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多维课堂联动”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研究

2023-08-06杨蕊竹何志海贺鹤李智鹏刘义峰李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体质体育

杨蕊竹 何志海 贺鹤 李智鹏 刘义峰 李冰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健康长寿,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大学期间学习和养成的体育核心素养会对未来生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青少年肥胖群体数量庞大,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肥胖现象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肥胖:一方面,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忽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课堂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忽视学生内在健康、终身健康行为的培养,导致高校课堂资源丰富但无法有效利用,阻碍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因此,依托高校体育的第一课堂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养成。

1 多维课堂的含义

“多维课堂联动”模式是一种调动积极教学要素,创设多维教学情境,强调师生教学交往,突出学生学习中心,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强调师生相互影响,实现教学共振和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涵盖校内学习课堂的多种形态,既包括第一课堂,又包括第二课堂。“多维课堂联动”模式更加关注传统上的第一课堂与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维系关系,就体育专业而言,第一课堂包括体育学科、体育术科,第二课堂包括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社会实践、校内外实习等[3],该文希望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课内课外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实现学生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两方面培养,知行合一,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2 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2.1 健康意识薄弱

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身体健康认知不清的问题,认为“年轻,不锻炼也没事”“不锻炼也不会得病”,由于没有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许多中老年疾病年轻化,甚至给大学生体质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不用时时刻刻受到老师的监督,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慢慢降低,最终导致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

2.2 身体活动不足

身体活动是指身体骨骼肌的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活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大学生饱受家长的呵护,并且自身也对现实生活条件感到满足,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更多的专项体育锻炼,从而大量减少了体育体能训练的时间[4]。学生常常保持久坐状态(坐姿、斜靠或卧姿),进行游戏娱乐、手机社交、观看电影长达数小时,身体长时间保持不正确体位,加之没有及时参与身体活动,学生摄入的能量长期处于盈余状态,就造成学生身体姿态异常,肥胖率持续上升。

2.3 生活作息不规律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所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的最大诱因。大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极大,身体在夜晚得不到休息,体内内分泌系统会逐渐失调,从而长痘、皮肤暗沉,第二天学生精神萎靡,注意力、自信心、智力也会有所下降,影响学生精神面貌,并带来各方面身体健康问题。

3 当前高校体育课堂面临的问题

3.1 教学环境过于封闭

传统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固定课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样传统的课堂教学确实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无法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个性化差异,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安排都会限制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3.2 评价方式单一

教育面向的是全体的学生,要兼顾好每一名学生。只顾个别好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或只顾大多数学生,忽视个别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前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技能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素质的发展。应更多地将学生外在进步发展和内在发展相结合,对学生的辛勤付出和进步程度给予肯定。

3.3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随着当前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都在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过去陈旧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在过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基于生活、基于实际,更多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4 课内课外耦合度差

课内课外都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途径。课内学习是课外学习的基础,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升华,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大多忽视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没有加以利用,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很难通过短暂的第一课堂学习就形成持续、稳定的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

4 高校体育“多维课堂联动”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开发思路

4.1 横向联动

从体育课堂的横向来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对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发挥了巨大功效。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行为的补充、延伸、升华,学生在第一课堂中以课程为引,深入挖掘、体会体育课程中的健康元素,通过了解体育项目来源、历史,学习体育技能、技巧,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养成。只通过90min 的第一课堂维持学生健康行为与健康观念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的体育竞赛、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娱乐性、社交性、趣味性更强,大学生所结交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参加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竞赛,都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生命健康教育功效。

4.2 纵向贯通

“多维课堂联动”的微观视角是对第一课堂内部的审视,从第一课堂的纵向来看,每一节体育课堂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当前第一课堂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目标上高校重视学生体质锻炼,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终身健康行为的培养。体育课堂要发挥第一课堂的健康育人基础作用,就要各个环节都要相互贯通,目标一致,每一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融入生命健康教育,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实现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与健康观念的培养。

4.3 健康融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高等学校,大学承担着重要使命,而健康思想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同时培养健康的大学生也是时代的诉求,所以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因此,高校体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仅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品质。

5 高校体育“多维课堂联动”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5.1 完善第一课堂内部联动

5.1.1 树立健康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将健康目标列为课堂具体教学目标之一,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时刻以健康目标为指引,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学生在课前认真听取教师宣布的健康目标时,在心理上确定了本节课所努力的方向,并能够对他们的课堂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促进教学任务的达成。

5.1.2 丰富课程内容,挖掘健康教育元素

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资源也带给学生全新的观察视角,使得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课程中的动作示范、战术讲解、技术分析都可以将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打造高效课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挖掘健康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培养。

5.1.3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师生课堂互动

师生交往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目标,即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能力提升等目标[6]。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教学互动,就丧失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转变为教师主导、教师控制,多元课堂就会转变为单一课堂,阻碍了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不利于课程健康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群体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健康教育的辩论、对话与思考,传播健康知识,让学生逐步形成生命健康思维模式。

5.1.4 优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健康水平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客观、真实、全方位地审视自己。以往的高校教学评价工作大多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以及最终的效果关注度不足[7]。在“多维课堂联动”模式中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时,应多元化评价学生,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为价值追求,发挥教学评价的健康教育功能,不仅考核体育技能水平,还将考勤、上课态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同学建议等纳入评价内容中,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健康水平。

5.2 发挥第二课堂协同作用

5.2.1 以体育社团为依托,培养健康行为

社团活动是学校最普遍的课外活动方式。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组建多种多样的社团,寓教于乐,以促进自身体育锻炼目标的达成。高校学生社团尤其是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包含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学生在社团中可以学习更多体育技能来参与校内活动表演、校外兼职、“以老带新”式的技能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及健康促进能力。另外,社团成员通过组织筹划一系列的社团定位、目标、建设任务、规章制度等活动,也大大锻炼了社团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与团结精神。

5.2.2 以体育赛事为依托,传播健康文化

高校每一次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会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产生较好的影响。体育竞赛蕴含丰厚的健康文化,诸如公平竞争、光明磊落、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突破极限等,观赏比赛、参与比赛的过程,都会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体验,以促进大学生内在健康美的发展。

5.2.3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践行健康理念

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是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参与体育类社会实践,例如体育兼职、中小学体育支教、赛事志愿者等活动时,时刻践行着生命健康理念,用体育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以身作则,进一步提高自身健康素质。

6 结语

大学生的健康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时代嘱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结合“多维课堂联动”的理念,促进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完善第一课堂内部联动,发挥第二课堂协同作用,不仅给予了体育课堂新的生机,同时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加快大学生体质健康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前景。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