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研究

2023-08-06汤巧萍詹玉云张惜娟黄丽贤杨衡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舒适度输液长度

汤巧萍 詹玉云 张惜娟 黄丽贤 杨衡英

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式,尤其是外周静脉留置针,虽然能满足临床给药所需,但是留置时间较短,对于治疗时间为7 ~49 d 的患者,常需要频繁地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1-2]。对于外周静脉血管状态不佳者,持续、反复的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疼痛及不适,甚至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时间能长达49 d,甚至更长时间。同时,患者置管时引入彩超室引导技术,能提升穿刺成功率,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3-6]。RAJ等[7]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其穿刺部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穿刺点位于肱骨内上踝到腋窝顶点1/3 的贵要静脉、肱静脉或头静脉,能增加穿刺成功率。袁磊等[8]研究表明,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时,穿刺点渗血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较低,能满足患者静脉治疗所需。因此,本研究以接受输液天数7 ~49 d 的患者为对象,探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基层医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 例接受输液天数7 ~49 d 的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1 ~89 岁,平均(57.19±6.52)岁;穿刺部位:左上肢15 例,右上肢15 例;穿刺血管:手背静脉15 例,前臂静脉15 例。研究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9 ~91 岁,平均(56.84±6.58)岁;穿刺部位:左上肢15 例,右上肢15 例;穿刺血管:经贵要静脉置管14 例,头静脉置管2 例,肱静脉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收治的病例,预计静脉输液时间≥7 d。(2)病情尚稳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3)意识清楚,尚能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置管部位感染者。(2)置管部位存在外伤、血栓史者。(3)拒绝使用中等长度导管或存在中等长度导管置管禁忌证。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留置针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广东省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传统留置针的输液方法置入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置入前先检查针芯和外套管,夹住留置针右侧针翼,选择血管以上常规角度进针,待回血后适当地降低穿刺角度,继续进针1 ~2 mm,单手退出针芯并将软管置入血管中,满意后将针芯拔出,贴透明膜进行固定,并根据常规留置针维护标准进行维护;留置针异常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必要时需拔除静脉留置针[9-10]。

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长导管。(1)置管前。置管前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情况,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交流,介绍改良型中长导管相关知识。采用舒贝康改良型中长度导管(材质:高等级医用硅胶材质,规格4Fr,三向瓣膜结构,长度35 cm)进行干预。研究组操作时均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PICC 导管小组成员操作,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2)置管方法。①评估穿刺血管,定位穿刺点:取患者肘上部,肘横纹上2 ~3 横指处血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次之,评估穿刺血管,定位穿刺点。②导管置入长度预测:患者穿刺侧手臂外展呈90°,测量长度为穿刺点到同侧胸锁关节处减少2 cm,测量臂围进行并记录。③用物准备,皮肤消毒与铺巾:采用浓度为75%乙醇以及浓度为0.5%的碘伏对患者预穿刺上肢消毒,待干后进行最大化无菌屏障的建立,预冲导管。④穿刺静脉送导丝:扎止血带,于血管充盈,B 超确定位置后用22G 改良型赛丁格穿刺针进行穿刺,见良好回血后固定穿刺针送导丝,送入导丝15 ~20 cm。导丝到位后退出穿刺针。⑤消毒后穿刺点处以2%利多卡因(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91,规格:利多卡因20 mg)行局部麻醉,局麻后扩皮→送导入鞘→撤出导入鞘扩张管和导丝→送导管→退出微插管鞘并撕裂微插管鞘。⑥抽回血、接输液接头:抽回血检验导管在血管内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接输液接头,封管,以无菌透明敷料将导管固定。⑦整理用物、确定导管尖端位置,B 超下观察导管是否在锁骨下静脉,患者宣教;按照操作标准做好导管的每次维护,观察穿刺点的情况,记录外露的长度,并在维护手册及导管外部相对明显的部位标识、注明“中长导管”,每天搅拌;对于滴注化疗药物者,应注意导管尖端是否存在疼痛、不正常肿胀等,关注每次化疗药物是否存在变化。(3)置管后。按照中等长度导管维护标准进行维护。同时,置管后加强患者心理指导干预,了解患者置管前、后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干预,告知患者置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家属的监督作用,两组输液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穿刺效果及满意度。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住院期间穿刺次数;采用通用满意度(置管方法、护士技能、服务态度及置管效果)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各项总分100 分,≥90 分为满意[11]。(2)置管后舒适度。两组置管即刻、输液完毕后采用舒适度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从生理(4 项)、心理精神(11 项)、社会文化(8 项)及环境维度(7 项)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舒适度越高[12]。(3)并发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药物渗出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穿刺口渗血渗液、穿刺部位红肿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效果及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住院期间穿刺次数(3.29±0.61)次,低于对照组的(7.87±1.43)次(P<0.05);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方法、护士技能、服务态度及置管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效果及满意度比较[例(%)]

2.2 两组置管舒适度比较

两组置管即刻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完毕后置管舒适度得到提高;研究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舒适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置管舒适度比较(分,±s)

组别时间点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研究组(n=30)置管即刻8.29±2.1325.54±3.5223.41±3.5918.63±2.52输液完毕后14.53±1.4736.49±5.4928.73±4.6123.71±3.78 t 值7.1926.6636.0926.338 P 值<0.001<0.001<0.001<0.001对照组(n=30)置管即刻8.31±2.1525.56±3.5423.43±3.6118.65±2.54输液完毕后10.63±1.8229.67±4.7125.39±3.9520.63±3.69 t 值5.5965.1424.3914.527 P 值<0.001<0.001<0.001<0.001 t 组间输液完毕后比较值6.3276.3915.2326.812 P 组间输液完毕后比较值<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期间静脉炎、药物渗出、导管堵塞、穿刺口渗血渗液及穿刺部位红肿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是输液大国,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较为常用,尤其是外周静脉留置针。但是,留置针时间相对较短,对于7 ~49 d 的患者,需要频繁地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尤其是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者,反复穿刺增加患者并发症及疼痛[13]。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其长度控制在20 ~30 cm 为宜,并根据患者血管状态,于超声引导下置入[14-15]。对于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方法包括常规穿刺、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等[16]。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能借助超声的引导,可增加穿刺成功率,动态了解其穿刺部位的变化[17]。本研究中,研究组住院期间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方法、护士技能、服务态度及置管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分析原因,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的实施,护士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及创伤小,不需要X 线拍片定位,能满足药物输注要求。同时,该置管方法价格低廉,能降低输液并发症风险,为患者提供一种经济、安全及更舒适的输液方式[18]。

中等长度导管目前广泛用于某些抗生素与连续静脉内药物输注,胃肠外营养输注,避免反复穿刺,能实现置管的长时间利用等诸多优势。朱虹等[19]研究表明,与静脉留针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于输液7 ~49 d的患者,该方法是一种更加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可广泛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及临终患者中。张美兰[20]研究表明,中等长度导管具有穿刺快速、安全性高、维护成本低等优势,能为患者提供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能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可满足治疗时间7 ~49 d 患者治疗所需。本研究中,研究组输液完毕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静脉炎、药物渗出、导管堵塞、穿刺口渗血渗液及穿刺部位红肿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能提升置管患者舒适度,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分析原因,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的使用,能减少住院患者因留置针反复穿刺痛苦,降低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舒适度,解决静脉通路不畅治疗难题,实现安全、高效的目的。但是,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亦属于一种入侵式操作,置管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尽可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能提高7 ~49 d 输液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提升置管后舒适度,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文章中体现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临床应用》的临床参考,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猜你喜欢

舒适度输液长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1米的长度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