与原理、负压救护车的特异功能、《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版、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2017)等。我们不是医护人员,无法奔赴前线治病救人,但我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切断传染源,避免交叉感染,在医护人员的防护服外面再加一层盾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环保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环境工程专业大有可为。学校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课堂与专业学习的小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援用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的大气污染学科从无到有,设备、工艺从原来的购买、组装到现在的独立研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奉献青春、贡献热血。环境领域的首个国家一等奖获得者——王文兴院士。1980年,因国家需要,时年53岁的王老从催化转行到环境,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其在煤烟型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政府的大气环境立法和“两控区”划分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尽相同,但不同的经历中都隐藏着严谨、耐心、专注、坚持、善于思考等一些相似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明白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要为国为民的真理,“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三)重新解读知识点,培养哲学精神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涉及的概念、原理中,许多地方都隐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教师在讲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时,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天人合一;在讲解“臭氧的时空分布及对人和生态所产生的影响”时,教师可以用“在天为佛,在地为魔”来说明事物的两面性特征,告诉学生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在讲解“燃烧温度选择”时,高的燃烧温度会加速燃料燃烧,燃烧器尺寸减小会降低设备费,但是热损失会相应增加,运行成本增加,设备费和运行费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教师还要结合世界环境日、碳排放权交易等活动将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唯物主义思想引入教学中。教师采用哲学观点对专业课知识进行重新分析,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学科体系意义重大。

(四)在“知行合一”中进行大国工匠精神教育

与理论课程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更多,交流更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更容易[4]。在操作相应的教学设备时,教师要培育学生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在进行数据计算和实验验证时,教师要强调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尊重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文献、设计手册的检索及查阅时,教师要阐述人类认知的时效性,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成为知识的主人,而非奴隶;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发现并欣赏“他人之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我校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还与一些热电公司、水泥厂等建立紧密联系,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在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同时,切身地感受了在大气环保产业的数次提标改造与技术升级过程中,广大奋斗在一线的工人师傅所体现出的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国工匠就在我们身边。

(五)引入重大安全事件,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重大安全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2010年7月,福建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因擅自抬高进水标高,致使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水体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3 187.7万元。2014年8月,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因违法建设与生产,引发铝粉爆炸,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经济损失达3.5亿。法律意识的缺失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最终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法律鸿沟,不可逾越;安全之重,重于泰山。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总结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改革总结

通过把思政教育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精神状态更饱满、课堂氛围更活跃,对于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体现了思政教学的优越性。价值观、人生哲理的融入则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其爱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爱上环境工程这个专业,坚定了从事环保行业的信心。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积极选择了与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课题,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都较好,很多学生的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现已有多名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与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课题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者直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师实现了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思政改革反思

课程思政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指导下,将思政元素渗透、贯穿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三全育人”。首先,教师要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准确而无痕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好“用盐的分量、时机和食材”,才能为学生送上营养均衡的“精神大餐”。教师要坚决避免将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变成“过度挖掘”,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学校除了提高教师的素养之外,还可以要求思政教师、辅导员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共同策划教学过程,升华思政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适当挖掘课后“思政元素”。由于“95后”“00后”学生有网上冲浪的习惯,教师可以推荐专业的网站、期刊、微信公众号供他们浏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发展的基石,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必须齐头并进。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点睛之笔,在丰富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猜你喜欢

控制工程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