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歌赋里的水生蔬菜

2023-08-09

美食 2023年8期
关键词:芦蒿慈姑莼菜

古往今来,美食始终与诗词歌赋联系在一起,自从有了汉字,文人墨客便逐渐将美食通过文字记载下来,水生蔬菜也不例外,有了文人墨客的文学包装,平平淡淡的水生蔬菜逐渐为人们知晓,一直被百姓视为营养食材。『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这是江南一带水生蔬菜的真实写照,水生蔬菜生长期较长,对光照、土壤、水分、气温等环境要求也较高,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一带

蒲菜

“一箸脆思蒲菜嫩, 满盘鲜忆鲤鱼香”,这首《病中相思》是远在他乡为官的顾达所作,他通过回忆美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每到春夏之时,江浙一带池塘里新鲜的蒲菜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洁白如玉,爽滑脆嫩,再挑剔的味蕾也禁不起它的诱惑。蒲菜主产区在云南建水、元谋,江苏淮安及山东济南等地,其中以淮安的蒲菜最佳。“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第一家”,这是江苏淮安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歌谣,在淮安一带,蒲菜又被称为“抗金菜”,南宋时期,当淮安城被金兵长期围困,爱国将领梁红玉率兵誓死镇守城楼,在后方供给紧张之时,官兵通过食用蒲菜充饥,最终击退了金兵。

其实蒲菜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入菜,《诗经》中就有“其嫩为何,维笋及蒲”的诗句。济南著名的大明湖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集而成,湖中所产蒲菜是济南特产之一,呈白色,又脆又嫩,是烹调佳品。其中鲁菜奶汤蒲菜则是蒲菜高端的烹饪方法,是用奶汤和蒲菜烹制成的佳肴,清淡味美,脆嫩鲜香,有“济南汤菜之冠”的美誉。奶汤蒲菜早在明清时期便极有名气,至今盛名犹存。

莲藕

自古以来,莲藕由于其清香淡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历来文人雅士所赋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压倒淤泥白莲藕,半捐介甲露浓纤”“京陌尘埃渴肺肠,藕莲分惠带湖香”“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坏能开黄玉花”,新鲜莲藕脆爽,可直接生吃或凉拌,也可烧着吃、炖着吃。在湖北一带,莲藕排骨汤常常是重要宴席的一道压轴菜,在寒冬腊月朵颐一碗莲藕排骨汤也能瞬间使你身子暖和起来。由于莲藕中淀粉的含量较多,莲藕可以制作成各种小吃,如江苏盐城的藕粉圆子,是以藕粉做外皮,用核桃仁、金桔饼、花生仁等多种果料混合制成馅料,包制后煮制而成。藕粉丸子吃起来香甜爽滑,是当地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此外,莲藕还可以炸制成藕盒,通过高油温的炸制,猪肉的脂香与莲藕的清香完美交融,一道金黄酥脆、香气四溢的炸藕盒准能打动你舌尖上的味蕾。“宝应荷藕名久扬,鲜甜白嫩带花香”,江苏宝应人通过熘、烩、煮、蒸等多种烹调方法,创制了享誉中外的全藕宴,在全国独树一帜,实现了食材应用智慧的极致。

茭白

茭白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3000 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其与“六谷”之一的“菰”有着深厚的渊源。人们食用茭白的嫩茎,因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被誉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水味野栽茭白瘦,山毛人摘芋红多”“茭白生苗藏蛤地,桑黄含萁浴簪天”“茭白炊乌稻,橙黄鲙紫鳞”,南宋陆游曾作诗“今年菰来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以表达对水生茭白的喜爱。茭白吃法多样,适合炒、焖、炖、烧、爆等烹调方法,宜荤宜素、宜拌宜汤,其中,茭白炒蛋、油焖茭白是江南一带的经典家常菜。茭白含有一定的草酸,烹调前应在沸水中焯一下,口感会更清爽。

