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2023-08-08沈梓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生态女性主义伍尔夫

沈梓涵

内容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的《到灯塔去》是著名的女性主义文本,揭示了父权社会的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运用了女性叙事方法,构建女性话语权。本论文旨在以《到灯塔去》为例,探讨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体现。首先介绍相关定义,接着分析小说内容,最终呈现研究结论。通过本论文,读者可以勾勒出一幅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话语权、推翻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批判父权制度的女性主义图景。

关键词:伍尔夫 《到灯塔去》 男女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由女性主义者推动的社会运动,她们寻求在社会、教育和职业方面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而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女性形象、角色、工作、权利和利益的文学体裁。在《解放的文学:美国的女性主义小说》中,Margaret C. Jones表达了她的观点,她认为,女性主义文学不仅可以为女性提供发声的途径,还深入挖掘未被关注过的弱势女性群体。[1]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被认为是一位意识流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却很少被讨论和分析,学者们对《到灯塔去》这部小说的讨论主要是关于它的象征化和意识流的写作技巧,但很少讨论它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讨论它的写作技巧,并分析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和观点与文学和女性主义的这种交叉。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定义、对这部小说的简要介绍、对人物的详细分析,以及最重要的“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定义

1.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又称女性解放,或性别平等主义,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目标的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定义、建立和实现政治、经济、个人和社会上的性别平等。[2]它包括寻求为女性建立与男性平等的教育和职业机会。[3]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社会各方面,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社会认为,男尊女卑不仅是自然的、普遍的,而且是不可改变的,女性甚至被看作是男性的财产和附属品;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是穷人,没有自己的财产。种种这些社会因素催生了女性主义的产生。

女性主义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的第二阶段以及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第三阶段。19世纪末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始,在这一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可以被定义为要求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实现男女平等的运动,包括性别平等、公民和政治权利、反对一夫多妻制和实现女性认同。它强调男女之间在智力和能力上没有差别,并且它要求女性应被视为自主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对象。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是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建立女性权威摆脱性别压迫,让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

2.女性主義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是以女性主义理论或政治为依据的。它的历史多种多样,从最初的乔治·艾略特和玛格丽特·富勒等女作家的经典作品到女性主义运动第三阶段由女性主义作家在女性研究和性别研究方面的理论工作。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诸如多萝西·理查森、梅·辛克莱尔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等女作家关注与女性有关的话题,她们关注的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女性主义运动产生了女性主义小说、纪实文学、诗歌和科幻小说。女性主义纪实文学在表达对女性生活经验的关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许多女性主义运动将诗歌作为一种工具,通过诗集和公开朗诵会向公众传播女性主义思想。总之,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是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重建和重新定义女性的身份,具体来说,其核心是打破传统的男性叙事方式,以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自己的生活,追求女性自身独立和性别平等,批判父权制,建立女性身份的社会认同。

根据上述定义,本文将《到灯塔去》作为女性主义文学典型案例是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所有关键要素,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到灯塔去》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男性叙事视角,是女性自我发声的经典作品;二是这部小说中对性别二分法的解构,旨在颠覆男性统治和性别压迫;三是这部小说中体现对了父权制和性别歧视的批判。因此,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女性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对女性思考如何重新建构自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到灯塔去》故事简介

《到灯塔去》这部小说发表于1927年,是伍尔夫在意识流风格方面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故事以家人讨论要不要到灯塔去为核心线索展开,讲述了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位好朋友到他们在苏格兰斯凯岛的避暑山庄游玩的一段生活,情节集中在拉姆齐一家对参观灯塔的期待和思考上。

伍尔夫本人生活在一个父权制的环境中,她的父亲是父权制社会的典型代表。她和她的妹妹被禁止上学,但父亲要求她们学习一切会让她们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知识和技能,她的父亲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而她的母亲在这个家庭中微不足道。伍尔夫在这种有着强烈父权制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并成为女性主义的先驱。[4]小说的中心主题是男女二元对立,拉姆齐夫人以她细腻的情感、诗意的心态,代表了女性原则;拉姆齐先生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伪君子哲学家,以其理性的观点代表了男性原则。

