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023-08-08李淑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情感体验实践活动

李淑英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表现为人文性、工具性两者的结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说,语文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中优势尤为突出。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曾表示,语文的根本在于立人,其体现出极为显著的人文精神。为此,文章将从语文学科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入手,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习 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需要良好的教学技巧,加上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能帮助渗透广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在其教学活动中很容易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双重良好体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受众在品鉴阅读时感受身心的愉悦和轻松,陶冶情致,进而从感官与内心两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卓越的体验和感悟,进而从某种程度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这种作用与目的成为我国将语文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缘由。对高中生而言,语文教育更显示其突出的重要性。开展落实语文教育进程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耳濡目染获得教育。在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两者相融合的过程中,也是逐步理解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为此更有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一.语文学科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长远来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系统性工程,其需要更多专业人士与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也并非一蹴而就,要在无形中缓慢而持久地哺育感化人的心灵。且这一目的的达到需要多种方法的辅助,而学科教学就是最典型的有效方式。每个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多接触机会,而和学生在近距离接触中,更能发现其有哪些不足,并在发现后立刻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借助学科渗透的方式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更成为主要路径。在学科教学中,不断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较快帮助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心理和学习环境,更能发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长此以往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锻炼其人际交往与社会生存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力与自控力,从多个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进而助力其形成全面的人格属性,全方位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是教育人、解放人、完善人、提高人。这里的立人即塑造并培养出良好的人格。古往今来,语文在塑造完美人格中起到了无可取代的积极影响。古人做学问突出文道合一,这里的道不仅在于做文章的道理,更在于做人的道理。古人就常以《三字经》、《千字文》给幼儿启蒙,使其学习知识,收获人生道理。

而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目标直指其本真状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追求。这应视为一种理性的返璞归真。语文是人类文化之学,灵魂之学,对学生情感、品性、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学必然秉持教书育人、教育学生人生道理的使命感,不断帮助学生完成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以语文学科教育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尤为重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作文教学深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合理引导,科学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挖掘语文的人文性内涵,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个方面展开一一探究。

1.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就高中生入学后的心理状态来分析,面对高考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呈现出焦虑状态,成绩、知识的掌握等等都成为较为敏感的话题,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获得肯定、认可。语文教师应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更丰富的教学活动。

第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加积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采取科学教学策略,不斷改进教学设计。应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采取分层递进与分模块等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从学习中感悟知识的魅力,体味收获的成功,进而产生兴趣,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比如:在学习闻一多的《红烛》教学内容时,让学生诵读感受作者的那种慷慨、内心的激扬,大声的表达出来,从中感受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振奋学生的内心;此时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拿出红烛的气势,感受作者面对当时社会内心的愤怒和激进的心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惜牺牲自己来唤醒世间,宣泄心理情绪,托物言志,用红烛传情言志。教师还可以借用课文的人物故事激励广大学生,比如《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从一个贪恋虚荣的资产阶级社会下层人物变成一位勤俭节约而乐观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的转变值得高中生去思考,感悟,理解,并对标自己的生活,不去关注物质享受,不怕贫困与挫折,自己要坚强起来,以乐观、善良不言败的精神努力生活学习。再比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尽管失明,却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拥抱生命,热爱生活和世界。联系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身残志坚的实际案例来激励学生,以正面人物素材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坚定的品质,不断自我激励获得持久的正能量。

2.利用作文教学深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不仅能够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的组织与把握能力、逻辑的架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抒发情感、表达心声提供重要的平台,从而便于教师洞悉学生的心理,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这一阵地,来深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设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文主题

在作文主题设计中融合心理健康内容,如“怎样看待挫折、怎样走出孤独、怎样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这些作文主题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通过作文这一特殊途径,学生会更深刻的反思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作文写作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内心世界、勇敢正视自身不足的勇气和魄力。

(2)提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文素材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励志向上、战胜困难挫折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参考,从具体素材中启发学生的健康心智,使学生以更积极奋进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例如在以“年轻不言失败”的主题作文中,教师可以将作文练习和抗挫折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以怎样的心态应对挫折,认识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常态,在挫折面前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自暴自弃,而是需要以良好的形态和积极的行为去面对。

(3)进行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文指导

作文的表达不同程度的代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或者对生活的某种追求。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好坏、生活质量的追求等有着很强的欲望,其中不乏有高中生开始偏离生活实际需求,追求一些所谓的“高贵”。对此,教师应借助作为指导,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高贵”,即:“高贵”不是开名车住别墅,不是一掷千金追求奢华,真正的高贵来自高尚的灵魂,来自为祖国、为人民的贡献。比如:为我国争光的奥运冠军、疫情三年为之奋斗的白衣天使、钟南山教授、面对困难军人冒着生命危险走在最前端等等,他们是从内到外的高贵。这样,通过作文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避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学生保证心灵的纯净和健康。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合理引导