莼菜

莼菜分为红色品种和绿色品种两大类型,主要有太湖莼菜、西湖莼菜、富阳莼菜、利川莼菜等,莼菜叶片浮于水面,呈椭圆形,刚采摘的莼菜带有淡淡的清香味,口感柔滑。北宋欧阳修诗云“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诗人将莼菜、鲈鱼、秋天看着是极佳的组合。西晋张翰在洛阳为官,因思念家乡苏州的莼菜和鲈鱼,便道出了“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的千古佳句,诗人竟为了美食而辞官回乡,足以看出莼菜的绝美之处,也让莼菜名声大振,张翰此举让“莼鲈之思”成为思乡的典故。明代政治家于谦在《秋风》中也曾写道“荻花枫叶愁江渚,莼菜鲈鱼忆故乡”,在思念故乡之时也想起了莼菜和鲈鱼。如今,莼菜常常因其口感圆融、软嫩滑爽被制作成宴席压轴羹菜。

芦蒿

芦蒿别名蒌蒿、藜蒿,最早记载于《诗经》中。芦蒿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一带,以地上嫩茎及地下根状茎供食用,质地脆嫩爽口,吃起来像番薯杆子,具有独特的清香味。“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到初春时节,芦蒿炒豆干、芦蒿炒腊肉等菜肴常常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其中“藜蒿炒腊肉”更是入选2008 年北京奥运“奥运会菜单”主菜,让全世界人都品尝到水生蔬菜的美味。芦蒿最宜清炒,要求旺火速成,除了放少量的油、盐外,不放任何调料,这样炒出的芦蒿色、香、味、营养才最佳,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这样形容——“感觉就像是春日坐在小河边闻到春水初涨的味道”,因此芦蒿常常被推为“吃春”的首选。

芡实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每到七、八月之时,江南一带池塘里的鸡头米(芡实的别名)长势旺盛,一场大雨过后,藏在硕大莲蓬叶下的鸡头米逐渐露出水面,看似其貌不扬,其内部果实着实为美味佳品。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明珠百舸载芡实,火齐千担装杨梅”“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芡实主产于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太湖等浅水沼泽地区,种子是主要的食用部位,被誉为“水中人参”。芡实可以煲汤、煮粥,亦可炒制、凉拌,在深秋时节的清晨,你若来上一碗热乎芡实粥,便会顿时感觉五脏通透,浑身舒畅。

菱角

菱角又称龙角、水栗,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菱角富含淀粉具有较强饱腹感,在古时常作为主食的补充,是重要的救荒粮食。白居易曾在游玩时写道:“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现如今,嫩菱可作水果、蔬菜或加工称罐头食品,老菱可作菜肴和粮食,也可加工成菱粉或作酿酒、制醋的原料。每年中秋节前后,江南一带的菱角纷纷上市,从水中采摘的鲜菱角,经过盐水浸泡洗净,可以直接生吃,口感脆爽;也可倒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制,煮熟的菱角清香甘甜粉糯;又可与其它食材经过炖、烧、炒等烹调方法,烹制出一道道营养豐富的珍馐美味。

慈姑

慈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已有1000 多年栽培历史,现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常见成熟技法有炒、炖、烧。慈姑烧肉是南方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口感粉糯,苦中回甜,没有山药的粘滑感,又与土豆不同,慈姑烧制时间长也依然可以保持自身形态,再搭配软烂入味的五花肉,少了几分油腻却多了几分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大蒜炒慈姑、慈姑老鸭煲等多种美味可口的菜肴皆是慈姑代表菜。明代才子徐渭曾写赞:“洞庭橘子凫芡菱,茨菰香芋落花生。” 慈姑富含淀粉,可储存数月不易变质。

诗词歌赋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学中的精髓,美食文化与诗词文化相融相通,诗人在挥洒笔墨之间升华了美食文化内涵,让传统美食不断发扬光大,在品尝水生蔬菜的同时,感谢文人用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画面,有了他们的艺术加工,推动了水生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生蔬菜的种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且产业化趋势不断增强,“喜看大棚排沃野,菜乡处处尽朝晖”的景象就在眼前!

猜你喜欢

芦蒿慈姑莼菜
每个南京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丛芦蒿
咸菜慈姑汤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绿色”的莼菜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稻田杂草野慈姑的发生与防治
天下美食话芦蒿
慈姑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