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8-05石一鸣宋笛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鲜食吉林省玉米

石一鸣 宋笛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鲜食玉米是指在玉米乳熟末期采摘果穗,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方便食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等特点,根据品质分为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 大类型,用途广泛。同时与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更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鲜食玉米品种资源改良、新品种选育、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整个产业链效益增值明显,鲜食玉米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3]。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在我国已发展成重要的玉米产业之一,是全球鲜食玉米第一生产和消费国[3]。《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调减普通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这为发展鲜食玉米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4]。2020 年吉林省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吉林省发展鲜食玉米的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鲜食玉米品牌建设,把发展鲜食玉米的地理优势和品质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推动鲜食玉米产业振兴。完善从鲜食玉米品种资源改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良性发展,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和服务。

1 我国鲜食玉米的发展现状

我国甜、糯玉米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到近140 多万hm2,市场消费量达570 亿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有关研究报道,鲜食玉米的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 ~3 倍,采收后的鲜秸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纤维细嫩,是奶牛的理想饲料。鲜食玉米产业成为继玉米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之后又一新兴的玉米产业[5~6]。鲜食玉米的用途主要是鲜食,少部分用于加工风味食品。为了保持鲜食玉米的新鲜度,主要加工方式有:速冻鲜穗和籽粒、真空玉米鲜穗和籽粒、籽粒罐头等。全国鲜食玉米传统的消费食用习惯是南甜、北糯,近年来糯玉米的消费量比甜玉米更加迅速;目前,我国年人均鲜食玉米消费量较低,与国外人均消费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产品质量和产业规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7~8]。

2 吉林省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现状

2.1 发展现状。20 世纪80 年代末吉林吉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甜玉米罐头、各种豆类罐头、真空软包装甜粘玉米穗以及速冻甜玉米粒等品种,近年来开始规模化、规范化开展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从而引领了吉林省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据调查,目前,吉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2 万hm2左右,种植区域覆盖全省各县市区,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如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通化市等地,已成为吉林省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吉林省鲜食玉米食品加工厂蓬勃发展,从事鲜食玉米加工的注册企业有近350 家,规模较大的有50 多家,产品有真空包装玉米穗、速冻玉米穗、速冻玉米粒、甜玉米罐头、玉米饮料等,总产量超过35 万t,是我国鲜食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吉林天景、东北农嫂等龙头企业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鲜食玉米生产企业[9~11]。

2.2 吉林省发展鲜食玉米的产业优势

2.2.1 生产条件好。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中国玉米带的核区域,光热水同步,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的鲜食玉米质量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2.2.2 鲜食玉米品种较多。吉林省鲜食玉米品种的商业化应用长期以来是以引种和省内培育共存,一定时期内以引种为主。如国外引进的甜玉米有绿色天使、脆王、西芭等;外省引进糯玉米有垦粘号、万糯、京科糯、晋糯等;自育甜玉米品种有吉甜号、集美等,糯玉米品种有吉糯号、九糯号、春糯号、丰满黑糯、吉农糯等,甜糯玉米品种有丰满黑甜、吉甜糯等品种。品种较多,但真正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符合鲜食综合指标要求的玉米品种还有待发展和提升。

2.2.3 鲜玉米加工能力强。东北农嫂、吉林天景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鲜食加工品种比较多样化,多数企业已速冻果穗为主。近年来,速冻糯玉米产量在吉林省发展速度较快,据有关部门统计,鲜食玉米企业有90 余户,鲜食玉米订单(基地)面积50 万亩左右。年加工能力20 多亿穗,年加工鲜食玉米能力超过1亿穗以上的企业有4 户。2019 年加工量近12 亿穗,工业总产值16.4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2 亿元。产品主要有玉米鲜穗、玉米鲜粒、玉米汁、玉米鲜粒罐头、速冻产品等。

2.2.4 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随着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鲜食玉米综合利用的发展。玉米鲜食采收后,秸秆汁多柔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牛、羊等的优质饲料,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提高了鲜食玉米的秸秆利用率。还利用部分鲜食玉米秸秆建设秸秆资源沼气站,拓宽了鲜食玉米秸秆资源使用渠道。

3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中国东北玉米带”的腹地,土壤肥沃、雨热同步,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鲜食玉米生长,能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品质优、商品性好。吉林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但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3.1 科研投入不足,优质品种少。种质资源匮乏,吉林省开展鲜食玉米研究开发相对较晚,研究投入力度不大,以采用回交转育为主,缺乏对种质资源的搜集、开发和研究利用,技术落后、育种效率低导致育成的品种差;对鲜食玉米的综合抗逆研究较少,特别是鲜食玉米的抗病、抗倒性和耐密性差,影响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鲜食玉米研究科研投入少,自育品种较少,缺乏优良的主导品种,多是引进的超甜、甜加糯品种,品质难以保证。

3.2 生产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比较分散,还未形成大面积连片种植模式,且田间生产管理粗放,合格商品穗率还有待提高;缺少品种的配套生产栽培技术,种子处理、种植空间时间、病虫草害防治等规范化栽培管理不够严格,种植户在选用品种上存在盲目跟风种等现象,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方向,缺乏有效引导,造成上市期集中、采收加工运输不及时、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下降等现象。

3.3 加工方面多为中小型企业,特色产品生产研发不足。从事鲜食玉米的加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人才、资金、设备等能力有限,特色产品生产研发不足。鲜食玉米的保鲜及加工大多数是采用高温灭菌、真空包装、速冻等方式,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市场上对鲜食玉米籽粒深加工的开发应用不足,导致缺乏竞争力,有待壮大本省特色的龙头企业。

3.4 产业链还有待延长拓宽。目前吉林省主要鲜食玉米产区的种植、加工、深加工附加值偏低,缺乏统一的目标市场指导,与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不适应。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上存在不足,拓宽国内外市场力度不够。需要在深入开展鲜食玉米资源创新、更新鲜食玉米品种,开发和引进深加工技术,做好信息服务等方面拓宽延长产业链条。

4 对策

4.1 培育优良鲜食玉米新品种。利用生物技术和优良基因开发技术,加强鲜食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广泛收集和引进各类鲜食玉米种质资源,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方法,选育遗传特点鲜明、高配合力鲜食玉米亲本自交系,培育和筛选适口性好、品质优良、抗性强、易于加工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种子繁育、加工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培育的新品种能够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4.2 优化鲜食玉米高产优质配套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鲜食玉米的生产要按照高产稳产、有机绿色标准进行。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利用生物技术和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保障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加强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鲜食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和建立产业发展联合体,推进规模经营,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推进标准化生产。

4.3 提高鲜食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实现鲜食玉米产业化的关键所在,要重点在技术上突破创新,在实现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扩大产业效益目标上下功夫。完善集成吉林省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4.4 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和综合加工效率,使得加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集成采摘、保鲜、包装、运输等鲜食玉米处理全流程的技术规范,提高加工企业经济效益。

4.5 提高品牌效应。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打造“吉”字号优质知名品牌。推动龙头企业跨越式进步,加强产品研发、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改造。提高品牌效应,多方面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鲜食吉林省玉米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收玉米啦!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我的玉米送给你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