语文教学还要关注情感体验。在人格属性中,情感是尤为重要的要素,对调节内心情绪、维持平稳状态作用重大,代表着内心的成熟。高中生正值身心发育的重要节点,情感愈发充沛而复杂,某种情境下,情感的变化波动程度较大,甚至自己无法完全掌控。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去引导,充分以其情感态度有利因素发挥正面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去感知,以美好的情感使学生感受美好,激励学生主动解读文本或主人公形象,进而产生自我认知,由此学生在心中与角色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学生也能在无形中获得更为良好高质量的情感体验。比如《鸿门宴》的学习时,要从多角度对人物性格特征去剖析、解读,产生立体而全面的形象。项羽个人优柔寡断成为后来“四面楚歌”的伏笔,也成为他一代西楚霸王最大的缺点;但樊哙作为武夫的代表,能在紧急关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强行闯入军帐中,凭借个人的果敢与智谋使沛公安全得到了保障。由这些历史人物经历和表现出发,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归纳其性格特征,对标个人不断克服自我缺点。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持续努力关注:首先,更进一步体会品鉴课内外读本的不同情感,尤其和学生情绪感知关联比较紧密的情况,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观察、感知,产生自我体验,进而以情动人。其次,依据教学大纲,打造一定情境,以充沛感人的语言,辅助凸显表演性的肢体语言,比如动作、表情等,打造更具情感体验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融入情境,获得真实感受,如同置身其中。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要秉持真情实感,一心相交,这样在教师情绪感染下,学生与其形成情感共鸣。最后,教师以正面情感引导学生情绪,积极鼓励认可学生的情感,获得良好情感体验,进而培育高尚意志品质。

4.科学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教材有大量心理健康方面的素材内容,然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应立足教材内容,适当引入部分社会实践,使学生从真实的社会体验中收获情感内容,强化心理素质,对外界更加适应,增强心理抵御能力。第一,语文教师举办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以理性来看待社会的复杂现象,明白社会的多样性与基本规则,正确认识真善美,感知生命的宝贵和价值所在,第二,语文教师还可以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举办活动,比如情绪管理的主题演讲,自我表现的辩论赛,人际交往有关的征文等。多元化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待身边事物与社会现象的思维发生改变,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面良好的心理情绪。第三,语文教师能在作文教学的契机引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进课堂。积极学生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启示他们以匿名的方式勇敢展示自我内心问题,教师给予科学意见指导,使学生心理素养不断提升。另外,语文教师还应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良师益友的关系,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针对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5.挖掘语文的人文性内涵,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人文性突出表现为语文学科中与人类心理最接近的因素,为此,语文学科教学时应主动对人文性内涵的发掘与利用,和每位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内心坚强的自省力。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该理念为指导开展的语文教学改革,力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视为人性进步的重要方式。结合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学习进步、能力提升与学生健康的心理、完善人格进步等密切关联起来。由人的本质状态着眼教学活动,成为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行的关键。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更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完成心理内化的自我教育。学生要保持良好内心素养,不仅与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教学密切相关,更和学生内心的自我修养关联紧密。学生自身心理调适能力的具备,主动的适应性等,均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落实的重要前提。充分使语文教育的心理渗透作用发挥出來,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等有着本质区别,主要对学生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合理引导,并非专业的心理疾病治疗,能起到何种程度的作用,何种成效,根本还在于学生本身。为此,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还要强化学生自我心理修养。诸如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调节自我情绪,以科学方法塑造自我品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加见识,锻炼品质。语文教师应参考课本内容,恰当地遴选适合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的文章,帮助学生主动去增进自我修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应事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功课,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如何变成瘫痪,面对生活的打击,作者内心遭遇了哪些无与伦比的考验,怎样以意志来完成自我救赎。由于母亲背后给予的爱,作者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凭借自我的意志力,思想上完成锤炼,即便身残也不堕青云之志,再次“站了起来”。一个人要克服困难,最终仍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而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仍是他本身,假设一个人能够战胜自我,也能战胜所有困难。为此,强化自我修养成为优秀心理素质的前提。

综合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应秉持教师职业的神圣责任心、使命感,以师者,父母心的情怀,站在时代最前端,对高中生身心的健康给予高度关注,不断反思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进一步发挥语文作为思想沃土,能够凭借努力播种,挥洒汗水,而收获良好心理健康的特点,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高中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育完善人格,努力完成高中语文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罗芸.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洗新课程(教研版),2021(031):159.

[2]景江胜.将文学汇入心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05):157-159.

[3]刘江祥.心理健康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242-243.

[4]肖洪茹.掬一弯清水,洒一缕阳光——谈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213.

[5]陈先玲.论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2):38.

[6]姚怀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小说《项链》为例[J].大众心理学,2015(09):14-15.

[7]张冬梅.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36-37.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情感体验实践活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