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3-08-05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高 琳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案例教学法20 世纪引入中国后,已经成为国内应用学科教学的有效手段。自21 世纪初,学界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也逐渐将该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问题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如何让该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提升其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是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就以详实的一手资料讨论新时代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深厚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1 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补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与政治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也担负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学法、形象教育法、心理咨询法[1]。由近十几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来看,原有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承担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发端于20 世纪初的西方,至今在教学中已经有百年的应用史。其在商业、医学、法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的基本应用原理是通过案例,使学生在某种叙事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又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上,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点。因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课程使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由内化向外化转变,使该价值观念成为指导每个人行动的规范和准则。西方教学研究认为,知识的获取与情境有密切关系,而这与我国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相似之处。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学生构建情境的教学氛围,并能够为接触某一理论的新人快速进入该领域提供有效途径。此外,案例可由档案、视频、笔记等构成,而德育教育往往会设计虚构故事来讨论道德困境问题。案例的叙事性、题材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有趣性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有组织的叙述性语言的转化下,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一改原有灌输式的单向知识输出模式,使学生能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又使他们在过程中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个互动模式无疑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法的上述特征也是最初该教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案例教学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案例设计成本高而且需要对其实效性进行检测。二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三是某些案例作为具体事例,其时效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四是案例是零碎的、特殊的,因而不利于概念或理论的整体性掌握。五是案例的具体性表明其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但往往会被过度泛化的应用于一切条件下[2]。除了案例设计成本、更新速度快和教师能力等问题外,案例的个体性、具体性及条件性则说明案例教学法无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独使用。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传承的内容中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涉及道德与价值判断的典范式知识。此类知识的讲授目标应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整体性的概观,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他们实践的原则性概念。从这一点来看,案例教学法只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此外,涉及理论性强、抽象程度较高的典范性知识更不宜以此种方法进行教学[3]。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作为配合理论或概念讲授后,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批判性思考来应用。也就是说,它应是作为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缺陷的有效补充方式。

2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2.1 应用现状。不同学科的发展,如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促进了人本主义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人成为教与育的核心,特别是人格完善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使其更适应育人的目标与要求。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此大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又一创新。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能为学生理解知识搭建良好的情境式背景,而其叙事模式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案例教学法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教学方法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该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问题、案例选择问题和案例设计问题等。同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课程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如吉林大学的黄大年系列案例、河北金融学院的雄安新区案例和延安大学的延安精神系列案例等[4]。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授课方式虽然能将复杂的理论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讲授清楚,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无法全程参与课程学习,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分析提供了契机。他们在讨论中会运用所学相关的理论、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解决和分析问题。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 讲授“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教师先播放视频《新时代》,此后结合视频和学生的亲身经历围绕“新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进行分析讨论。从学生教学评价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此种教学方法,认为同学间的讨论与分享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对新时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2 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近十年,但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仍存有一定的问题。首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教育者的语言表述等问题,导致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不佳。实际上,引发其失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具体案例的特殊性被视为一般性而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对知识有全面地多层次地认识。造成此种局面的主因是一般在对某一理论及概念进行案例设计时,多以某个事件、例子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理论及概念。这就导致具体情境中的案例被过度泛化,从而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扭曲。其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例”而忽视“案”的设计。目前案例教学法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案例就是实例,如历史事迹、现实事件。在这种理解下,案例在课堂实际应用时就成为了简单的故事罗列。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应该是由叙事性事件和对该事件设计的问题构成。其中,对事例的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质疑、理解、建构和渴望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的,因而案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知识获取的必要环节。但现实教学过程中,问题环节往往被教师忽略,或者讨论的不够充分,使课堂教学再次成为灌输式的教育。最后,从整体来看,学界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运用并不充分,而且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可用于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同时,教师在构建案例资料库时,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内在需求的调查,因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应用时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

3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5]。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应顺应社会与人的发展进行新探索,将其有效潜力转化为实在的教学效果,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以多样性案例打破单一性案例在阐释理论及概念时的局限性。兰德史毕罗指出“它(案例教学方法)将内容领域视作一幅可以通过多个方向进行交叉式探究的‘图景’,可以将不同的相邻案例的情境进行置换,并从不同抽象维度进行案例的比较”[6]。因此,教师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避免某一知识点以单一案例来进行阐释和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案例进行有效设计:①借助多元化的展示手段来设计某一理论或概念,比如短视频、ppt、影视剧、纪录片等,来从各层面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面性。②某一理论或者概念的阐释应从多角度设计多个案例,并使多个案例相互协调起来,强化学生对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认知。③针对某一问题可以请学生进行案例搜集,随后对他们搜集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和探讨。这样做的优势是激发学生能动性,并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具体实施可借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完成。比如,线上课程可请学生围绕民族大义搜集案例,并分享在网上。教师对他们分享的案例进行筛选、设计问题,并在线下的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2 深化案例中的问题设计研究。首先,在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需要达成何种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搜集案例内容材料和设计案例问题的重要依据。案例问题的设计及应用也应注意以下2 个问题:①问题设计应以案例揭示的理论或概念为主旨。②学生对案例的看法或处理方式及教师对其行为的评价,应是问题设计中的重要互动环节。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教师与学生对案例中关键性和核心性问题的深入探讨,而对理论知识的多视角和多层次的分析,就是知识获取过程中重要的思辨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理论外化为指导其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其次,案例分析和探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还可拓展学生对与该理论或概念相关问题的认知。可见,案例教学法应是叙事性情境与问题讨论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案例的叙事性构建和问题设计都是该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3.3 强化案例教学法理论化、系统化的在地化研究。现有研究认为具有叙事性特征的案例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点特征:情节完整、叙事详细、叙事在地化、承载社会和文化背景[6]。其中,“叙事的在地化”是提升案例真实性的前提条件。而案例教学法在地化研究的前提是应从该方法的形成、应用的源头进行梳理,特别是要着重研究其在应用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理性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该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概观认识,而且也有助于对该研究方法的定义、特征、特性的全面认识。其次,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何种理论或概念适用于案例教学法进行辨析和课堂教学实践。理论辨析和实践环节的有效性则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量化的分析。最后,强化对当代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等方面的调查,促进对现有案例库中的案例更新和案例创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他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数量远超20 世纪80、90 年代的大学生。同时,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的他们也对知识、各类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渴望。因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除了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外,当代大学生内在需求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上述特征,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内在需求的调查可从二个层面进行:一是上课伊始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问卷调查;二是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随堂调查。不难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在地化研究一方面应立足于对该方法基本特征和适用范围的探讨;另一方面应立足于适用人群的内在需要的调查。而主、客体视角对该方法的理论与系统化研究是构建符合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必要环节。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