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3-08-06阳小敏侯新艳李鸿志张苗苗姚茂容杨冰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血透低血压白蛋白

阳小敏 侯新艳 李鸿志 张苗苗 姚茂容 杨冰洁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生存期远低于正常同龄人,多因素造成了ESRD 较高的死亡率。血液透析是ESRD 最常见的肾脏替代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DH)治疗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急性并发症,其中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发生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IDH 的发生率为5%~30%[1-2,4],IDH 可能导致透析不充分、血管通路内瘘血栓形成、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增加[3-4]。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关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未能得到系统的论证,且存在地域差异性及医疗水平差异,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对于IDH 的定义、预防和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对IDH 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为IDH 的防治提供帮助,为IDH 后期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收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2年8月—2023年2月186 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MDH ≥3 个月。(3)每周血液透析时间8 ~12 h。(4)观察期间无外科手术史。(5)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脏病史。排除标准:(1)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患者。(2)急性外科手术。(3)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脏病史。所有入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3032702)。

1.2 方法

1.2.1 采集数据

从病历记录中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透析月龄、身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信息,每次透析时收集透析前后体质量,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压、超滤量、超滤率等。抽血检查项目为血透日早上空腹完成。

1.2.2 IDH 的诊断方法及分组

由于IDH 的定义缺乏共识,本研究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定义。IDH 是指与临床事件相关的且需要干预的收缩压突然下降>20 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下降≥10 mmHg,连续3 个月发生3 次以上低血压,且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了痉挛、恶心、呕吐、胸闷、头晕、腹痛、头痛或意识丧失等其中一项不良反应。收集血透前、血透中及血透后的血压,血透中平均每小时测量1 次血压。根据是否发生IDH 分组:IDH 组,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共81 例;非IDH 组,透析中没有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共105 例。

1.2.3 血液透析方案

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周治疗8 ~12 h 规律血液透析。透析中血流量为200 ~280 mL/min,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液透析干粉,KONCE,国械注准20163101467),碳酸氢根浓度31.3 mmol/L,透析液流量均为500 mL/min,透析液温度为36.0 ~37.0℃,透析液钾离子浓度2.0 mmol/L,钠离子浓度137.8 mmol/L,钙离子浓度1.50 mmol/L。透析器厂家:威净,空心纤维透析器,型号为F16,国械注准20153100873,膜材料为聚砜膜,有效膜面积1.6 m2,最大跨膜压500 mmHg。

1.2.4 实验室数据

收集入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钾、钙、无机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H-C)、全型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铁蛋白等检验结果,所有检测结果均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特点及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86 例患者,年龄为23 ~86 岁,平均(59.70±12.75)岁;总透析月龄(37.04±32.15)个月。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81 例(IDH 组,43.55%),没有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05 例(非IDH 组,56.45%)。年龄<60岁的患者有87 例(46.77%),年龄≥60 岁的患者99 例(53.23%);男性124 例(66.67%),女性62 例(33.33%)。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肌病、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其中合并高血压人数最多,共175 例(94.09%),非IDH 组与IDH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比较

2.2 实验室数据资料比较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校正钙、无机磷、LDH-C、iPTH、铁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DH 组比较,IDH 组的超滤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 rate,IDWGR)升高(P<0.05),与非IDH 组比较,IDH 组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降低(P<0.05)。见表1。

2.3 发生IDH 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把表1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滤率、IDWGR、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可见IDWGR 及血浆白蛋白与IDH 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提示IDWGR 过高是导致IDH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血清白蛋白是防止IDH 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见表2。

表2 发生IDH 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MDH 患者IDH 的发生率不尽相同[1-2,4]。本研究中,IDH(43.55%)的发生率相较偏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DH 的发生是导致严重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IDH 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独立危险因素,有些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2-4]。如高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心功能差、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透析期间进食、透析前服用过多的降压药物、医务人员对IDH 的警惕性不足等均有可能参与其中;年龄较大、透析年限较长、糖尿病等并发症患者更易发生IDH[3,5]。但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年龄、糖尿病以及透析月龄与IDH 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超滤率是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透析治疗时间、透析后体质量的一个复合指标,较高的超率滤可能是导致IDH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可能与较高的心血管死亡率相关。LEE 等[6]研究表明,较高的超率滤可能是导致IDH 发生的原因之一,较高的超滤速率与较高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相关。PIRKLE 等[7]将超滤率限制为低于13 mL/(kg·h)时,IDH 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可见IDH 组的超滤率显著高于非IDH 组,但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超滤率未证实与IDH 的相关性。IDWGR 可作为评估容量负荷常用且直观的重要指示之一,在预防IDH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9]。高IDWGR 与MDH 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有关,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在高IDWGR的患者中,IDH 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并且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有关系。据报道,有效控制IDWGR 可显著减少IDH 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10]。有研究表明,通过控制膳食中盐的摄入,有利于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11]。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IDH 组的IDWGR 显著高于非IDH 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也显示,高IDWGR 是IDH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血浆白蛋白是一种在肝脏中合成的重要蛋白,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血浆白蛋白既可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除此之外,血浆白蛋白在人体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功能,包括氧化还原反应、药物的转运等[12-13]。有研究表明,较低的白蛋白是发生IDH 的独立危险因素[10]。低白蛋白血症和低血红蛋白是导致MDH 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2,14]。CHISAVU 等[14]研究提示较高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被证明具有保护作用。MACEDO 等[15]发现在血透前输注人血白蛋白后可以减少IDH 发生。本研究结果中,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见IDH 组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非IDH 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较低的血浆白蛋白是导致IDH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跟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血量相对较少、血管再充盈减低等有关。因此,保持较高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是预防IDH 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时间偏短,由于IDH 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原因,控制混杂因素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不排除研究成果存在偏差,这些都有待后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过高的IDWGR、较低的白蛋白水平是MDH 患者发生IDH 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控制IDWGR,适当提高白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和减少IDH 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对可能发生IDH 的高危患者,早期提高警惕、及时解除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MDH 患者的长期预后。

猜你喜欢

血透低血压白蛋白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