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实现居家养老的阻碍及对策研究

2023-08-04张晓聪

国际公关 2023年9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人工智能对策

张晓聪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状况不断加深,人口结构的老化也随之加剧,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日渐丰富,老年人口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使得传统社区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与各行各业相融合,形成“互联网+”模式。在国家大力支持智能居家养老的形势下,文章结合理论基础,分析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优势与困境,针对其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居家养老;对策

一、相关概念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领域。[1]人工智能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图灵(Turing)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设计了“图灵测验”,用来测试计算机到底是否存在人类智慧。具体来讲,人工智能通过与人类相似的思维方式,但以成百上千倍高于人類的工作速度、精准度来完成以往只能由人类完成的工作。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进步、5G技术的大量运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工智能不再强调于智能,而是更像人了。2016年,韩国围棋高手李在石与“AlphaGo” 的人机对抗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最后人工智能的胜利被称为摧毁了“人类智慧的最后碉堡”。

(二)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最早起源于英国社区,现在主要是指以社区为主体、家庭为基础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老人通过社区接受来自政府及社会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2]它能满足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意愿,还可以通过社区这一媒介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解决空巢问题,减轻在外工作子女的负担,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来说是一种全面升级。一些老龄化严峻的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的规模不断变大,专业性也在增强,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行这一养老模式。

(三)人工智能居家养老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是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设备等前沿技术与社区养老服务接轨,集成两者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一个智能家庭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各类养老需求。[3]

在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中,老人通过手机等设备表达当前需求,或者人工智能根据老人身体数据及室内温度湿度等情况提出服务建议,系统收到需求或提议被老人接受后,智能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其联网控制的一系列智能居家养老设备为老人调节室内温湿度等指标、帮助老人完成起床、穿衣、如厕等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智能系统还可以为老人匹配相关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例如生活必需品的采购、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等。

二、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优势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 056万人,较上年增加33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我国“十四五”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4]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独特优势,可以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起补充作用。

(一)提高独居老人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身体运动机能的下降以及各种生命体征指标的恶化使他们难以照顾自己。而且,老年人对现代电器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很难自如地控制周围环境的电器设备,如使用网络电视找到想看的节目、调整空调温度等。人工智能居家养老就可以简化这一流程,通过将设备联网并开启语音识别功能,就可以让老年人轻松地使用这些设备。不仅如此,家中安装和老人佩戴的各类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室内温湿度、老人心率等指标,自动向老人发送服务提供请示,老人无须时刻关心。例如,在春秋两季时,智能传感器会自动测量室内温度,当发现温度较低不在合适区间时,会上报智能系统,系统则会通过语音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开启空调暖风,老人只需回答是或者否就可以。除此之外,智能居家养老设备还包括智能轮椅、智能拐杖等,既可以极大方便老人的出行又可以对老人进行健康检测,防止老人在户外发生意外无人可知;社区护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帮助失能、半失能老人做一些康复训练;[5]而人工智能陪护机器人可以采集相关亲人的语音和动作进行学习,即便亲人不在身边,老人同样能感受到他们的陪伴。但再真实的模仿还是模仿,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要时常回到老人身边。

(二)提供精确养老服务

要想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养老服务,第一,需要增加对老人需求评估的精准度。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评估老人是否需要养老服务;二是评估判断老人需要哪种服务;三是评估当前哪个主体可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老人及亲属可以在手机等设备上主动申请养老服务,家庭中的智能居家设备也可以根据老人日常活动轨迹和时间以及居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自动发送服务提供请求。但是,如果老人突然发生意外,家属又没及时看手机实时录像,就没有人能够发出警报,而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所构建模型的计算所得,发现老人跟平常生活在不同场景停留的时间相差过大,此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拿着老人预先所留钥匙前往家中确认老人情况,关键时刻就可以防止意外的发生。第二,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老人所穿戴的智能设备,可以收集到老人的微型细粒度数据,对老人的基本信息、历史就诊信息等都有一定了解,这样在老人需要特殊医疗养老服务时,就可以匹配最合适的医护人员,进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度。

(三)缓解护理人员的短缺情况

当前,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但这部分人专业化水平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虽然可以通过专业化培训以及实地教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使用智能护理设备的能力,但这需要较大成本和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种是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拥有老年护理领域的知识,但他们因老年护理工作劳累、繁重且薪资水平低,并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作用愈加体现,随着科技产品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护理工作将被机器取代,可以大大缓解护理人员的身体负担,有利于留住部分专业人员。

三、人工智能居家養老的困境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为我国缓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方案,但全面实行该模式仍需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一)发展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

