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结合中医色治法治疗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8-03黄玉婵刘晓桐吴典捷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效贴麻木拉力

黄玉婵,刘晓桐,吴典捷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肢体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多由神经系统病变、外伤、缺血或营养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感觉障碍的恢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相关临床治疗手段很多,疗效各异。现代医学治疗肢体麻木多以针对原发病和基础病为主,常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治疗,但存在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多等缺点[1-3]。肌内效贴是目前最流行的贴扎治疗技术,在20 世纪70 年代由日本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率先创用(他试图通过该技术来延续、维持手法治疗效果)[4]。有研究指出,肌内效贴具有合适的弹性,不仅满足了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时对灵活度与舒适度的要求,还可通过贴扎时不同的方向和拉力及贴布在肢体运动过程中与软组织的交互作用,起到支持、训练、放松软组织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循环,减轻水肿、局部炎症反应及疼痛,增加感觉输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对改善患者肢体感觉障碍,特别是肢体麻木的疗效显著。利用颜色来治疗疾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代医者就将五色与五脏、五行相配伍,利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制化理论基础,以相应的五色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生发,使人体气机达到阴阳平衡状态,从而帮助治疗疾病。本文主要是观察肌内效贴结合中医色治法治疗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因神经系统病变、外伤、缺血或营养代谢障碍等引起肢体麻木住院)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治疗组中病程最长的49天,最短的37 天。对照组中病程最长的45 天,最短的35 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表现可因病因而异,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多数经数周至数月病程,进展由肢体远端至近端,缓解由近端至远端;(2)可见复发病例;(3)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典型的感觉障碍分布呈手套、袜子形,可见感觉异常等刺激症状;(4)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发现轴索或脱髓鞘病变[5]。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患者自觉四肢肌肤感觉异常如虫行,按之不止,或无痛无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厚之感;(2)多发于四肢,且更多见于手指、脚趾末端;(3)多见于中老年人、产后或失血、久病、身体虚弱及酗酒人群;(4)在麻木局部可有浅感觉障碍,其分布区域常与神经走向一致[6]。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未接受可能影响病情和疗效判断的其他治疗;(3)患者或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4)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和感染。

1.4 排除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有严重的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2)患者不能回答医生的提问,存在认知障碍;(3)有精神疾病史和严重心理疾病者;(4)对肌内效贴过敏者。

1.5 研究方法

基础治疗:(1)病人入院后均进行针对病因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改善循环类药物等;(2)进行基础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20 min /次,1 次/天;(3)进行气压治疗(如果是下肢的气压治疗,在治疗前应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 min /次,1 次/天;(4)进行电针治疗,30 min /次,1 次/天;(5)进行Rood 感觉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绿色的肌内效贴进行患肢的贴扎,根据不同的肢体部位和范围大小选择合适的贴布形状和贴扎策略,例如:进行上臂的贴扎时,可以采用I 形贴布进行螺旋贴扎,将锚部分固定于肩胛骨上角内侧,以自然拉力将尾从肩胛骨上角内侧沿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上臂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前臂外侧面和手背贴扎时,可采用爪形贴布,将锚固定于肱骨外上髁,以自然拉力沿腕伸肌群,从手背向手指远端延展,也可绕过指间到掌侧。前臂内侧面和掌心贴扎时,采用爪形贴布,将锚固定于肘关节内侧,沿着正中神经走向以自然拉力向手指远端延展。大腿贴扎时,采用一条I 形贴布,将锚固定于腰骶部,尾向前下环绕大腿延展于髌骨内侧或采用爪形贴布,将锚固定在股骨大转子处,以自然拉力向前下延展包裹大腿感觉异常部位。小腿和足背贴扎时,采用爪形贴布,将锚固定于小腿外侧上1/3处,尾以自然拉力包裹小腿感觉异常部位向脚趾远端延展。足底贴扎时,采用爪形贴布,将锚固定于足跟下缘,以自然拉力或中度拉力向远端足趾延展。贴扎时间为做完当天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后,一直到次日做康复训练治疗前撕掉,1 次/ 天,6 天/ 周,总治疗周期为4 周。对照组除采用皮肤色的肌内效贴进行患肢的贴扎以外,贴布形状、贴扎策略和贴扎时间均与治疗组相同。

