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13余正龙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服装思政工艺

余正龙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

每一门课程都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中,是当下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1]。目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仅依靠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的文化内容、价值引领略显不足。因此,高校要发挥各专业课程的特色,实现全程育人。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思政实践背景

各高校服装工艺课程的培养目标普遍存在“重实践技能,轻思政理论教育”的现象。在浙江省,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课程教学与企业、地区发展,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偏重于实践能力教育,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德育”建设。在这样的专业发展背景下,服装相关课程的学生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会深入了解课程背后的价值内涵和育人目标,无法全面、多角度、深层次地完成的学习任务。

设计专业由于其自身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群体具有的特殊性,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自由、散漫、特立独行的,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因此,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大学生查阅信息的速度较快,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导致学生会对教师个体、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效用产生怀疑,甚至还会持不屑的态度。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服装工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的必要性

本校的服装工艺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一共有64课时。当下,培养目标为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一味地追求课程教学与经济发展和人才工作相适应,忽略了“育人”的根本宗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讲授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及完成服装制作的工艺技术,使学生具备行业需求的工作技能,缺乏有关思政教育的讲解。

首先,学生无法做到主动参与工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不够细心,对专业不够认同,对传统技艺不关心。其次,受国外资本与潮流文化的冲击,学生之间充斥着国外“最优论”,学生忽略了对中华服饰历史文化、新兴技术工艺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学生也是以完成课程作业为目标,教师忽略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全面发展理念。

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中的首要环节,把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也是教育的初心与终极目标[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可见,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服装设计专业要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这些从业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3]。服装工艺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连接设计理念与实物制作的中心环节和桥梁,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信仰,全面有效地促进“五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服装工艺课程的思政融入实践

教师要对服装工艺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政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德育”发展的协调推进。

(一)课程知识点

课程知识点是课程学习中重要的内容,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服装工艺课程的知识点设计既要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又要体现思政教学理念与元素。

1.学科发展

在给学生介绍服装工艺这门课程时,教师要讲解服装工艺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工艺的发展历程。如在新中国初期,生活条件差,人民群众是如何解决服装需求的。教师要从国内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国工匠成长道路等方面着手,通过历史背景、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融入体现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以及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例如,在“工业平缝机相关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这一章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我们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制造业大国再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历程。教师要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我国是如何从服装制作加工转到创新设计、如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并进一步实现品牌输出的。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行业现状,引导青少年努力学习,为我国服装行业从产品加工输出到文化设计输出、为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2.民族文化技艺

民族文化技艺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核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价值观的提炼与总结。优秀的民族文化技艺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尊师明理等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教师将与民族文化技艺有关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帮助大学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技艺。

3.思政案例

在“课程思政知识点”的内容设计上,教师要将知识点与专业文化背景相关联,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置于行业发展、国家需求的背景中,提炼工匠精神、民族信仰、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符合课程需求且与知识点关联度高的“思政育人案例”,建立思政教学知识案例库。思政教学知识案例库有利于课程思政文化元素的延续保存、传承发展,也有利于服装工艺课程思政教育的系统化、规模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设计服装工艺课程的知识点时,要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爱国、爱民族、爱行业的思政元素。教师要培养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三有青年”,紧紧围绕“增强专业认同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这一原则,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专业技能

服装工艺是一门实践性突出、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专业技术性比较明显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服装的制作工艺、具备完成服装制作的能力,而且要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要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另一方面,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行业认同感。

1.现代技术领域

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新技术,给学生介绍一些服装工艺制作领域的现代设备、技术手段,例如,犀牛智慧工厂、电脑自动排版、激光自动裁剪、一体化熨烫缝纫工艺等,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服装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就业领域和岗位。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危机意识,让学生思考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才能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生存立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2.传统文化技艺

服装工艺课程的学习不仅有现代化机器工艺,而且有历史文化、民族情感、人文精神等传统文化技艺。在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民族服饰技艺。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服装手工缝纫的基础”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引入优秀的“刺绣”手工艺技术、作品、故事,使学生感受刺绣技艺的魅力与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前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了解传统服饰技艺,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将现代化技术与民族手工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现代化技术工艺时传承与发展民族服饰技艺。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技术工艺与民族传统刺绣工艺的异同点、优缺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潮”正成为时尚行业的热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染织技艺文化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扎染服饰品的制作方法,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扎染艺术的了解,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师要将传统“扎染艺术”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扎染的技能与技法,了解扎染的时间与氧化过程,进一步学习服饰文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实践活动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强调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让思政“活”起来[4]。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出校比较困难。在此背景下,学校以专业课为基础,开展实践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教师要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鲜活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实习实训。教师要以课堂为出发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因势利导,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1.课堂实践

在“服装工艺经典部件缝制技法与练习”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专业技能练习的基础上引入传统扎染服饰品制作。一方面,这种方式能检验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能加深学生对扎染艺术的了解,丰富学生的专业认识。教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服饰技艺[5]。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师要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给学生讲解服装技术领域的新需求、新方法。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2.社会实践

教师要开展以“扎染”为主题的服装工艺实践与实物的制作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扎染技术缝制一些饰品,例如抱枕、布偶等,并将这些饰品进行展示或者义卖。一方面,这种方式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能提高专业影响力。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剩余材料制作小背包、文具盒、坐垫等,并将这些物品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或敬老院的老人。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大学生学会敬老爱幼。利用剩余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能使学生树立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元素是盐,专业课程是汤”,部分课程一味地追求含盐量,却忽视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6]。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学习、感受到思政教育对自身的影响。学生只有通过“沉浸式”体验的实践活动,才能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笔者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服装工艺”为例,探究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实践,提出了基于课程知识点、专业技能、实践活动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师通过新的思政建设举措,实现了服装工艺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的措施可以为与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笔者希望服装工艺课程的思政实践能帮助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自信,提升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从而帮助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服装思政工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人心碎的服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