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体育志愿服务助推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意涵与发展理路

2023-08-06杨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全民志愿志愿者

杨强

(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徐州 2210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重大体育发展规划政策的出台,对新时期公共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我国未来体育发展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努力将体育作为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推动其发展。体育志愿服务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体育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理应重视其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志愿服务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值此,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志愿服务助推公共体育服务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与健康社会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认真厘清和总结体育志愿服务在新时期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教训与发展理路变得尤为重要,为提升志愿服务的治理效率与实现全民健康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

1.1 体育志愿服务的内涵

体育志愿服务是指公民自愿且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身时间、技术技能、知识、资源为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学校体育、体育会议、体育博览会、特殊人群体育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活动提供社会服务的行为[2]。它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3]。自《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实施以来,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不断推动下,体育志愿服务的治理效能逐渐凸显出来,参与社会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2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

1.2.1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大型体育赛事活动

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体育志愿服务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举办的许多大型活动中,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为活动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全球各地选出了10万名志愿者,他们协助组织管理人员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4];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100万,最终有2.7万志愿者服务于冬奥会各项赛事[5]。此外,国内举办的全运会、省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也有广大志愿者的参与。在校大学生是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参与大型运动会的基础工作服务,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大量繁琐细致的基础性工作,普通工作人员是难以完全做到的,需要由志愿者去承担,志愿者在大型运动会的组织举办中是不可或缺的。多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人心与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体育志愿服务在参与体育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全社会重视起来。体育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推动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2.2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社区体育治理活动

社区体育治理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实践途径,也是体育社会治理的落脚点。在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中,体育志愿服务对社区体育治理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志愿者,除了在校大学生外,一些社区群众也有很强的参与意愿,他们有的从事过体育相关工作,有的是某项体育活动的爱好者,因此,调动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体育治理志愿服务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志愿者参与公共体育管理的实践,重庆的“好体育人在行动”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好体育人在行动”是由重庆市体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于2014 年启动的全市体育行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主要围绕市民身边体育场地不足、开放不够、健身技能知识欠缺等群众健身问题,义务向市民传授健身技能和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6 000人登记注册成为“好体育人”志愿者,参与到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中,已经开展志愿服务48次,引领50 000余人次的群众进行科学健身[6]。此外,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利用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开展社区志愿者培训及志愿者后备人才储备工作。这样可以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前做好志愿人才招募储备,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培养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水平。

1.2.3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活动

2016 年10 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新时期的体育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以此来适应全民健康的需要和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7]。新时期,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意愿的不断增强,体育志愿服务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体育志愿服务者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参与者,理应主动下沉到社区开展全民健身的服务工作[8]。可以说,全民健身与体育志愿服务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吸引体育社会指导员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管理,从而使体育志愿服务质量、效率在全民健身开展中得到更好的提升。此外,体育志愿服务对于全民健身活动也是很好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使群众能够在体育志愿服务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健身知识,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使全民健身的国策深入人心。

2 体育志愿服务助推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

2.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青年一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社会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解决全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实现全民健康,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离不开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健康指导。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习时间长,虽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机会少,许多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时,都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和社会实践水平。对于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课业负担比较轻,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利用,急需要把时间利用起来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自己积攒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工作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工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2 有利于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服务型政府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水平,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力争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水平则直接决定了我国全民健身的质量和高度[9]。在开展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体育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协调、信息传递、健身指导、应急救助等。志愿者加入公共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增加了人员力量,从而为大规模的公共体育活动提供人员保障,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群众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同时,也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带给群众的运动体验也会更深入,促使群众参与的热情也会进一步被激发,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此外,体育志愿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吸引社区的各类体育产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健身俱乐部参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为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发展贡献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2.3 有利于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在诚实守信、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等方面。志愿服务本身就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举办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体育活动,有利于动员社区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鼓励他们参与所在社区的公共体育管理,将进一步提高他们关心社区、为社区贡献力量的意识,实现他们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中的价值。与此同时,志愿服务活动本身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和退休后的生活,使他们更进一步融入社会、融入社区。再者,体育志愿服务对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是很好的补充,使公共体育服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拓宽了公共体育服务和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增强了他们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意识。总之,通过举办一系列公共体育活动,可以营造社区群众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这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

3.1 对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对公共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负责牵头,街道(乡镇)、社区(村)负责执行。而街道、社区由于日常事务繁忙,人员力量不足,难以更好地完成上级部门下派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通常情况下,招募在校大学生或社区群众去担当志愿者,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织开展。然而,在体育志愿者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体育管理部门未能将这些体育志愿服务者参与公共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虽然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系统已逐步完善并且日趋成熟起来,但是真正需要志愿服务发挥治理能力的时候,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往往未能做到精细化、专业化的对接服务,从而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效能。

