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校体育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2023-08-06李莉宁科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李莉 宁科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1999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为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政策依据。高校体育场馆的首要功能是满足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虽然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开展大量的学生体育文化活动使得体育场馆的使用略显局促,但寒暑假期间体育场馆的空置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且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较高,仅仅依靠高校或政府拨款不是长久之计。推行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有助于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克服学校体育建设维护资金不足的困难,提高场馆使用率,满足学校周边社区体育锻炼爱好者对体育场馆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智能化运营旨在充分利用高校人力、智力、物力资源,在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财富,扩大学校影响力,最终实现“以馆养馆”。

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取陕西省30 所高校的体育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211院校6所,省属高校18所,省属高职院校6所。

2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该研究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均使用面积、场馆开放时间、不同运动项目面积、场馆属性、维护资金来源、对外使用方式、创收渠道、收支情况等。该文选取了5位专家对调查问卷效度、信度进行检验。

3 陕西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

高校由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相对简单的人员构成而受到体育爱好者的青睐。该研究将体育场馆的开放方式分为有偿开放、无偿开放两种。场馆的有偿开放分为对外承包和自运营两种。场馆的自运营分为体育系管理模式、后勤部管理模式和“体育+后勤”管理模式。据调查,陕西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如下。

30所高校中,对外开放的场馆占总数的82%,其中对外承包运营的场馆只占对外开放场馆的12.5%。对外开放的场馆中,约有76%的高校运营状态处于“基本持平”和“较少盈利”的状态。究其原因,公办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定价多采用校外收费、本校师生优惠的政策。但无论校内、校外,高校场馆的收费标准皆低于所在地区的市场价格,这是由高校的公益性决定的。高校体育场馆是全额或部分公有资产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来使用,使其能够弥补事业经费的差额,最终实现“以馆养馆”。

高校体育场馆拥有强大的用户群体(学生、教师、社区居民、社会群体等),这是高校体育场馆能够持续运营的重要原因[1]。高校场馆收费低,且价格浮动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高校周围社区体育人口数量的不同,而导致价格存在一定的浮动。疫情期间,高校场馆有偿开放主要针对校内人员,主要是为了控制场馆的人员饱和度,仅仅把收费看作管理手段的一种补充,并不是为了创造效益[2]。这种情况虽在后疫情时代有所改善,但收效甚微。在甲型流感大流行的今天,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又一次面临挑战,同时也为体育场馆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从场地类型来看,有偿开放的场地中,使用频次排位第一的是羽毛球场,其次是游泳馆和网球场。无偿开放的场地中,使用频次排位第一的是篮球场。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背景下,无论有偿还是无偿开放使用,服务对象都悄然偏向了本校师生,究其原因,在疫情背景下,各高校加强了外来人员的管理,使得非本校师生不得入校,从而大大降低了非本校师生的使用频次。同时,少数高校羽毛球场与网球场地可实现场地转换。大部分高校运动场地不可转换,造成部分场馆运营期间空置率较高。空置率高一部分原因与部分高校处于城市的郊区有关。

另外,高校停车不便和高校附近的公园体育设施也是导致高校体育馆场地空置的原因。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一是开发高校周围的停车承载能力。与公园体育设施相比较,高校体育设施场地更专业、器材维护更及时且有专业人员监管,这也是高校体育馆受大众喜欢的原因。二是引导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开放体育馆。高校体育馆作为对外开放和展示的一个窗口,向民众展示着高校的形象。所以高校体育馆的场地预约应该与时俱进,实现手机APP 的智能预约与查看。但从调研的高校情况看,只有5%的高校有预约功能且偏向于校内师生,具体表现为只可在登录校园网的情况下预约,较为单一的预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馆的使用。

但从管理层面来看,目前陕西省高校体育馆由于受到岗位和编制限制,大部分高校很难专门设置场馆部门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多由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在校学生、教师兼职,仅有部分高校设置了场馆中心主任和副主任职位。并不是说部分管理人员是体育学或管理学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就能称之为在职人员专业对口。因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有其特殊性,它要求管理人员既懂体育,又懂管理。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要懂得体育场地的照明和通风要求、懂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温度下体育场地的清洁要求、懂得在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意外情况下对锻炼人员所采取的一些急救处理措施,以及懂得一些体育馆常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甚至是面对锻炼人员的突发疾病的应对办法和急救措施。所以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除具备管理知识外,还需要很多关于运动护理等的相关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取得,需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并不是体育或管理相关专业的兼职人员通过短时间的自我学习就能满足上岗要求的。

4 制约高校体育场运营的因素分析

制约高校体育场有效运营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4.1 安全因素

随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校园中流动性社会人员的增加、场馆内锻炼人群的激增,成为校内师生抵制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3]。疫情背景下,一方面,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强烈需求和康复后参加运动的禁忌;另一方面,防疫状态下人员流动性、密集性的控制,安全因素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大阻力和最主要的因素。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如果能利用好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知识,做好疫情期间人们的运动锻炼指导工作,这样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场馆选择,同时也为高校体育馆周边的人民群众身体锻炼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合理的管理让人民群众更加认可高校体育馆健身的安全性和专业性。此外,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安全性还包括体育场馆内放置冰袋和运动应急药品自动售卖柜等基本的保健预防设施。

