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2023-08-08彦·魏希曼米夏尔·施特勒克

海外文摘 2023年8期
关键词:切尔人工智能机器人

彦·魏希曼 米夏尔·施特勒克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工作、购物、医疗甚至击杀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果人工智能不仅拥有人类的所有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更廉价地完成人类能做到的所有事情,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如今,在军队作战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进行精准击杀。在医生治疗癌症时,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完成准确诊断。如果向搭载了人工智能的图片生成器发出指令:“用梵高的风格画出我的房子。”瞬间,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画作,而且简直可以媲美梵高原作。

在很多人还未觉察之时,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按照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彻底改变:工作、思考、学习、诊断、治疗、护理、爱情、击杀……人工智能可以写出这篇文章,生成和人类相似的篇章。五到十年后,大多数新闻报道都将由机器人“制造”。以上两句斜体文字确实由近来爆火的ChatGPT撰写而成。

然而,我们要讲述的这些人工智能故事首先并不关乎机器或机器人,而是人:那些先锋、实干家和警告者,“用户”或“目标”,被人工智能热潮席卷的每一个人。

| 没有工作的世界 |

人工智能的中心位于美国西海岸,在旧金山和圣何塞之间绵延约80公里的狭长地带,50年前得名“硅谷”,因为硅是计算机芯片的主要元素。在这里,谷歌、微软、“元”等数字世界的巨头们围绕最优人工智能和創造超级智能展开数十亿美元规模的竞赛。这里有摆放着大量昂贵计算机的“服务器农场”,还诞生了造就第一代人工智能巨富的初创公司。美国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在这里播下线人的种子,伦理家、哲学家和未来主义者在此研究就在不久前还似乎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的问题:未来,我们还必须工作吗?我们很快就可以活到150岁了吗?机器人会接管世界吗?

“欢迎来到‘天空农场!”39岁的企业家理查德·索切尔说。这是硅谷南端的一个马蹄形农场,桉树随处可见,可以远眺到海,手机搜不到信号,到处杳无人烟。德累斯顿人索切尔已经在这里研究人工智能十多年。他说:“人工智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将比互联网大得多。”

目前,索切尔正打造一款装备了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准备和谷歌、微软以及“开放人工智能”公司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展开竞争。这款搜索引擎能帮他写电子邮件和商业报告,设计艺术,还可以为小朋友讲解热力学。

机器人就像人类的伴侣、忠仆和助手,但它们仍会犯严重的错误。ChatGPT没有通过巴伐利亚州的高中毕业考试,搜索引擎必应的新语言生成器骂用户是骗子,还要求一个用户离开他的妻子。脸书母公司“元”从市场上召回了其生产的机器人,因为它们发表了反犹言论。

但是,索切尔相信,这些初始阶段的错误很快就会消失不见。将来,这个星球的所有知识都会储藏在某台机器里。拥有世界上全部数据的人工智能,可以比任何一名历史学教授都提供更全面的授课。它可以应指令生成无数图片,比任何艺术家都高产数百万倍。它可以自动分析田中的生菜,比任何农民或拖拉机都更精准地喷药灭虫,而且对环境更加友好。

整个劳动世界都将发生巨变。不久之后,农民就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正是在农业领域,自动化将大有可为。”索切尔回答。

那律师如何?

“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这个行业。有新的案子时,人工智能可以马上给出基本判断,援引正确的法律条款,找出相似案例。”

那么,医生的工作呢?

