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2023-08-06邓春花龙雨黄美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糖化例数胰岛素

邓春花 龙雨 黄美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三多一少”为其主要特征[1]。20 世纪初,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才被科学实验所证实,1922年第1 例糖尿病患者得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胰岛素注射疗法[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只要积极预防、正确治疗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阶段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3]。很多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更依赖于相关的临床检验结果。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是临床上应用的糖尿病诊断指标;但使用药物不当、生活习惯等导致的血糖浓度暂时波动会对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糖尿病严重程度[4]。当发现糖尿病时,应检查体内相关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征象,判断评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预测其发展风险[5]。本研究着重探究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邵东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0 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邵东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2 例,女138 例,年龄20 ~76 岁,平均(48.39±4.12)岁;对照组男166 名,女134 名,年龄20 ~77 岁,平均(48.50±4.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可耐受手术病理及本研究相关检查;无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知情且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依从性差。

1.3 方法

1.3.1 血清C 肽

叮嘱患者空腹8 ~10 h,在早晨8 点之前空腹抽取静脉血,然后口服溶于300 mL 温开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1416,规格:500 g)75 g,如用1 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 糖水在3 ~5 min 内喝下,若受试者不能耐受葡萄糖水,也可选择100 g 面粉做成的馒头(3 两左右)来代替葡萄糖水。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于30、60、120 及180 min 时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上述5 个时间点的血糖和血清C 肽值。

1.3.2 糖化血红蛋白

使用Y 糖化血红蛋白:永和阳光的糖化分析仪[型号:YH30,湘食药监械(准)字2011 第2400073 号],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已预备的100 μL 血红蛋白样本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1)抽取受检者静脉血,以1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5 min,取上层清液待检,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血清C 肽进行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2)参考《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6]疾病判定标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

诊断准确性=(真阳+真阴)例数/总例数×100%;诊断灵敏性=真阳例数/(真阳+假阴)例数×100%;诊断特异性=真阴例数/(真阴+假阳)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以Excel 整理、归纳,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任一表格理论频数T <5 时采用Fisher 确切率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血清C 肽、餐后2 h 血糖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mmol/L) 血清C 肽(mg)对照组3004.13±0.424.68±0.751.45±0.215.03±0.37观察组3009.58±1.3912.42±1.950.89±0.1211.57±1.68 t 值-65.00964.16740.10265.848 P 值-<0.001<0.001<0.001<0.001

2.2 诊断结果分析

诊断结果:300 例疑似患者中,阳性42 例,阴性258例。血清C 肽检测:真阳31 例、假阳16 例、真阴242 例、假阴11 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真阳33 例、假阳11 例、真阴247 例、假阴9 例;联合:真阳39 例、假阳0 例、真阴258 例、假阴3 例。见表2。

表2 诊断结果分析(例)

2.3 血清C 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价值比较

与血清C 肽、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相比,联合方式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更高(P<0.05);诊断灵敏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均高于血清C 肽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见表3。

表3 血清C 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糖尿病是常见病、多见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急剧攀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25 亿,女性患病率约为8.4%,男性约为9.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约11.2%,居于世界首位,但我国糖尿病诊断率仅有30%~40%[7]。临床诊断是疾病预防、治疗及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测定的重要指标,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临床中可以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运动和饮食、感染性疾病、药物精神因素刺激等[8]。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简便的诊断技术具有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血清C 肽、餐后2 h 血糖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人群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较优,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与杨志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何丽芝等[10研究发现,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300 例疑似患者中,阳性42 例,阴性258 例。血清C 肽检测:真阳31例、假阳16 例、真阴242 例、假阴11 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真阳33 例、假阳11 例、真阴247 例、假阴9 例;联合:真阳39 例、假阳0 例、真阴258 例、假阴3 例。与血清C肽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相比,联合方式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更高(P<0.05);诊断灵敏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均高于血清C 肽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提示与血清C 肽、糖化血红蛋白单一试验方法相比,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好。主要原因如下:C 肽属于肽类物质,与胰岛素具有共同前提胰岛素原。1 分子胰岛素原经蛋白酶的作用,分解为1 分子胰岛素和1 分子C 肽,同时释放入血液中。因此在理论上C 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测定血清C 肽等同于测定血清胰岛素,均可用来了解胰岛β 细胞的分泌功能[11]。任平香等[12]学者研究发现,血清中游离的C 肽不易被肝脏破坏,它的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长,因此临床上推测C 肽水平能更准确地反映β 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的功能状态。由于C 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与胰岛素抗体无交叉免疫反应。因此血清C 肽测定是判断胰岛功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测定C 肽浓度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有助于正确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血液中血红蛋白经非酶与葡萄糖相结合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其最主要的成分为血红蛋白A1。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反应物生成量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其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其测定结果可将患者前2 个月血糖水平进行反应,且不受饮食影响,可在餐后测定[13]。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血糖浓度,与患者是否空腹、抽血时间、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高健等[14]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则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糖尿病相关性死亡率。多数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实,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密切,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脑卒中、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生率分别下降12%、37%、14%、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中体现了《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15]中的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均较高,可早期准确诊断出此病,便于及时进行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糖化例数胰岛素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更正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