1.6 观察指标

(1)数字麻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数字麻木评分法对患者的肢体麻木症状进行评分。0 分:无麻木感;1 ~3 分:轻度麻木,摸之有感觉,不影响日常生活;4 ~6 分:中度麻木,摸之感觉减退,轻度影响日常生活;7 ~9 分:重度麻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7];10 分:完全失去感觉。(2)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消失,与健侧相比无差异;显效: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患者的感觉障碍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变[8]。

1.7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22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汇总,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数字麻木评分的比较

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字麻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得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数字麻木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数字麻木评分的比较(分,±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Z=-2.784)。

组别 例数 数字麻木评分法 Z 值(治疗后)P 值(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8.72±0.73 3.53±1.63*-3.347 <0.001对照组 50 8.67±0.78 4.74±1.31

2.2 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50 例患者的疗效如下:痊愈6 例,显效26 例,有效1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 ;对照组50 例患者的疗效如下:痊愈3 例,显效12 例,有效29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88%。经秩和检验发现,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11.5786,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肢体麻木是一种常见的感觉障碍。《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中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9]。不用是“木”,不仁是“麻”,实际上就是说麻木的病因起源是营卫气虚。营卫一虚,就容易受邪。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古时候医学家认为是“先麻后木”[10],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目前,肢体麻木的治疗方法仍以西医治疗、中药、康复锻炼、针灸为主。然而,常规西医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颇多,单一的中药、康复锻炼及针灸疗法也因疗程长、显效慢、取穴多、针感弱等不足而应用受限。肌内效贴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其具有可延续治疗效果的特点,在这一点上除药物治疗外的其他治疗方法都是无法比拟的。从临床逻辑上讲,合适的感觉输入可缓解麻木等不适,能显著改善运动能力。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利用诸如爪形贴扎、螺旋贴扎及漂流贴扎等贴扎方法的治疗理念来增强感觉输入,改善麻木症状。当肌内效贴附着于皮肤时,对皮肤的机械性感受器产生刺激,这种信息传递到脊髓背角可引起相关区域皮质的有益改变,从而改善感觉障碍。肌内效贴五彩缤纷的颜色使人联想到中医色治法。人类关于色彩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是古代文明的精神基础之一。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即所谓“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 微米到紫光的0.39 微米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会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在产生色感的同时,必然会使中枢神经产生某种与情感相关的心理和生理作用[11]。中医五色理论的涵盖范围十分广阔,包括诊断、治疗、用药、保健等多个方面[12]。依据《黄帝内经》所述,五行与五色的关系是:东方木,在色为苍;南方火,在色为赤;中央土,在色为黄;西方金,在色为白;北方水,在色为黑[13]。青或曰苍,为肝之色,五行属木,“木曰条达”,故绿色有利于气机的畅达[14]。齐永老师发明的脐针疗法还把五色与易经学说结合起来,赋予了颜色更深层的意义。脐针疗法中把肚脐看作是一个后天八卦图,把位于9 点、10 点的方位定义为震位和巽位,震巽两位皆属木,属青色,这样就把经卦和所对应的颜色联合起来,卦位也就具有五色五行的属性了。综上所述,如果要治疗卦位属于震位和巽位的疾病时,颜色上就要选用绿色。麻木症状从中医上讲就是气虚“不及”,在治疗思路上就要用补法,而以其五行所属颜色进行“补”就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补法的应用。结合引起麻木症状的周围神经的本位是震位和巽位,故在治疗神经疾病时就取震巽两位[15]。震巽两位的五行皆属木,在五色里都属于绿色,所以在本研究里针对肢体麻木的症状,选用了绿色的肌内效贴,以中医易经医学的思维给肌内效贴进行能量的加持,来起到“以色辅形”的神奇治疗效果。

本文就肌内效贴结合中医色治法这种新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思路进行研究,把肌内效贴的物理作用发挥到极致,赋予它更多的应用场景,开阔了临床诊疗思路,使中西医理念得以融会贯通。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之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将多因素、多水平控制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作为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效贴麻木拉力
麻木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自不量力
浮生一记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