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10袁黎佳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立德树人高校学生

袁黎佳

摘要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复兴时代大任,法律素养作为大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网络文化极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各层面协同努力。现阶段,大法律素养教育需要依托立德树人理念,从创建良好法治社会环境、高校教育注重德法共治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路径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1]。学者王红艳、黄诚提出高校教育应认清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切实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培育[2]。法律素养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社会交往、参加工作的现实需要。立德树人理念立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通过立德树人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新要求。

1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中的核心要义

学者孙晓惠提出[3],立德樹人理念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者任兆妮表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包含德才兼备的育人内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方法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等[4]。学者张悦表示大学生法律素养即指学生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包含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三要素[5]。另外学者率婷[6]认为大学生法律素养除上述要素外,还包括法律应用能力。综上,法律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综合体,既包含法律理念和法律维护等内外层面内容,也包括法律情感、法律评价等感性、理性层面内容。

1.1育人为本: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立德树人理念是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首先,育人为本强调人的个性化发展。主张在育人过程中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独特性与多样化发展,让每个人结合自身所长获得最优发展。其次,育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最后,育人为本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教育要以培养“自由人”为目标,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也要坚持“育人为本”,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革新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授课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关注教育的过程性和延续性,将法律素养教育贯穿学生的校园生活乃至整个人生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及自由发展。

1.2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德法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治国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7]。德治为法治提供文化环境,法治则为德治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德法共治在提升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层面上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依法治国要求高校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二,以德治国要求高校加强价值观念教育,让大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独立新颖的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和发展,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多样化发展。因此,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明晰个人在思想道德与法制建设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率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助力国家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水平提高。

2新时代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大学生易受到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素质,还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利于增强其综合素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身体素质良好、专业技术扎实、抗压能力强及道德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无疑更能满足竞争激烈的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然需要提升其法律素养。当前,大学生接收来自社会各界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其价值观念形成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法律品质、提高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大学治理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8]。建立校园法治文化,创造法治文化育人环境,有效实施大学管理章程,在法治实践中体现学生的需求,维护学生的利益,才能更好解决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则需要高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首先切实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系统性、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能够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来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减少学生因为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应用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网络诈骗案,有效提高校园安全治理能力,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3有利于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人群[9]。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养教育能够满足法治化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公民的法律素养水平。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意义。高校需要重视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群体力量和主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路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法共治,通过创建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高校教育注重德法共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路径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创建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加大普法力度

2021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建立建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0]。”社会作为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对于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其心理承受力脆弱、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对社会思潮的好坏缺乏正确判断,其行为选择容易受到影响。第一,改善社会法律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社会相关主体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向大学生宣传法律知识、文化,协同家庭、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第二,创新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加大普法力度。随着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丰富,社会主体需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新型宣传方式、教育方法,运用网络媒介平台传播正确的法律知识,加大对大学生及普通公民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法律素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2高校教育注重德法共治,回归素养本位

高校应将德育教育与法律教育并重,注重德法共治,坚持依法治校,重视校园法律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调整法律相关课程设置,充实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德法兼修的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的法律素养,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吸纳具有社会法律实践经验的律师、检察官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教师在对法规内容进行宣讲时,应注重法律精神的解读和传达。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面,将法律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学生对法律素养的重视程度。在校园实践活动方面,组建校园法律社团,开展法律相关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宣讲、表演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通过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案例分享会,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高校法律教育工作方面,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平衡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强调素养优先。学生的个人素养对其发展而言具有根源性和支撑性作用。高校法律教育并不是单一地传授法律知识,而是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律宣传与教育,深刻把握高校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积极影响。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自我教育

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法律素养教育需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搭建“自建、自管、自用”的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及自我监督的作用。其次,通过组织开展法律相关的辩论赛、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筹备活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自觉、自主地获取法律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另外,开展暑期法律特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锻炼法律应用能力。最后,党员及学生骨干群体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其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在开展校园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及学生骨干不仅要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起到正确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要深入到普通学生群体中宣传法律知识,形成“以生带生、互学共进”的传帮带学习氛围。

4结语

法律素养作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都有著深刻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助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法治化社会的良好运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高校法律素养教育需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将育人为本、德法共治等教育思想有机融合到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加大社会层面的普法力度、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等来创建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高校教育要注重德法共治,将法律素养教育回归素养本位,进行全面、具体的校园法律文化及法律精神教育。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我教育意识,实现高校法律素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赵洁.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21.

[2]孙晓惠.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20.

[3]任兆妮.“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研究[J].南方论刊,2019(12):90-91,97.

[2]王红艳,黄诚.高校“德法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118-121.

[5]张悦.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9.

[6]率婷.“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D].大连: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7]付枭雄.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德法共治理念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81-83.

[8]李正元.以“五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5):15-19.

[9]别敦荣,易梦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标准、进程预测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21,42(2):63-79.

[10]宋晓波,邹梁君,舒砚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与落实路径[J].桂海论丛,2022,38(3):86-93.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立德树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