就其写作技巧而言,《到灯塔去》被认为是意识流和多重聚焦的典型文学案例。这部小说几乎没有对话和行动描写,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思想和观察的形式写成的。此外,它以女性视角叙述拉姆齐先生一家的所见所闻,伍尔夫以此探讨建立女性的话语权的问题。

三.《到灯塔去》主要角色简介

《到灯塔去》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这部小说的人物与伍尔夫的童年生活和她的父母有关,小说中的人物与她自己的生活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部小说有四个主要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

一是拉姆齐夫人,她象征传统女性,有着丰沛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拉姆齐夫人的原型是伍尔夫的母亲,她把所有的爱和奉献给了她的家庭。而在长期为家庭奉献自己之后,她逐渐发现她的自我变得模糊不清,她对自己无法产生认同。因此当拉姆齐先生走后,她像花一样凋谢了。“立刻,拉姆齐夫人似乎把自己折叠在一起,一片花瓣合拢在另一片花瓣中,整个织物疲惫地倒在自己身上,而她却只能艰难挪动自己的手指……”[5]

二是拉姆齐先生。拉姆齐先生是一个自私、冷漠、虚伪和世俗的人,他主张理性、线性思维,讨厌幻想,与拉姆齐夫人相反,拉姆齐先生是父权制和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但他必须拥有的不仅仅是这些。他必须得到保证,他是生活的中心,不仅在这里,而且在全世界。”[6]这一段清楚地表明,拉姆齐先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三是女儿,画家莉莉·布里斯科,在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中,莉莉是她自己的化身。她欣赏拉姆齐夫人的温柔和优雅,但她并不认同其的顺从和传统的思想,莉莉是家中的“叛逆者”,她有叛逆、独立的精神和成熟的女性思想。她热爱艺术,并能将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尽管她周围的人都在批评和嘲笑她;她敢于拒绝婚姻,因为她不相信婚姻是女人的唯一价值,她依靠绘画来表达她的想法,并把她的希望寄托在艺术上。在小说结尾,一家人驶向灯塔时,她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感悟,获得创作灵感,成功完成了画作,这也象征着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四是儿子詹姆斯,他的性格变化是男女二元对立发展的最好反映。尽管詹姆斯是个男孩,但在童年时,他像女孩一样敏感和细腻,他喜欢呆在母亲身边,他讨厌父亲的明显的男性特质,喜爱母亲并深受其影响,所以他对世界的看法充满了女性主义特征。但詹姆斯的性格在他长大后发生了变化,在小说的结尾,他开始理解存在父亲身上的男性特质,同时,从母亲身上汲取的女性特质依然存在。

四.女性主义在《到灯塔去》中的体现

《到灯塔去》中体现的女性主义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话语权、解构和颠覆性别二分法以及对父权制的批判。

1.生态女性主义

《到灯塔去》中蕴含着生态女性主义,伍尔夫主张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首先,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女性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节奏密切相关。生态女权主义者利用这种联系的优势,试图颠覆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以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7]因此,她们总是把女性比作大自然,或大自然中的植物和花朵。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身上表现出生态女权主义。“……感觉到她在玫瑰色的花果树上铺满了叶子和跳舞的枝桠”[8]这一段把拉姆齐夫人比作“一棵开着玫瑰花的果树”。在另一段中,描述了拉姆齐夫人的内心独白,“……树木、溪流、花朵;觉得它们表达了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一体的。” [9]这揭示了拉姆齐夫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融为一体。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理性主义将人与自然、理性与情感、身体与心灵分开,否定了人的直觉和情感。小说《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先生是理性主义的代表,对拉姆齐先生的批评表达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总的来说,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表现在对自然的丰富描述和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中。

2.女性话语权

伍尔夫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一直是是沉默的,没有说话的权力。性别压制不仅使女性保持沉默,而且还将她们排除在文化领域之外。[10]伍尔夫提出,女性应该拿起笔来,写下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建立女性的话语权,《到灯塔去》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到灯塔去》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手法,叙述者可以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对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进行评论。通过对拉姆齐先生的描述,伍尔夫表达了她对传统男性主导的文化的挑战。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中的叙述,突破传统的男性叙事视角,确立了女性的话语权。此外,《到灯塔去》没有传统小说的曲折情节,它以人的意识作为叙事对象,这部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秩序是混合的,打破了普通的时间和空间的划分。这种叙事手法的应用这种叙事技巧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男性文学单调的线性叙事权威,建立了女性视角的叙事风格。