人工智能虽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但因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刚刚兴起时期,智能化程度不够高。21世纪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大都在一些语言、视觉、听觉等基础领域,适用于复杂场景的产品并不多,也就是说只有较少部分产品能够用于居家养老领域。据《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全世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为30万人左右,而市场所需已经超过500万并且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高校仅有32所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且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我国缺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引进途径。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各省、市、部门对于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发展受限于专业人才的匮乏。

(二)可能造成隐私泄露

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有迹可循” 的,即有庞大的数据作为基础,这就存在了诸多可能性,大量养老服务隐私数据存在泄露的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数据对老年人进行一系列的诈骗行为。2019年6月17日,我国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要求不断加强对隐私数据的保护,防止发生数据泄露的事件。[6]目前,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基于大数据进行计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个人数据被手机或其他智能产品所采集和使用,随之而来出现了疑问,我们的隐私数据是否被过度收集?如果有的话,那这部分数据到底流向了何处?所以既要加强人工智能与居家养老多层次合作,也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妥善保管。如果老年人的隐私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得,可能导致电信诈骗等情况的发生,给人身财产带来隐患。只有保证人工智能技术与安全同步发展,才能避免霍金“人工智能或许意味着人类的末日” 这一预言成为现实。

(三)无法替代人文关怀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以现在人类文明所能想象的情况,它终究还是一种机器,无法给予老年人真正的人性关怀。人类文明的出现及发展,无论是从宗族时期还是封建社会时期,都离不开成立团体、相互帮助的情况,人际交往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子女长期习惯于选择人工智能居家养老,一方面,会让子女过度依靠通过智能产品陪伴父母,认为只要给父母提供智能设备并且和小区签订照顾协议就可以减少自己的赡养义务,回家看父母的时间愈加降低,使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虽然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获取生活上的帮助,但他们内心更渴望的还是与他人交往,以及得到子女的关心爱护。老年人会意识到在自己身边的是机器而不是人,长此以往并不能改善老人的情感需求。

四、发展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建议

(一)全力支持发展人工智能

首先,政府要制定长期、积极的政策,全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出台的《“互联网+”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再结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力求在模型构建、中心算法、芯片、系统UI、传感器等人工智能设施及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不再受限于其他国家;其次,要为创业团队、科研小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传统科技产业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提供贷款免息或减息等政策扶持;最后,要在高层面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合作交流平台,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促进产学研强强联合,达成深度合作,形成全社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的大环境。

(二)加强个人隐私法制建设

以第一部人工智能法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为导向,政府要对人工智能数据的保护机制进行研究,在制度层面构建预防风险机制,在法律层面制定人工智能隐私数据保护法规,规定企业所收集隐私数据的可用范围,严禁贩卖所得数据牟利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要想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居家养老,必须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权不受侵害,政府要明确人工智能企业对收集的个人信息承担保护其安全的义务,并审核企业所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是否有益于人类社会文明。

(三)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制度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49条第3款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7]人工智能居家养老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无法给予老人真正的关怀,具体来说就是当前的人工智能居家养老大多数还是提供一些生活、医疗、清洁等服务,这些都无法与亲情相媲美。为避免子女对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产生依赖性,实现人工智能与亲情呵护的完美结合,国家必须建立健全老年人赡养制度,不能仅仅进行劝导,更要发挥制度的约束能力,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惩罚,从而增强子女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8]政府要强化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帮助老年人处理有关赡养的诉讼纠纷,坚决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社会层面也要加强宣传,通过社区、居委会等机构加大履行赡养义务的宣传教育及舆论引导,强调家庭关爱对老年人的重要性,鼓励广大子女履行自身义务,进一步实现智能与人文两者相配合的居家养老模式。

五、结束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与居家养老的结合为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可行办法。但是,构建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并非一朝一夕,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社会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本文认为,人工智能以人为本,只要国家积极引导、社会通力协作、技术不断进步,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未来人工智能将与居家养老深度配合,成为养老问题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 孟小峰.人工智能浪潮中的计算社会科学[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0):32-39.

[2] 张淑贞.人工智能赋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

[3] 睢党臣,刘星辰.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的适用性问题探析[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03):27-36.

[4] 韩鑫.智能养老、生活更好[N].人民日报,2021-11-26(014).

[5] 钱昕.互联网+养老服务:乌镇智慧养老模式浅谈[J].劳动保障世界,2019(20):18-19+22.

[6] 何妮,霍聪聪,徐功铖,等.人工智能应用对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基于杭州、合肥、武汉三地调查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1(05):72-80.

[7] 吴国平.我国老年人赡养保障立法问题研究[J].学术探索, 2019(03):110-118.

[8] 苏炜杰,徐智华.人工智能对养老服务法律制度的挑战及其完善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21(03):77-85.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人工智能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