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杰斯意义学习下培养历史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2023-08-10许丹

教育界·A 2023年18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初中历史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基于调动情感、订立契约、代入场景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联系时事、对比影视、组织主题活动等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历史知识的类型,针对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设计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构筑高效的探究性课堂。

【关键词】罗杰斯意义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初中历史

作者简介:许丹(199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完整的人”的学习,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情感作为依托和手段,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1]。在初中歷史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历史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所谓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调动内因,专注于理解和分析归纳,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如果教师能基于罗杰斯意义学习理念设计教学,则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聚焦核心素养,谈历史自主探究的原则

(一)调动情感,明确价值取向

教师要基于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探究历史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关注情感教学,而历史课程标准也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对历史探究产生兴趣,并认识到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从而升华感悟,从历史事件中凝练出价值观。

如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笔者用影视剧《隋唐演义》中的片段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自主挖掘史料,了解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做了哪些事情,再试着客观公正地评价隋炀帝。学生用辩证的态度进行分析,认识到隋炀帝虽然纵情享乐,但在开凿运河、开创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笔者还让学生进一步凝练价值观,思考今人能从隋炀帝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迪,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

在历史自主探究中,学生调动了积极情感,懂得了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过程中渐渐明确。学生也认识到可以借鉴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建设国家。

(二)订立契约,进行史料实证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发、自行学习的体现,教师要把握学习的进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构筑重“学”的课堂[2]。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订立学习契约,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史料实证方面的知识融入学习项目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笔者与学生订立学习契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分工,进行时间安排,完成三项学习任务。任务一:搜集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资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陈述历史事件;任务二:分小组辩论,说说在这两次战役中,获胜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任务三:结合辩论过程总结观点,说说当时的社会时局。学生不能凭空提出观点,而是要先收集资料,再理性分辨,最后才能得出答案,由此能提升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能力。

在订立学习契约的基础上,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自主搜索资料、展开互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要基于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这提升了学生搜集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三)代入场景,建立时空观念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要有一个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创设有趣轻松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历史视频等,让学生代入历史情境,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空观念。

在教学“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笔者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场景,还展示了一些以宋元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剧作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想象成宋元时期的人,思考自己会经营什么买卖,如何交易,政府官员如何工作,本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究宋朝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学生进入了特定场景,因此他们能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思考问题,其分析也会更加准确。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和历史人物产生共鸣,他们能将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其中,从而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再现历史场景。这样学生就能做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分析历史问题,建立时空观念。

二、指向学习动机,谈历史自主探究的途径

(一)联系时事,设置开放问题

激发学习动机,是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关注的重点。学习动机能直接推动学生达到某种学习目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推动学习过程,让学生进入历史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和社会时事结合在一起,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时,笔者将历史学习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新闻,并围绕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思考。如在经济日报上有一则新闻—《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学生可以先展开自主探索,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分析其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阅读该新闻,看看自己的观点是否和作者一致,自己能否提出更有建设性的看法。又如学生可以围绕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处理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从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得到了什么启迪,怎样以史为鉴,更好地解决如今的国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所以给了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从经济关系、对外政策等各种角度入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将历史和新闻时事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问题,自主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对比影视,合理应用资源

不少初中学生都对影视剧作品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跨媒介融合的方法,整合优质资源,让历史知识的呈现变得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史料实证的思想,合理筛选影视资料,鉴别真伪。

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那么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为此,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电视剧《长征》中的片段,使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生动起来。学生观看完一个片段后,需要说出该片段展现的是哪一段历史,然后在地图中标注出它的位置。在标注完红军长征所有的地点后,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提出探究主题,让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影视剧片段能起到调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过多、过于频繁,也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如在学生感到困惑、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播放影视片段,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主题活动,引导深度思辨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能直接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要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中来,从而提升学生深度思辨的能力。

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时,笔者围绕“郑和下西洋”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他们深度思辨。这个主题探究活动共有三个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任务。任务一为必选项目,在任务一中,学生要自主搜集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时间、过程和路线图等,说说郑和能成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任务二和任务三是可选项目,它们都和比较分析有关,但是分别涉及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任务二中,学生要对比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对外政策,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并分析当时的皇帝为何要采取这样的对外政策。在任务三中,学生要对照明朝和西洋其他国家,找出它们在航海能力方面有什么差异,并分析中西方航海的目的有哪些不同。这样的主题活动紧密围绕“郑和下西洋”展开,能让学生在对比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教师要围绕历史学习的重点和要点设计一系列主题任务,让学生明白历史学习的重点,从而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基于知识类型,谈历史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评析历史事件

教师要基于知识的类型设计历史自主探究的策略。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这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出题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陈述性知识,并利用它们回答问题,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从而建构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

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挖掘书本中的陈述性知识。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搞清楚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并进行简单评述,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最后,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为何发生了鸦片战争之后,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如此解决“说明了什么”的问题。在完成整個系列的学习后,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对于陈述性知识,不仅需要记忆,还要利用它们进行历史评价,通过对比分析、以古鉴今等方法,让这些知识产生更重要的意义。

(二)程序性知识,建构逻辑图式

程序性知识强调“怎么办”,指的是人们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完成某项任务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等学习支架,让他们思考如何在历史学习中合理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各种历史问题。

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时候,笔者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导图作为支架,指导学生将“唐太宗”放在中间,从政治、经济、用人、形成局面这几个角度入手分析,评价唐太宗,总结其治国策略;然后,笔者指导学生思考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即思维导图清晰明了,有助于将各种复杂的历史知识用清晰有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观察到缺少哪些思维方向,可以让思考更全面;最后,笔者让学生在解决其他历史问题的时候也运用程序性知识,通过建构逻辑图式的方式辅助分析,如学生可以分析“武则天”,探讨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功过。通过构建思维图式,学生分析问题起来变得更轻松,更有条理。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取分成认知、联系、自动化等阶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先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再让他们主动运用支架解决历史问题,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撤掉支架,让他们自主地探究和分析。

(三)策略性知识,开展变式练习

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展开变式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笔者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自主设定学习计划,探究“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该任务的目的是从衣食住行用等多个方面入手,展现社会的变迁,但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需要由学生自主决定。笔者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入手做出决策,开展多元化的变式练习。如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资料,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上网搜索的方式获取资料。在分析阶段,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辩证地思考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分别有哪些,而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则可以用代入法,想象自己是某个时代的人,从而获得切身的感受。在总结归纳阶段,条理性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形象思维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语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总结。这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策略都不同,但是都很好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任务,则算不上“完整的人”。因此,学生要自觉运用策略性知识,自主设定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展开自主学习探究。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学习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组织其参与到历史自主探究中。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18 (16):37-38.

[2]张雷.解读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 (9):94-95.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初中历史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生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