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联合消痤平疮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的效果研究

2023-08-03苏旭波许礼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4期
关键词:湿热型火针丘疹

丁 靖,藏 品,苏旭波*,许礼想,段 培,杨 闫

(1.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35;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32)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临床以散在性黑头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及囊肿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颜面及胸背部[1],多发于青年男女。青年男女处于心理健康成长及正确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而痤疮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及人际交往,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关于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皮脂分泌过多、炎症反应等[2]。在痤疮的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抗生素、激素及物理治疗为主,虽然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有停药后易复发及治疗不彻底的弊端。为此,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迫切。中医治疗痤疮效果明显,且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 修订版)》[3]中提出了具体方案。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痤疮”这一病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可散见于“皶”“痤”等描述中,《疡医大全》将之归入“肺风粉刺门”,由此“粉刺”之名沿用至今。祖国医学针对痤疮的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刺、穴位埋线及火针等多种疗法。本研究采用火针联合消痤平疮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汇报如下,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和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符合肠胃湿热型痤疮诊断标准的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 例)和对照组(40 例)。观察组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 例;观察组年龄18 ~28 岁,平均年龄(24.42±2.35)岁;对照组年龄20 ~30 岁,平均年龄(25.13±2.41);观察组病程0.5 ~2 年,平均病程(1.2±0.62)年;对照组病程0.4 ~2.3 年,平均病程(1.3±0.57)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检验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及流程,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痤疮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赵辨所著《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2017 年第二版):多发于青春期,皮损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多对称分布;皮损为黑头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囊肿、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病程。肠胃湿热型痤疮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李曰庆主编的《中医外科学》[5]:主证为颜面、胸背部有黑头或白头粉刺,伴有丘疹、结节、脓疱、红肿疼痛;次证为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口臭或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脉滑数。凡具备以上主证1 项、次证3 项者,辨证即成立。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性别不限,年龄18 ~35 岁;(2)符合痤疮的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肠胃湿热型痤疮的中医辨证标准;(4)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涉及的火针及药物无过敏反应;(5)治疗前1 个月未使用过治疗痤疮的口服或外用药物;(6)临床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能够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 岁或大于35 岁;(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近1 个月使用过治疗痤疮的口服或外用药物;(4)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火针治疗,或存在瘢痕体质;(5)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用药。

1.4 方法

对照组口服中药消痤平疮汤治疗,组方:茵陈30 g、栀子20 g、熟大黄15 g、苦参15 g、黄芩15 g、金银花15 g、连翘10 g、丹参15 g、茯苓15 g、赤芍15 g、当归15 g、陈皮15 g、白芷10 g、苍术15 g、川芎10 g、甘草10 g。上述中药饮片均来自某医院中药房,水煎煮,取药液300 mL,1 剂/d,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后服150 mL,连续用药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治疗前告知患者火针治疗的目的,核对其基本信息。常规用碘伏对皮损部位进行消毒,消毒后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以囊肿顶部作为进针点,以垂直的方式快速进针,刺入后有落空感即可出针。结合皮损状况确定针刺次数(1 ~5 次)。火针点刺结束后用消毒干棉签挤压针孔,将针孔内的脓性分泌物及脓血清理干净。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若发现其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出冷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止治疗。1 次/ 周,7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丘疹数量评分,分值为1 ~4 分。1 分:皮损部位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小于30 个;2 分:皮损部位有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为31 ~50 个;3 分:皮损部位有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为51 ~100 个,结节数少于3 个。4 分:皮损部位有结节/ 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数超过100 个,结节/ 囊肿超过3 个。(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痤疮严重程度评分表(GAGS)[6]评分,具体评分标准为:1 ~18 分为轻微,19 ~30 分为中度,31 ~38 分为重度,超过38 分为极重度。(3)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 或完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60% ~90% ;有效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20%,或增多。将痊愈、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统计前均行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丘疹数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丘疹数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丘疹数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丘疹数量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丘疹数量评分的比较(分,± 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 <0.05;b 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3.12±0.91 1.52±0.73ab对照组(n=40)3.20±0.89 2.03±0.81a

2.2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GAGS 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GAG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AGS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 <0.05;b 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30.21±4.33 7.58±1.13ab对照组(n=40)31.13±4.53 14.40±1.29a

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痤疮的发病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9.4%,且多见于青少年,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35% ~100%[8-9]。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作息时间的不规律,使得青年男女痤疮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人际交往。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主要是体内激素波动紊乱所致,雄激素成为研究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一个热点。雄激素可调节皮脂腺的分泌,青春期雄激素水平较高,因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增加,引起痤疮,这也是青春期痤疮高发的原因[10]。但痤疮的具体发病机制及机理多样,因此治疗痤疮的药物和方法也是多样的,主要措施有药物(如干扰素、激素)治疗及物理红蓝光治疗等,见效快,但一旦停药或停止治疗后痤疮也会随之复发。在此种情况下,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痤疮在中医学中并无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肺风粉刺”的病证范畴。对于痤疮的发病原因,《石室秘篆》有云:“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恰与“肺风粉刺”相对应。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机体脾胃功能降低,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脾不化湿,湿邪自生,水湿之邪日久化热,生成湿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与大肠同属消化系统,湿热蕴结肠胃而成肠胃湿热证。因此,对于肠胃湿热型痤疮的治疗当清热与利湿并行,兼以解毒消痈。本研究所用的消痤平疮汤是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其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解毒消痈,栀子又可清心火;熟大黄专走肠腑,清利肠腑湿热,使湿热之邪有出路;苦参清热利湿;苍术、茯苓、陈皮功专于中焦脾胃湿邪,祛湿邪的同时兼以平补脾胃,驱邪而不伤正;金银花、连翘清热的同时又可疏解肌表,引邪达肌表,使邪有出路;白芷排脓消痈,修复肌肤;丹参、川芎、赤芍、当归养血活血,促进痤疮消退后局部肌肤的血液循环,使肌肤恢复正常。纵观全方,清热利湿与解毒消痈之功并行,方药配伍既可使湿热邪气有出路,又可防止药物过于寒凉而损伤机体正气,驱邪而不伤正,寒热温凉得以调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熟大黄、苦参及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消炎、抗感染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11-13],从而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丹参通过抑制丙酸杆菌可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14],此外痤疮消退后丹参可改善皮肤局部微循环,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从而进一步改善皮肤的状况[15]。诸药合用,痤疮未消时消痈解毒,促使痤疮消退,痤疮消退后又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进而改善痤疮消退后的皮肤状况。火针又称“燔针”“焠针”“烧针”,由其名称我们可以知道,火针是通过针烧红后的温热之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其治疗原理一是利用火针的温热作用使毛囊口张开,从而使毛囊中的皮脂分泌物得以清除;二是火针的高温可将毛囊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三是火针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温度升高,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促进皮肤自我修复的目的[16-17]。火针兼有针和灸两方面的作用,可排脓、消痈、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火针可快速消除痤疮,促进疮口的修复以及局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消痤平疮汤可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祛除肠胃间的湿热之邪。火针联合消痤平疮汤属于内外合治法,两者联合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而火针联合消痤平疮汤治疗痤疮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虽有一定认识,但仍需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来明确。

猜你喜欢

湿热型火针丘疹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