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肿瘤的超声特征

2023-08-10马慧弓文清牛义翠王莉拓胜军郑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尖瓣瘤体瓣膜

马慧,弓文清,牛义翠,王莉,拓胜军,郑敏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2;*通信作者 郑敏娟 zhengmj@fmmu.edu.cn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罕见,尸检报道其发病率约为0.001%~0.280%,其中累及瓣膜者不足10%[1-2]。因心脏瓣膜的解剖及功能特点[3],其发生肿瘤时更易引起心腔内机械性梗阻、血流动力学异常、体肺循环栓塞等。早期外科手术切除及瓣膜功能恢复是心脏瓣膜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其预后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性质,良性肿瘤可以行保留瓣膜的切除和瓣膜修复,其长期疗效良好;恶性瓣膜肿瘤手术难以完整切除,且预后差,术后常需辅助性放化疗[4-6]。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心腔及瓣膜占位性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心脏瓣膜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较少,尤其是超声方面仅见个案和小样本报道[7-8],其好发类型,良、恶性病灶的超声特征,对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等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拟总结心脏瓣膜肿瘤的超声特点,评估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变,为鉴别诊断瓣膜占位性病变、判定肿瘤性质及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连续确诊的28例心脏瓣膜肿瘤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1~84岁,平均(46.0±21.1)岁,其中23例年龄≥18岁,12例心电图异常,18例有胸闷气促、心悸、晕厥等症状。诊断“金标准”[9-10]:①组织病理学诊断21例;②CT、MRI或PET等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恶性肿瘤,排除赘生物及血栓,且放化疗后瘤体缩小好转、或瘤体增大引起梗阻,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确诊为恶性3例;③CT、MRI或PET等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均考虑良性肿瘤,排除赘生物及血栓,且随访2年以上复查无明显变化即诊断为良性肿瘤,共4例。本研究经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162034-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EPIQ7C或GE Vivid7、VividE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3.4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采集并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后,多切面采集心脏瓣膜占位性病变图像,观察病变的回声、形态、边界及基底附着部位、活动性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测量病变最大径、纵横比及基底宽度。使用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是否合并心包积液。9例行心脏超声造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连续变量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瓣膜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好发部位 28例心脏瓣膜肿瘤均为单发病变。好发部位主要在左心系统,二尖瓣(13/28,46.4%)及三尖瓣(10/28,35.7%)居多,主动脉瓣(3/28,10.7%)及肺动脉瓣(2/28,7.1%)较少。6例(21.4%)伴瓣膜关闭不全,11例(39.3%)伴瓣膜梗阻。病理类型:21例(75.0%)为良性,最常见的类型为黏液瘤(12/28,42.9%)、其次为乳头状弹力纤维瘤(3/28,10.7%);恶性肿瘤以肉瘤最多见(3/28,10.7%)。

2.2 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表现 按部位分组,比较左、右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图1~3),两组左心功能均未受影响(P>0.05);与左心组相比,右心组右心功能受损,更多患者伴有症状(P<0.05)。心房较心室更易发生重构(P<0.05),见表1。

表1 左、右心系统瓣膜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比较

图1 女,52岁,三尖瓣黏液瘤。A.二维超声示三尖瓣前瓣实性占位性病变(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表面略毛糙;B.超声造影示病变内少许造影剂灌注(箭);C.术中见病灶大体呈红黄色(箭);D.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或星芒状,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分布于疏松基质中(HE,×200);LV:左心室;RV:右心室;RA:右心房;TV:三尖瓣

图2 男,58岁,三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A.二维超声示三尖瓣前瓣实性占位病变(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表面光滑;B.超声造影示病变内少许造影剂灌注(箭);C.术中见病灶大体呈灰白色(箭);D.病理镜下见肿瘤呈分叶状、乳头状结构,表面衬覆单层扁平细胞,中央为均质的纤维基质区(HE,×200);LV:左心室;RV:右心室;LA:左心房;RA:右心房;TV:三尖瓣

图3 男,39岁,二尖瓣内膜肉瘤。A.二维超声示二尖瓣后瓣实性占位病变(箭),后瓣正常结构消失,占位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B.心脏超声造影示病变内丰富造影剂灌注(箭);C.术中大体质地较硬,宽基底,表面呈簇状(箭);D.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均呈梭形,疏密束状或交织状排列,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HE,×200);LV:左心室;RV:右心室;LA:左心房;RA:右心房;MV:二尖瓣