3.2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当前时期,体育志愿服务存在组织目标相对模糊、服务内容相对单一、行政推动和保障不力、人才培养不科学、绩效评估主观性强等特征[10]。体育志愿服务的服务效能、服务理念、服务意识难以很好地满足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需要,并且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管理尚未建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未制定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制度。体育志愿服务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开展得多一些,在公共体育活动中开展得比较少,未作为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此外,体育志愿服务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未能与高校建立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对接机制,未能充分动员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工作。

3.3 全社会未能培植良好的志愿服务精神

优良的社会风气与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凝聚全社会力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国内在经历新冠疫情后,各类公共体育活动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与中小型比赛活动开展得比较少,志愿服务参与更少。虽然很多大学生和社区群众有意愿担当志愿者,但没有牵头单位组织实施,没有把这些好的志愿服务资源利用起来。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方面存在缺失,对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案例宣传不够丰富,未能引起社会共鸣。这与国外志愿服务者广泛参与公共体育活动差距明显。例如,2014 年美国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人数高达6 260 万,至少有1 700 万人从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形成了参与人数多、管理体系健全的体育志愿服务体系[11]。因此,培养与弘扬优良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体育志愿服务相关保障措施不完善且难以落实

众所周知,开展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目前,社会中的志愿服务主要以大学生和社区群众参与为主提供体育志愿服务,这也就使得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系列基础的支持保障措施更好地为公共体育服务。例如,志愿者需要有统一的服装,必要的交通费、工作餐费以及活动用品费用支出等。目前这些经费支持还比较短缺,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制度,进而使得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缺失[12]。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对于志愿服务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制定还不完善,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措施还不到位,使得从事体育志愿服务者的流动性比较强,难以将这一项服务工作长期坚持下来。

4 新时期体育志愿服务助推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理路

4.1 合理制订工作计划,精心组织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首先,由县级体育部门将公共体育活动及相关志愿服务纳入计划管理,提前进行安排部署。公共体育活动组织以街道(乡镇)、社区(村)为单位,集体活动举办次数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提前做好与相关高校的协调沟通和对接工作,按需求确定志愿者人数,避免出现用的时候临时找志愿者、用完以后不再管的情况。其次,街道(乡镇)向县级体育部门提出大学生志愿者使用需求,县级体育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招募相关工作,根据街道(乡镇)需求进行统筹调配。街道(乡镇)根据社区(村)需求情况,再进行分配。同时,社区(村)从所辖区域积极招募部分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以及群众志愿者,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开展公共体育活动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积极向群众讲解各类健身知识、运动技巧和注意事项;对群众健身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开展急救。最后,对社区开展的群众体育集体活动和竞赛活动,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活动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好活动的秩序。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以街道(乡镇)或社区(村)为单位,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志愿者能够胜任公共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群众健身指导服务。

4.2 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在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时,应积极发挥体育志愿服务的治理效能,牵头单位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议以县为单位,由县级政府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由县体育、教育、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以及各街道(乡镇)负责人担任成员,成立公共体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动将志愿服务引入公共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体育部门,负责日常的公共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加强与志愿者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络对接,完善对志愿者从招募、登记到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在组织开展时做到有章可循。

4.3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广泛动员宣传

体育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加大对公共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公共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提升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动员社区群众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弘扬正能量,营造互助互爱的氛围。积极向社区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动员他们也组织员工参与公共体育活动,同时也对公共体育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4.4 强化体育志愿服务保障措施,促进公共体育服务

加强志愿者登记管理和信息统计,以社区为单位对志愿者登记入册,人员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活动经费保障,对志愿者服装、证件、工作餐、交通以及纪念品等相关费用支出,应纳入年度公共体育管理经费预算。加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的安全防护,防止安全意外发生,保护好其合法权益。建立志愿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对于成绩突出、踏实肯干、得到群众认可的志愿者,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志愿者的关怀,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增强志愿者的集体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对志愿服务提出规范要求,包括志愿服务时间、区域、对象、内容以及言谈举止等进行明确规定,切实发挥好志愿服务的效果,树立志愿者队伍的良好形象。

总之,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升公共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也有利于群众了解更多的健身知识,能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活动。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发挥了社区群众志愿者的余热,实现了各方面的“共赢”。各级体育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公共体育活动中来,切实推动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

5 结语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将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实施。新时期的体育志愿服务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中,成为实现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梦的重要推手。

猜你喜欢

全民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全民·爱·阅读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可持续全民医保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