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卫勤戍边精神”培育的几点思考

2023-08-13梅林雷达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戍边卫勤边防

梅林,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在进军新疆的艰难路途中起步,在改革调整的激流涌浪中搏击,在特色创新的明确指向中扎根,始终秉承“尚德、笃学、惟医、戍边”的队训,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创新强校、特色兴校”的宗旨,始终坚持“贴近部队、贴近基层、贴近岗位、贴近实战”的导向,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谱写了一部忠诚使命的铸魂史、卫国戍边的育人史、拼搏进取的发展史、特色教育的创新史。

一、培育价值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先后培养了数万多名“绝对忠诚信得过、技术过硬用得上、热爱边防下得去、扎根边疆留得住”的“四得”军事医学人才,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万余名医护人才,被边防官兵誉为“西域天使的摇篮”,培养的军事医学人才被誉为“雪域高原的生命守护神”。

回顾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办学育人的基本经验,广大官兵在献身国防教育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高尚情怀,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无不生动地诠释着“卫勤戍边精神”的宝贵价值。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广大官兵铁心向党、卫国戍边的力量源泉。同样,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广大教职员工扎根边疆、甘为人梯,激励着广大学员(兵)在边防一线牢记使命、奉献青春。面对体制重塑、使命调整、任务拓展,大队继续发挥独特的地域环境优势,加强新形势下“卫勤戍边精神”的研究,为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培育目标

(一)夯实思想根基,确保“政治合格信得过”

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是学员(兵)优秀政治品质的核心,是他们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边防一线连队大多驻扎在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中,艰苦的环境同内地繁华大都市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容易使学员(兵)产生心理落差。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员(兵)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坚定从武志向,帮助他们认清边防的敌社情和周边严峻的反恐维稳形势;帮助他们增强使命意识,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增强他们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安心军营、热爱团队”的思想。二是校正认识偏差。结合新学员(兵)集训,通过主题教育和随机教育等时机,采取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正确对待得失”的体会交流活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创业”的关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正确分析自身的不足,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三是帮助正确定位。引导他们对照典型找差距,使他们明白如何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增强他们立足本职创佳绩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磨砺自己,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确保毕业学员(兵)“信得过”。

(二)培养过硬素质,确保“技术过硬用得上”

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和敢打必胜的信心是学员(兵)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是他们热爱本职、做“生命禁区守护神”的强大动力。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始终坚持战斗队的思想,以高原边防军事医学教学改革为指导,通过严格专业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立足未来战场需要,发挥边疆地域优势,培养学员(兵)刻苦钻研医学知识、精通卫生勤务保障的学习意志。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抓管理工作的实干家是战区部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也是院校多年来容易忽视的老问题。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安全发展的“三进入”工作,要建立边海防实习基地,搭建学习成才平台。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应增设反恐应急演练教学内容,注重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学员(兵)适应艰苦环境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边防最能锻炼人、培养人,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充分利用好边海防实习基地这块育人阵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为学员(兵)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毕业学员“用得上”。

(三)增强使命意识,确保“服从分配下去”

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学员(兵)高尚思想情感的具体体现,是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高原奉献青春的直接动力。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始终坚持“姓军”本色,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的教学,以及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专题辅导,着眼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要求,结合战区社情、民情、边情、敌情,教育学员(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激发他们卫国守边的豪迈情怀。针对学员(兵)对边防高原的特殊心理,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引导他们认识“军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是培养优秀军人、造就合格军事人才的摇篮”。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可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高原边防的新变化、新成就,激励学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高原,确保毕业学员“下得去”。

(四)磨炼意志品质,确保“扎根基层留得住”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员(兵)良好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他们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的不竭动力。学员(兵)要注重培养锻炼,不断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坚持科学育人的指导思想,抓好军事体育、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和军队条令条例教育,在解决学员(兵)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教育引导他们在利益得失面前,要有“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宽阔胸襟;在身处恶劣困苦环境时,要有“自古雄才多磨难”的耐挫能力;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要有“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人生追求,真正做到与风沙雨雪相伴、与高寒缺氧抗争,向“生命禁区”挑战,立足高原边防,确保毕业学员“留得住”。

