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直肌分离如何修复

2023-08-04林勤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直肌腹壁间距

林勤

小美生完孩子42 d来做产后检查,看着自己鼓鼓的肚子,愁眉苦脸地向医生诉说,在月子里并没有大吃大喝,体重也已经恢复到怀孕前,可为什么肚子还这么大?医生检查一番后告诉她,应该存在腹直肌分离,所以肚子看起来还是松松垮垮。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DRA)是指两侧的腹直肌在腹白线位置发生分离。通常两侧腹直肌内侧边缘的间距 (IRD) 大于20mm 即提示存在 DRA。DRA 是妊娠期和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成年女性DRA发生率约为28%。孕35周、产后42天、6个月及12个月时,DRA的发病率分别为100%、60%、45%和32%。虽然DRA 在产后有自然恢复的趋势,但仍有部分分离程度严重的患者改善不理想。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1)年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皮肤、肌纤维、韧带的弹性均有所下降,肌肉的含量和密度亦出现下降。因此,高龄产妇更易发生DRA。

(2)体质指数(BMI):包括孕前BMI、分娩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BMI越高的孕产妇,体内含有脂肪越多,不仅表现在皮下脂肪层增厚,还体现在内脏脂肪堆积。双重因素增大了腹壁的张力,同时脂肪的增多通常伴随着肌肉的丢失。因为肥胖能够通过肿瘤坏死因子、生长激素和肌生成抑制蛋白改变机体相关代谢信号通路,引起肌肉代谢紊乱和萎缩。因此,肥胖的产妇具有更弱的腹壁肌层,也更易发生DRA。需提醒的是,孕妇在怀孕后,因为早孕反应,饮食行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常常出现厌食、偏食的情况,导致BMI指数过低,出现腹部纤维组织、肌肉组织弹性不足,腹壁过于薄弱,也容易出现DRA。

(3)多产:产次≥2次称之为多产 ,会增加腹直肌的损伤风险。部分产妇在腹直肌分离还未完全恢复时,若短时间内再次妊娠,将会进一步加重原有的腹直肌分离程度。此外,经产妇的年龄较初产妇相对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病风险。

(4)分娩方式:剖宫产时,需将产妇的腹直肌向两侧牵拉分开才能将胎儿取出,如果术后缝合不佳,会直接导致腹直肌分离。顺产时,机械性牵拉同样也会对腹直肌产生损伤。

(5)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重越大,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风险越高。妊娠晚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腹腔的压力逐渐增高,使腹直肌逐渐向两侧发生分离。所以,孕妇应于孕期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控制胎儿体重。

(6)喂养方式:相关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者产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风险远低于混合喂养者。究其原因,一方面纯母乳喂养者催产素、催乳素水平均相对较高,有利于促进子宫恢复,加速恶露的排出,从而促进分离的腹直肌向腹白线处靠拢;另一方面,纯母乳喂养者心情相对愉悦,焦虑、抑郁水平较低,有利于产后更好地恢复。

如何发现腹直肌分离

(1)指测法:采取静息状态,平卧位,膝盖90°弯曲,双手放置于身体的两侧。医生站在产妇右侧,将右手四指竖直放置于产妇脐上4.5 cm处,嘱产妇呼气时做仰卧起坐,使头、肩抬离床面;同法测量脐部、 脐下4.5 cm处腹直肌分离程度,取分离的最大值。 参考 Van 等的分类方案,正常者分离程度为两指以内;轻度腹直肌分离为≥两指,不足三指;中度腹直肌分离为≥三指,不足四指;重度腹直肌分离为四指及以上。

(2)高频超声测量:目前被认为是DRA测量的金标准。采用脐部、脐上3 cm、脐下3 cm任一部位腹直肌间距>2 cm定义为DRA。根据腹直肌间距的距离,可将DRA分为3度。腹直肌间距20~30 mm为轻度,30~50 mm者为中度,>50 mm者为重度。

(3)CT检查:更多应用于合并腹部疝气的判断和腹直肌分离手术前的评估。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虽然大部分腹直肌分离患者能在产后逐渐恢复,但仍有部分严重的患者恢复不理想,其危害表现在:(1)导致持续性腰背痛。腹直肌分离影响骨盆及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腹部核心力量的产生和传递。(2)引起腹部的膨隆,影响产妇形体的恢复和美观。(3)腹壁疝。(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目前对于 DRA 的治疗仍缺乏统一 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运动疗法

(1)卷腹运动:通过激活腹直肌,以减小腹直肌内侧边缘的间距,弊端是该动作可能会增加腹内压,对松弛的腹壁肌肉产生不利影响。

(2)仰卧起坐与盆底收缩运动协同:虽可使腹直肌分离的间距增大,但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增加腹肌收缩力有一定疗效,可部分改善腹直肌分离。

(3)引导患者自主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运动、仰卧抬腿、搭桥运动、跪姿收腹、跪姿伸腿、站姿收腹等,避免憋气和仰卧起坐,以防腹直肌分离加重。

物理电刺激

在腹部相应肌肉部位放置电极片,设置不同参数的电流及频率,促进肌肉细胞快速增殖,加快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提高腹部肌肉的兴奋性,增强肌肉被动收缩,强化肌群力量,唤醒肌肉本体感觉器,协调运动,达到恢复腹部肌力的目的。增加腹壁紧张度,促使骨盆和脊柱生理结构的恢复。改善腹壁血液循环,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加肌肉的厚度和强度。

中医手法按摩

遵循中醫“通则不痛”的原则,以神阙穴为中心,行顺时针揉腹,放松肌肉。通过腹部手法按摩,打通经络,恢复经气

猜你喜欢

直肌腹壁间距
宋代君臣殿上间距考论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算距离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文本间距”与文学翻译审美理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