4.2 时间冲突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从时间分配来看,工作日内主要用于学生上课教学,节假日期间主要用于服务周边群众,学校的体育教育与群众的使用在时间上并不冲突。但学校组织的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会因为教学任务的变动而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周末场馆开放时间相冲突。与这种冲突之相对应的又是寒暑假体育场地的长时间空置现象。这也是全国高校体育馆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寒暑假的气温问题也是导致体育场地空置的一大原因。对于一些建设了游泳馆的体育馆,在暑假前来健身的人员络绎不绝。相较而言,人们对室内游泳馆热情更为高涨。室内游泳馆夏天可以防晒,在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冬天可以做到恒温,这种优质的游泳场馆受到大家的喜爱。

相对来说,冬季的游泳馆使用频次就会低很多。一是因为春节前人们普遍比较忙碌;二是冬季游泳显得比较小众,所以即便游泳馆开放,能坚持去游泳锻炼的人却很少。高校体育馆特别是北方高校,想维持游泳馆的恒温,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当然,游泳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也说明寒暑假期间,高校体育馆的闲置率较高,特别是一些不是经常对外开放的高校体育馆,更是造成了体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4.3 收支不均衡

高校体育场馆按教学要求建设标准运动场地,投资相对较高,所以后期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而高校场馆的公益性,使得高校场馆低偿对外开放。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这也导致高校场馆的对外开放的热情降低,从而造成高校管理方减少体育馆的对外开放时间和频次。例如,陕西省个别高校开展了滑雪运动教程,多以冬天在滑雪场开课。对于师生来说,上课路途遥远,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尝试在高校体育馆建设小型室内滑雪场地。这样不仅改善了本校师生学习环境,又增加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与社会知名度。寒暑假期间开展对外的教学和培训,可以回流数目可观的场地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冰雪运动近些年的兴起,市场认可度较高,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体育场馆建设条件允许的话,高校可以尝试更好的对外经营策略。

5 智能化运营的解决方案

现如今,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等发展上仍存在诸多不足,落后于社会体育馆[4]。智能化技术,如网络服务平台、移动支付、手机APP 应用等,为体育场馆的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智能系统的优势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中,最大的支出是场馆维护费与人工管理费。场馆的低利用率、收支不均,都是由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所造成的。体育馆智能化运营系统包含库存系统、采购系统、售卖系统、财务系统、实时监管系统等。其中,实时监管系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线上预约、更换与取消。这不仅提升了场馆利用率,增加了场馆收入,而且也降低了场馆人工支出,更使得整个过程可留痕,方便记录归档,真实可查。体育馆的智能化运营实现了场馆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此同时,还应对体育馆管理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让管理人员了解场馆的智能化运营模式,掌握其操作方式。

智能系统的优势还表现在线上预约、大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健康监督、用户论坛等方面。在线预约功能不仅方便了用户费用的支付与返还,还可以得知每位用户的运动喜好、运动习惯,运动周期等。智能系统可根据用户性别、年龄、运动频率等信息,定期给用户推送健康美文,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运动指导方案,目的是增加他们对场地的黏性[5]。此外,智能系统的地图导航和球场介绍功能,不仅非常适合新学者,更在无形中宣传了体育馆运营管理的先进性。

AI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减少了人员接触,降低了安全隐患,特别适合疫情下的场馆管理。智能化系统实施实名制,可以对用户进行健康状况监督。这样不仅符合国家疫情防控的要求,还对每一位体育爱好者的健康负责,增加了用户的信赖度,给用户提供放心的体验。此外,实名制功能的用户信用积分制度,相较于传统的体育馆运营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维护场馆秩序。如果用户在使用场馆时出现语言或肢体冲突等不良行为,将予以扣除信用分。如果信用积分过低,则将其加入用户黑名单,使其无法进入体育场馆。这在无形中约束了用户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高校作为科技发展动力的代表,在发展体育馆智能运营管理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智能化运营定能保证高校体育场馆公益性,发挥高校的体育人文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智能系统的缺点在于前期投资大。尽管购买人工智能设备需要固定资产支出并导致折旧增加,但可以在税前扣除购买支出的财务成本[6]。智能系统的使用,可基于业务增减的进项税用于增值税抵扣[7],而传统管理的人工费用不可抵扣增值税。而相较于人工,智能系统不需要工资,不需要休假,不需要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工伤,只需要一定的机器维修、保养费用[8],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较为普及的今天,机器维修、保养费用价格也是较为亲民的。智能化系统和机器投放后,高校必然要组织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有一定的时间成本,但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可迅速上手。全面分析后,高校体育馆的智能运营管理模式是优点大于缺点,也是未来高校体育馆运营发展的必然结果。

6 结语

如今智能化早已渗透到人们购物、餐饮、出行、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管理系统解决了体育场馆传统运营模式下的众多问题,如场馆维护费、管理人工费、场馆利用率低、场馆收入低、用户反馈难、用户间交流难、场地日期改签难等。智能化体育馆作为一种优质的理念与运营模式,值得各高校借鉴参考与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