“将被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医学影像中的肿瘤,助力开发新型抗生素。几乎所有疾病都将可治愈。”

索切尔并非一时大脑发热才说出这些话。他总是深思熟虑、富有远见,而且并不是“唯技术论”的幻想家。他表示自己同情所有失业的工人、艺术家和学者,但同时也强调,汽车被发明后,马车夫就失去了工作,工业化也让织布工失业了,这些都很正常。他预测,每个行业约80%的人类劳动会被人工智能接手,只有少数高级别专家不会被取代。保姆和幼师也不会失业,因为他们的工作复杂度很高,很难被复制,而且几乎不产生数据。

索切尔说:“当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和工作内容实现自动化,我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到时候,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三年前,他购买了“天空农场”,疫情期间一直孤独地住在这里,思考新世界的模样。“不定何时,在某种技术乌托邦里,全世界所有人都会有足够多的食物,也都有住处。”他说,“然后,我们就能说,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生存做任何事。现在也有人将时间花在成为流量明星或者做极限运动上,将来我们还会做更多这样的事。”

| 新的淘金热  |

乍一看,硅谷就像由公路干线、购物中心和平顶房屋构成的荒凉城市扩张区,很难让人想到美好的技术新世界,但也正是这里能让人看到未来生活的样子。街道上正在测试第一批汽车机器人,车顶装着摄像头,车身装有传感器。一些超市不再有收银员,而是配备了人工智能收银台,能在一秒内计算出大宗购物结算金额。位于车库和后院的新型创业公司正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招聘网站、护理机器人或基因疗法。一些公司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 就像19世纪淘金热时期那样让人兴奋。

这些公司的首要目标是革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驾驶、购物到学习、就业。人工智能行业的先锋们不仅希望提升人们的乐趣和创造力,还要减少他们生活中的烦恼,比如帮助填写纳税申报表或消磨堵车时间。能为人们解决麻烦就意味着商机——“我们分担了你们的工作,留给你们休闲时间,可以做一直以来想做的事。出于效率、安全和舒适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让机器人负责这一切。我们因此得到你们的数据,成为百万富翁。”

智能招聘服务商穆恩胡普的创始人预估公司销售额将达数千万亿美元。开发智能结账机的初创公司马希金希望消灭排队长龙,减少人力成本,估值达到15亿美元。仅仅2021年,就有1114亿美元的风投涌入人工智能公司,是此前五年的总和。

| 追求“超级智能”|

2022年4月,“开放人工智能”公司推出一款图像生成器,同年11月推出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该公司比一些大型竞争者反应更快,将大量金钱投向计算能力和数据加工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原是旧金山一家非营利组织,由萨姆·奥尔特曼创立,最初的目标是为全人类的福祉开发人工智能。然而不久前,微软向“开放人工智能”的营利子公司追加投资100亿美元,将这个程序用在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必应上。

刚开始,人们沉浸于媲美梵高的美妙画作以及和类人机器人交谈产生的兴奋感,而现在,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有哈佛研究者表示,此种聊天机器人可能操控人们的心理。不少美国高校纷纷禁用了ChatGPT。

奥尔特曼曾说:“在接下来100年内,我们取得的技术进步将远远超过人类自征服火、发明车轮以来的所有成就。这场革命会创造出足够所有人享用的财富。”不久前,37岁的他却承认,我们离可能引发恐惧的人工智能并不遥远,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能杀死全人类。

接下来,美国西海岸的互联网巨头们关于最优机器人的竞争还将继续白热化。按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估算,整个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一万万亿美元。伯克利教授、“人工智能教皇”斯图尔特·罗素担心,由此产生的利润过于丰厚,会导致我们无法对这个领域提出质疑或将其纳入监管。硅谷“先做,再整治”的法则大行其道。然而,如果数以亿计的工作消失不见,如果一按按钮,就能出现一座由人工智能飞速设计和建造的医院,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即使制订了过渡计划,也会有大量职业很快就变得多余。对此,多国政府的应对方案是,到时候,就让更多的人成为机器人工程师或数据研究员。但是,世界不需要25亿这样的人。”罗素说。

科技巨头们的根本竞争其实不在于机器人,而在通用人工智能、超级智能或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在于能做到人类能力范围内的所有事情,而且能更快、更好、更廉价地做成的人工智能。这一切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如今却成了大型科技公司对于本世纪的实际目标。谷歌用“谷歌大脑”项目和“深度思考”公司参与竞争,微软用“开放人工智能”,脸书则用“元人工智能”。