三、培育方法

(一)进行理论灌输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作为“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前导课程,结合经常性基础性教育予以落实,深化学员(兵)基本理论认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员(兵)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认识现实、改造自身、服务边防奠定基础。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坚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魂”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将其纳入“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三进入”。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结合每期学员(兵)的“卫勤戍边精神”教育课程,始终坚持主阵地的思想,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学员(兵)认清“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的虚伪性、欺骗性,使学员(兵)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问题时,能够辨别真伪、分清是非,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

(二)开展专题教育

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强军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战区实际,积极开展“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研究与实践,已成为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一条最重要的、最现实的途径。结合当前的培训任务,做好新一轮“卫勤戍边精神”培育工程的立项工作,已经成为“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总遵循。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根据年度主题教育,将“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纳入年度教育计划,包括理论教育、讨论交流、配合活动等,确保专题教育的完整性。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开展了与“四得”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题教育,根据学员(兵)的在校培训时间,在入学两周以内,将“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纳入入学教育。干部的“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结合年度主题教育和每季度党课教育开展。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拟定了“卫勤戍边精神”培养总体计划,年底前完成学员(兵)在校期间第一阶段的思想摸底、入学教育等内容。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开设了边海防知识概要课程,将“卫勤戍边精神”教育与边海防基本知识结合起来,入学后组织课堂教育,确保“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三进入”。

(三)接受文化熏陶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育人导向,着眼于“四得”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确立“锻造卫勤戍边精神”的文化主题,彰显“艰苦创业的英雄气概、扎根求索的坚定信念、豪迈奋进的乐观情怀”,为战区培养“政治合格信得过,技术过硬用得上,服从分配下得去,扎根基层留得住”的“四得”军事医学人才。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以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大队文化环境为重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大队特色的校园文化。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将“卫勤戍边精神”培育工程文化纳入大队总体的文化建设规划。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根据大队编制体制调整带来的形势任务变化,结合“卫勤戍边精神”培育工作,对大队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进行归纳总结。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灯箱文化、板报文化、网络文化,营造“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按照《军队基础建设纲要》要求,狠抓经常性文化活动,配合“卫勤戍边精神”教育,每年开展“卫勤戍边杯”系列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择机邀请优秀毕业学员、先进典型英模和大队官兵与学员(兵)面对面交流,帮助学员(兵)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四)组织社会实践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根据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总体思路,依托驻地资源,建立不少于3个疆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并结合学员(兵)入校,依托区外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建立不少于2个区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提升教育效果。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坚持把课堂延伸到任职岗位,择机组织学员(兵)到高原边防一线进行实习,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通过现地教学、参观见学、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育人质量。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不断完善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机制,加强院校与部队的横向联系,定期举行教学联席会,听取部队意见和建议,聘请客座教授来校讲课。边防卫勤训练大队选派政治思想和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带队协助组织与管理,巡回检查。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尊重实习单位的安排,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员(兵)实习(见习)工作。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卫勤戍边精神”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研究是大队大项工程之一,是管方向、打基础、求发展的建设。党委牢牢把握军魂意识,坚持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确保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了加强领导,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成立了“卫勤戍边精神”研究课题组,抽调各方面专家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坚持与部队需求对接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将教学改革与部队建设对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整合上更加突出军政素质和军事医学的应用,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注重部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新型人才能适应高原边防基层部队的第一任职需要,同时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坚持科学量化效益

为了体现、保证、检验教学改革效果,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围绕“四得”人才标准,推动“卫勤戍边精神”研究的“三进入”工作:开设卫勤戍边精神教育特色课程,并将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确立校内考查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规范实践行动与理论认知相结合的考核内容;制定结构严密与配置科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卫勤戍边精神”教育体系。

(四)坚持跟踪问效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通过调研掌握了毕业学员的真实表现,并搜集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形成教学改革支撑材料。学员(兵)要体会边防高原军人“几十年如一日”戍边守防的执着与奉献,真切体会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为什么他们能长年累月地经受条件艰苦、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社情边情复杂等情况的考验。边防卫勤训练大队要持续开展理论研究,进一步总结办学特色,深入研究“卫勤戍边精神”的内涵、课程模块构成、人才培养路径、检验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戍边卫勤边防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走边防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戍边壮士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戍边追梦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