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献血模式与流动献血模式用于血液招募中的价值比较

2023-08-06常学兰顾文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血站团体

常学兰 顾文琴

血液作为稀缺资源,在确保外科手术顺利进行、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步完善,使临床血液需求量大幅增加,如何确保血液供应充足为各采血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其一直努力的方向[1]。流动献血即街头流动采集血液,该方法在血液招募中应用较广泛,但受到人口数量、天气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确保采血数量,故各采血机构应积极探寻一种更加固定的献血模式,以确保采血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2]。随着流动献血率逐渐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解决临床用血增长与流动献血数量下降的“剪刀差”,全国团体献血率逐年上升。团体献血为无偿献血的一种,相比流动献血更具团体性、针对性、预约性,特别在酷暑、严寒、院校假期等献血淡季中血液招募作用十分突出,可有效弥补淡季采血量不足,培养固定的献血团体,关键时刻可起到应急献血的作用[3]。有学者认为,团体献血人员更容易转化为流动献血人员及固定献血人员,坚持发展团体献血为无偿献血发展的正确方向及趋势[4]。为了解团体献血及流动献血的情况,确保血液安全、充足,本研究将团体献血模式与流动献血模式用于青岛市中心血站西海岸第一献血服务部血液招募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青岛市中心血站西海岸第一献血服务部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供血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对照组,期间献血人员共1 258 名,男女分别642、616 名;年龄18 ~54 岁,平均(36.18±2.45)岁;职业:学生125 名,职员241 名,工人192 名,医务人员114 名,公职人员213名,农民86 名,其他287 名;体质量47 ~72 kg,平均(59.52±1.27)kg。另选青岛市中心血站西海岸第一献血服务部2019年1月—2020年1月采供血数据为观察组,期间献血人员共1 262 名,男女分别647、615 名;年龄19 ~54 岁,平均(36.25±2.51)岁;职业:学生146 名,职员199 名,工人201 名,医务人员123 名,公职人员218 名,农民91 名,其他284 名;体质量48 ~73 kg,平均(59.61±1.33)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共24 名,男女分别11、13 名,年龄24 ~37 岁,平均(30.59±1.78)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献血者年龄均在18 ~55 周岁。(2)均为自愿无偿献血。(3)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无偿献血相关健康要求。(4)均无传染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躯体严重疾病。(5)男性体质量≥50 kg,女性体质量≥45 kg。(6)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7)均意识清晰、神志精神正常,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理解能力,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排除标准:(1)存在晕针或晕血者。(2)存在乙型肝炎、艾滋病、麻风病、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者。(3)处于月经期女性。(4)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者。(5)既往有吸毒史者。(6)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7)存在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8)智力、精神、视听语等功能异常,无法正常沟通或表达自身意愿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流动献血模式,血站人员将流动采血车每日开上街头,停靠于商场、人群密集等场所,摆放醒目标识,迎接各类型献血者,要求无偿献血者年龄在18 ~55 周岁,均符合卫生健康委标准要求,经咨询、体检后方可进行无偿献血,献血前应耐心讲解采血流程、注意事项等。观察组行团体献血模式,方法如下。

