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

2023-08-03宁云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型肝炎标志物

宁云云

(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徐州 221200)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后可出现黄疸、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肝脾肿大及肝纤维化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症状。乙型肝炎久治不愈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乙型肝炎发病的早确给予明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可阻止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鉴于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加之感染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略,因此第一时间检出受检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意义重大[2]。乙肝病毒目前的临床检测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lectrical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等,二者在临床上均有较高的使用率,但现阶段临床缺乏这两种检验技术效能的对比,在优先选择检验方案上仍有较多争议。基于此,本次研究将2018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ECLIA、ELISA 在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于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 例,女42 例;年龄22 ~68 岁,平均年龄(46.93±5.74)岁;体重43 ~77 kg,平均体重(51.23±5.73)k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表现为肝脏肿大、腹水、恶心、肝区疼痛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存在精神、认知异常者;合并其他肝病者;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如哺乳者或妊娠期)者。

1.3 方法

1.3.1 ELISA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出血清。取酶免疫吸附测试试剂,放置在室温环境中,等待30 min 后将血清滴入试剂的微孔反应条中进行封闭,然后在恒温水浴箱中放置1 h,将反应条取下,同时将条带上的液体清除干净,注意需要反复清洗5 遍,之后再次放回水浴箱中,等待30 min,取出并滴入终止液,使用酶标仪读取检测结果。

1.3.2 ECLIA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置入聚苯乙烯试管当中,以100 µL 的辣根过氧化酶实施抗体标记,再将其置于恒温环境中,保存2 h 后重复冲洗(以磷酸盐缓冲盐水为缓冲液)3 次,随后加入0.1 mol/L 氢氧化钠与30 mol/L 鲁米诺,放置10 min 左右,在雅培i2000 化学发光分析仪中进行血清学检测。

1.4 观察指标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CLIA、ELISA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效能,包括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比较ECLIA、ELISA 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情况,血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e 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及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各指标在不同检测方法中的阳性判断标准如下:(1)ECLIA:以临界值指数(Cut off index,COI)为参照,若HBsAg、HBeAg的COI ≥1.0,则表示为阳性;若HBeAb、HBcAb的COI <1.0,则表示为阳性;若HBsAb 水平≥10 IU/L,则表示为阳性。(2)ELISA:以COI 为参照,若HBsAg、HBeAg、HBsAb 三项指标的COI ≥1.0,则表示为阳性;若HBeAb、HBcAb 两项指标的COI <1.0,则表示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CLIA、ELISA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效能

对86 例患者进行RQ-PCR 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乙肝病毒阳性患者75 例,阴性患者11 例;对86例患者进行ECLIA 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乙肝病毒阳性患者73 例,阴性患者13 例;对86 例患者进行ELISA 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乙肝病毒阳性患者67 例,阴性患者19 例。详见表1。ECLIA、ELISA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乙肝病毒的阳性检测结果

表2 ECLIA、ELISA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的对比[例(%)]

2.2 ECLIA、ELISA 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情况

ECLIA、ELISA 在HBsAb、HBcAb 的 阳 性 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 对HBsAg、HBeAb、HBeAg 的 阳 性 检 出 率分 别 为82.67%、38.67%、40.00%,均 高 于ELISA的68.00%、18.67%、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41、7.335、6.145,P均<0.05)。详见表3。

表3 ECLIA、ELISA 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情况[例(%)](n=7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肝脏出现严重病变,极大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乙肝病毒感染人群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当前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的常用手段[3]。例如,当患者的血清HBsAg 呈阳性时,表明其机体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因为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抗-HBs 抗体,该抗体可以在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启动自我保护功能,因此当该指标呈阳性时,表示机体出现了免疫反应。另外,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肝细胞会产生HBeAg,当该指标呈阳性时,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至病毒复制活跃的阶段,该阶段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极强[4]。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虽不具传染性,但该指标呈阳性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标志之一。HBcAb 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由乙肝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产生,不会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情况,HBcAb 水平越高,说明病毒的传染性越强,该指标可以长期甚至终生保持阳性。综上,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实现在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当前临床常用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来看,ELISA、ECLIA 的使用率最高,已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大量研究指出,ECLIA 不仅扩大了临床检验的适用范围,还优化了操作步骤,且重复性较好,反应时间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结果,被临床广泛认可[5]。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早期,血液中可检出HBsAg,此时临床通常优先使用ECLIA 进行HBsAg 检验[6]。ELISA 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存在的特异性,当待测血清与酶结合时会产生特异性反应,最后完成目标检测,其具体原理如下:(1)患者血清中的抗原或抗体可以与酶产生连接,形成具有较好免疫活性和较高活力的酶标抗原和抗体。(2)当患者体内产生抗原和抗体时,可与特定的固相载体黏附,保证了其活性,且不会被轻易破坏。ELISA 的检测速度较快且检测成本低,故其在既往的临床病毒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破坏环境及造成机体损伤。但从整体上来看,ELISA 的灵敏度要比ECLIA 差一些,在临床检验中漏诊或假阳性的问题时有发生[7]。ECLIA作为一种新型的检验技术,充分结合了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检验两种检验方式的优势,并借助电化学发光剂来标记受检者体内的抗体,然后经分离技术精准分离抗原与抗体,对于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8]。另外,ECLIA 的特点在于重复性较好,通过有效利用电磁铁效应来实现自动化检验操作,不仅可以减少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检测的精确度,还可以避免出现标本处理不当的情况,预防标本溶血或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准确检测血清学相关指标的阳性反应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9]。本研究对比分析了ECLIA、ELISA 在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ECLIA、ELISA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ELISA 在HBsAb、HBcAb 的阳性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 对HBsAg、HBeAb、HBeAg 的 阳 性 检 出 率分 别 为82.67%、38.67%、40.00%,均 高 于ELISA的68.00%、18.67%、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41、7.335、6.145,P均<0.05)。在常楠[10]的研究中,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采用ECLIA 检测HBsAg、HBeAb、HBeAg 三项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87%、44.68%、55.33%,明显高于ELISA检 测 的80.00%、22.22%、28.89%(P<0.05),但ECLIA 与ELISA 对HBsAb、HBcAb 两项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ECLIA 在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优于ELISA。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因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收集更多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在HBsAg、HBeAb、HBeAg 的阳性检出方面,ECLIA 优于ELISA,因此,对于疑似乙型肝炎的患者可优先选择ECLIA 进行血清学检验,有利于诊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尽早展开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乙型肝炎标志物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