2.3 良、恶性心脏瓣膜肿瘤的超声特征比较 按病灶良、恶性分组,肿瘤发生部位、心腔比例、梗阻发生率及左心室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右心室功能减低,瘤体最大径、最大径/基底比值、瘤体纵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心脏瓣膜肿瘤病理与超声特征比较

2.4 预后及随访 28例心脏瓣膜肿瘤随访1~18年,截至2021年10月31日。21例良性心脏瓣膜肿瘤中,17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复发,16例存活,1例(4.8%)术后5年死于脑部肿瘤,4例未治疗者随访期病情无进展,未发生栓塞及卒中。7例恶性心脏瓣膜肿瘤中,手术4例,未手术3例,6例死亡,1例术后行化疗者仍在随访中(存活2年),死亡率显著高于良性组(85.7%比4.8%,P=0.02),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2(19)个月。

3 讨论

3.1 心脏瓣膜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心脏瓣膜肿瘤目前尚无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既往研究以个案报道多见[11]。心脏瓣膜肿瘤需与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性、真菌性赘生物等)、钙化病变等鉴别诊断。心脏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和MRI具有较高的穿透性和时间分辨率,对钙化、脂肪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脂肪瘤及纤维瘤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12-13]。然而由于瓣膜肿瘤病理组织学多样,瘤体通常较小、随瓣膜活动度大,除上述典型类型外,影像学诊断及性质判定非常困难,且检查耗时长、费用高、存在金属限制等[14]。经胸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心脏病变的首选检查[15],深入了解瓣膜肿瘤的超声表现及预后等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目前心脏瓣膜肿瘤的最大样本单中心研究,首次对其好发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良、恶性肿瘤的预后不同,重点总结两者的二维超声特征。

3.2 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表现与预后 既往研究报道心脏肿瘤多发生于女性[16],推测与黏液瘤在心脏肿瘤中占比高有关。本组心脏瓣膜肿瘤男性较多见,多数伴有瓣膜功能障碍,表现为瓣膜梗阻或关闭不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黏液瘤是心脏瓣膜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而既往研究显示后者是心脏瓣膜肿瘤最常见的类型[11,17],可能与样本偏倚有关。

尽管心脏瓣膜肿瘤体积小,但临床症状却很普遍:二尖瓣瓣膜肿瘤常伴栓塞,与既往研究一致[18-19],本组2例二尖瓣肿瘤患者出现反复晕厥,推测为瘤体或瘤体表面血栓脱落导致颅内一过性缺血所致。即使是生长牢固不易脱落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依然可发生有症状的短暂性脑缺血、中风甚至猝死,栓塞的来源除肿瘤本身外,也可能是纤维弹性复叶上的血栓沉积[20-21]。因此,良、恶性肿瘤均需积极手术。本组病例中,所有行手术切除的良性病例手术后均无复发,恶性病例术后易复发,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1例恶性病例手术切除加化疗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推测如果恶性肿瘤能得到及时诊断,行完全切除并瓣膜置换术,再与辅助治疗相结合,可以改善预后。

3.3 良、恶性心脏瓣膜肿瘤的超声特征比较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瘤体最大径、最大径与基底比值、纵横比与良性肿瘤比较有显著差异,可作为判断心脏瓣膜肿瘤性质的参考。目前鲜有同类研究报道,提示在判断心脏肿瘤良、恶性时,影像特征的综合预测模型可能是提高诊断效能的重要方向。上述因素单独考虑时对肿瘤性质判断无较大意义,但综合后对判定病变性质甚至恶性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明确瓣膜肿瘤对心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左、右心系统瓣膜肿瘤发现右心组症状更多,功能改变更明显,推测与右心压力低、右心室壁薄更易发生重构有关。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本研究纳入连续资料,但因部分患者未手术被剔除,可能会导致样本偏倚;且部分病例随访时间较短,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

总之,早期诊断及切除心脏瓣膜肿瘤、恢复瓣膜功能是治疗心脏肿瘤的关键,超声心动图可根据心脏瓣膜肿瘤的超声特征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诊疗决策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三尖瓣瘤体瓣膜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