3.男女二元对立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之间是对立的,男性被赋予智慧、逻辑、实用性等特质,而女性则被赋予美貌、直觉、幻想等特质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解构并试图颠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这也是其女性主义的体现。[11]拉姆齐先生是一位大学教授,他的特点是文化、智慧和务实;而作为家庭主妇的拉姆齐夫人则以她的美丽、直觉和幻想为特质。《到灯塔去》一书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性别二分法进行了解构。

一是逻辑和直觉的对立。拉姆齐夫妇的思维模式正好呈现了逻辑与直觉的对立。拉姆齐先生整天都在思考工作和成就,他以线性和逻辑的方式思考宏观的和抽象的事物。而拉姆齐夫人是家庭的管家,整天照顾她的丈夫和孩子,她经常以一种跳跃的方式思考生活中的细节。

二是男性认知和女性感知的对立。这种性别的双重对立也表现在他们对事物的态度上。当拉姆齐夫妇为天气问题争论不休时:“‘是的,当然,如果明天天气好的话拉姆齐夫人说。但拉姆齐先生说,‘不会好的。‘可能会很好拉姆齐夫人说道。‘胡说八道。拉姆齐先生非常严厉地说道。”[12]拉姆齐先生认为夫人所说的是愚蠢的非理性的,她无视事实,这是一个谎言,所以他对她的非理性的话语感到愤怒,两性之间对天气的不同态度和对世界的不同看法造成了矛盾和障碍。

三是文化与自然的对立。男女二元对立在小说中也可以被认为是文化与自然的对立。拉姆齐夫人沉浸在美麗的风景中,而拉姆齐先生只是假装欣赏风景,因为他正忙于思考自己的哲学,甚至没有认识到自然的存在。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认识、认同和欣赏自然,文化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对立将拉姆齐夫妇分隔在不同的世界中,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是对立的,这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共同话题。

4.对父权的批判

在19世纪中叶之前,妇女被认为只能接受适合软弱的教育,如缝纫、护理和绘画。但男人却被允许得到适当的教育,如数学和科学。[13]伍尔夫处于这种父权压迫的成长氛围中,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批判了传统的父权制社会。

拉姆齐夫妇形象的塑造形象表达了对父权制的讽刺。拉姆齐先生是个虚伪的、总担心失去权威的人,他只能在妻子的奉承中获得优越感;拉姆齐夫人则有能力却无法展示,长时间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她性格的扭曲。伍尔夫还从詹姆斯,一个孩子的内心想法直接批判了父权制。“无论他做什么……他都会战斗,他都会追踪并制止暴政、专制主义”。[14]在这一段中,詹姆斯表达了他对“暴政、专制主义”的憎恨,这不仅是詹姆斯的憎恨,也是伍尔夫对父权制的直接讽刺。总之,伍尔夫对父权制的批判既表现在她对拉姆齐夫妇的间接讽刺上,也表现在她对父权制的直接仇恨上。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它对女权主义的诠释和理解在当时的社会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传统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并对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Margaret C. Jones. Liberating Literature: Feminist Fiction in America[J].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1995,29(3).

[2]Hawkesworth M E . Globalization and feminist activism[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3]Beasley C . What is Feminism?: An Introduction to Feminist Theory[J]. https://www.lap-publishing.com/,1999, 22.

[4]姚思梦.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小说《到灯塔去》[D].青岛大学,2018.

[5][6][8][9][12][14]弗吉尼亚·伍尔夫著, 瞿世镜译. 到灯塔去[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7]陈羽.以《到灯塔去》为例,解读伍尔夫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2):30-31.

[10]刘蕾蕾,李爱玲.从《到灯塔去》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7):49-51.

[11]王烈琴.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颠覆——《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64-68.

[13]Shihada, I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of Virginia Woolf's Selected Novels 'Mrs Dalloway' and 'To the Lightho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abic 2015.

(作者單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生态女性主义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