(1)建立无偿献血者协会:由无偿献血者自愿发起,并经有关部门核准,以献血者自愿报名、自愿加入为原则建立团体单位,并对其分类管理,建立团体单位无偿献血预约安排。(2)建立团体单位社会招募任务,于各大高校、政府部门等地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促进团队献血队伍构建,提高其影响力。(3)建立完善的团体献血单位管理体系:①通过对献血者进行系统化研究,对团体单位行市场细分,建立相关数据库,对献血目标进行挖掘,并制订宣传策略、依据等,对各类宣传活动实行管理,寻找有价值的献血团体,针对性选择相应宣传及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个体化献血服务,解决献血中服务难点、加强采血后人性化服务,完善团体献血工作。由专人负责团体献血,从邀请、宣传、落实、采血后服务等环节均安排专人负责,形成一条龙服务,利于促进无偿献血开展。②加强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血液招募策略,首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尽可能选择内部凝聚力强、有团队精神、热爱公益事业的队伍,招募者通过精炼、真诚的语言表达,为企业、事业领导者发出献血邀请函,以自身对献血事业的了解感染有献血意愿的领导,使其感受到无偿献血的光荣意义,从而带动团队人员积极主动加入献血行列中。献血前做好各部门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其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目的、流程等,鼓励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以增强社会荣誉感,并详细宣传用血返还报销政策,提高其献血意愿。团体献血结束后应及时上门回访,做好慰问工作,耐心听取团体对本次献血活动的意见及建议,做好总结,并做好相应延伸服务,如健康知识宣教、急救知识培训等,为下次团体献血打好基础。③于大中专院校进行血液招募,深入了解学校社团,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作为招募对象,培养其成为固定招募者,成为血站中心志愿者,在院校负责无偿献血普及、宣传工作,根据库存情况及时组织献血招募,以补充库存血液。充分发挥校团委老师组织宣传作用,健全学校献血机制,落实学校献血制度,在教师支持与参与下带动学生加入献血队伍。献血前对志愿者、组织者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使其充分了解献血目的、意义、好处等,以便更好进行无偿献血宣传及发动工作,有条件可于献血前举办专题讲座,以激发学生献血积极性、主动性及热情,献血后做好回访工作,并耐心总结,为下次献血做好基础。④加强对社区、农村的招募工作,针对偏远地区献血宣传未能普及渗透的现状,建立社区献血基地,与社区或街道办取得长效联系,组织志愿者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邀请专家举办无偿献血、保健等专题讲座,深入开展献血宣传工作,并详细讲解血液返还政策,并免费提供测血压、测血型,使无偿献血观念深入到每个社区、村镇,经村委会、街道办统一组织将居民发展为固定献血人群。献血前应做好社区人员相关知识普及宣传,使其充分了解献血知识、用血返还政策,激发其献血积极性。献血结束后同样做好上门访问工作,耐心听取居民对本活动的意见、建议,争取下次活动更加成功,同时做好延伸服务。(4)加强对献血招募人员的管理,要求其具备一定沟通交流能力、良好职业技巧及素养,可定期接受招募培训,1 对1 沟通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平均月工作天数(采血人员工作时间)。(2)记录两组献血检测不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胸闷、恶心)。(3)向两组献血人群发放血站自制的无偿献血知识调查问卷,包括献血时间、间隔期、年龄范围、注意事项、免费用血政策、一次性献血量等,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知识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采血人员工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平均月工作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采血人员工作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采血人员工作时间比较(±s)

组别献血次数(次)平均献血量(mL)平均月工作天数(d,n=24)观察组(n=1 262)2.63±0.78325.18±12.9415.96±1.24对照组(n=1 258)1.24±0.53296.47±10.1320.39±2.61 t 值52.30663.2987.511 P 值<0.001<0.001<0.001

2.2 两组献血检测不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3%、0.40%,均低于对照组的1.99%、1.75%(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检测不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无偿献血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无偿献血知识评分为(86.23±2.27)分,高于对照组的(71.25±1.03)分(t=213.202,P<0.00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普遍面临血液紧张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血站一方面对临床用血量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血液浪费,另一方面增加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延长工作时间或天数,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立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引导地方构建以团体献血为主的血液招募策略,以培养固定的献血队伍,缓解临床用血紧张问题[5]。

团体献血具有稳定性强、保障性强、宣传效率高等优势,其血液招募工作具有特定工作模式及服务特点,通过加强血液招募、管理等工作,利于提高献血率,确保临床紧急用血,以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6-7]。团体招募通过对企业、事业、高校、政府部门等团体组织发放邀约,鼓励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可培养一支潜在、固定的献血群体,为应急献血队伍奠定较好基础。团体献血模式为应对紧急突发用血、满足血液库存不足的重要手段,也是血液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重要部分[8]。本研究通过加强对企业、院校等团体组织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并为其提供个体化献血服务、采血后人性化服务,强化团体无偿献血招募及管理工作,利于提高献血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固定献血队伍,便于随时联系,为补充库存及淡季临床用血发挥重要作用[9]。

与流动献血模式相比,团体献血模式使无偿献血更具计划性,可预先安排,对采血目标进行量化,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或不足现象[10]。采供血机构对团体献血人次、采血量及献血周期进行统计,在日常采集或应急情况下可主动选择,此外该模式还可对采供血结构进行优化,利于解决血型偏型问题,通过提前宣传发动告知临床所需血型,并让已知血型献血者做好相关准备[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平均献血量、平均月工作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团体献血模式可解决血量受假日、季节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可减轻采血人员工作压力,缩短上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流动献血随机等待的时间,还可通过无偿献血知识普及、初筛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12-13]。观察组献血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偿献血知识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团体献血通过加强对招募人员、组织人员的培训及宣传,继而发动团体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利于提高其献血意愿及献血知识,同时做好采血后人性化服务及回访工作,可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发生[14-15]。

综上所述,与流动献血模式比较,团体献血模式在血液招募中应用价值更高,利于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人群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缩短采血人员工作时间,还可提高人群无偿献血知识水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血站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