即使是在狂热追求技术突破的硅谷,类人超级智能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人们探讨着,有认知思考能力的机器人如何能与人类的目标保持一致。罗素说:“我们需要一种只服务于人类的智能,它不能做我们不希望它做的事。从长远来看,它需要能被关机。”人工智能先锋罗萨琳德·皮卡德却认为这种风险太过夸张,并称“世界被通用人工智能接管只是虚构作品中的情节”。

|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革命 |

60岁的信息学教授皮卡德在硅谷以东3000公里处的波士顿工作。这里有美国人工智能的第二个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在“媒体实验室”大楼里,200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实现各种各样的革新,比如二楼在研究通过脑电波控制的假肢以及帮助灭绝莱姆病的基因改造老鼠。

皮卡德的实验室位于三层,其“情感计算”研究团队正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来分析人们的心情和健康状况。在她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他们团队的最新发明——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设备,比如腕带形式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测量脉搏和体温,预测癫痫发作,及时警告病人。

皮卡德的手腕上也戴着一个白色的腕带传感器。“它能在我出现病症之前正确预测我将患呼吸系统疾病。”她说,“实际上,就在它预警后的第二天,我就得新冠了。”

传感器不仅可以测量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还能记录全球定位系統数据、睡眠状况和脸部活动,将之和数百万数据作对比,预测佩戴者是否即将生病或者陷入情绪低谷,并给出建议:“也许明天你应该休息一下。清空日程表,去散散步吧!”

这就如同某种生活伴侣或情绪分析师。“不能据此诊断心理疾病,”皮卡德说,“但从你生理和行为的微小改变,我就能推断出你明天可能状态不佳、压力很大或者生病。我的目标是更好地预防疾病,这样人们可能根本就不会生病,也就不必治疗了。”

索切尔投资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折叠研究。他相信,不久之后,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皮卡德也认为人工智能在癌症识别领域和养老院将拥有一席之地,但同时,她也警告道,在此过程中必须永远考虑到人类的利益,人工智能还会犯太多错误,可能误诊,在个人隐私方面也存在很大风险。

| 迪佩尔翻译:助手还是替代?|

索切尔表示,在德国,面对人工智能,人们首先会提出质疑,探讨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而在美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多么酷的一个新灵感啊!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尽管如此,德国目前也有了一些宝藏企业,比如德累斯顿专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万德尔机器人”和莱茵兰地区的迪佩尔在线翻译公司。

在科隆的一栋办公大楼中,40岁的迪佩尔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雅罗斯拉夫·库特洛夫斯基笑着说:“对我们来说,选择科隆的优势在于,我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遇到的竞争更小,科隆所在的北威州有不少好大学。”迪佩尔呈现了指数级发展,从20名员工增长到了如今的450人。现在,这家公司已能从被国际巨头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占据的翻译市场分一杯羹。

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其翻译软件至少比竞争对手准确三倍,客户的满意度很高,目前已经可以翻译31种语言,最新添加了韩语和挪威语,还在研发阿拉伯语版本。今年1月,迪佩尔上线了一款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去年年底,公司有了新的投资者,目前市值已超10亿美元。

迪佩尔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世界。这家公司一直是一个全球玩家。我们当然要问,这样的目标会导向何方,毕竟没有什么比人类语言更加人性化。库特洛夫斯基宣称迪佩尔只是助手和桥梁,而绝非人类翻译的机器人替身,“我能理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疑虑。然而,不是一直如此吗?尽管有了计算器,我们仍会学习算数。而要理解世间万物之间复杂的联系,我们就得为自己的大脑分配艰难的任务,学习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编译自德国《明星》]

编辑:周丹丹

猜你喜欢

切尔人工智能机器人
做慈善
综合激发极化法在那更康切尔北银矿中的应用及找矿标志探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