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雾化吸入对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化痰效果的影响

2023-08-03陈自瑜陆庆仪邓艳芬陈云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4期
关键词:液量甘露醇黏液

陈自瑜,陆庆仪,邓艳芬,陈云辉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慢性气道疾病是指呈慢性、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在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化痰治疗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存在特殊性,临床发现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可直达病灶,气道及肺部的药物浓度高,该疗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方法。《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1]中指出,吸入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可有效提高气道黏液分泌的水合作用,改善气道黏液的生物流变学,进而可有效促进气道黏液的清除。目前,国内针对甘露醇雾化吸入祛痰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甘露醇雾化吸入对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化痰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2年12 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符合慢性气道疾病(主要选取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 ~90 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5)。试验组中,男20 例,女5 例;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75.36±12.42)岁;病程10 ~18 年,平均病程(13.71±2.54)年;病种:支气管扩张症13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4 例;年龄61 ~86 岁,平均年龄(73.71±10.19)岁;病程11 ~19 年,平均病程(14.25±2.61)年;病种:支气管扩张症1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符合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痰量较平时增多或变黄痰;(3)年龄在18 岁以上;(4)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 ;(5)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

1.2.2 排除标准 (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对甘露醇过敏;(3)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133 mmol/L);(4)合并支气管哮喘;(5)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途停药;(6)因各种因素中途停药或拒绝继续治疗;(7)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在传统抗感染加经口服或静脉化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0.9% 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给予试验组甘露醇雾化吸入。对照组:将0.9% 氯化钠溶液5 mL 加入雾化器中,持续压缩雾化20 min,一日2 次。试验组:将0.9% 氯化钠溶液2 mL+20% 甘露醇注射液3 mL 加入雾化器中,持续压缩雾化20 min,一日2 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痰液量及C 反应蛋白(CRP)水平。(2)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用临床治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临床治愈:经治疗,痰液和肺部啰音消失,CRP 水平<10 mg/L;有效:经治疗,痰液减少,由黄痰转为白痰,肺部啰音减轻,CR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 ;无效:经治疗,痰液量及性质无变化,肺部啰音未减轻,CR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4)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量、CRP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痰液量及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痰液量和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量、CRP 水平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量、CRP 水平的比较(± s )

组别 痰液量(mL)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7)22.41±9.93 8.78±5.53 71.68±71.06 21.51±25.23试验组(n=25)26.84±10.97 5.68±5.03 87.14±77.71 11.01±6.66 P 值 0.1325 0.0401 0.4571 0.0490

2.2 两组治疗后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 s)

表2 两组治疗后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 s)

组别 痰液显著减少时间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27)8.74±2.96 7.37±2.26 11.59±3.55试验组(n=25)6.52±1.83 5.72±1.54 9.84±2.13 P 值 0.0022 0.0036 0.0378

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 有效率)为59.26%(16/27),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 有效率)为88.00%(22/2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4 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中有2 例患者发生气促、呼吸不顺畅,程度轻,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后迅速缓解,无后遗症。

3 讨论

在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化痰治疗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化痰药物有氨溴索、溴己新、福多司坦、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乙酰半胱氨酸等,主要以口服和静脉给药为主[2-3]。口服给药需要经过胃肠循环、血液循环再分配到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起效较慢,患者的胃肠功能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4]。静脉给药需要经过静脉到微血管网,再分配到气管黏膜上皮细胞,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气管黏膜局部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起到的化痰作用相对较弱,同时静脉穿刺为有创治疗,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大,容易引起血管炎,甚至血行感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存在特殊性,临床发现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可直达病灶,气道及肺部的药物浓度高,该疗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方法。雾化吸入治疗是用雾化吸入器将药物(溶液或粉末)打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直接吸入呼吸道及肺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5]。多项研究表明,甘露醇能够改变气道黏液的物理性质,使其易于被呼吸道纤毛系统排出[6-7]。甘露醇能够对气道表面产生高渗性刺激,气道表面具有高水通透性,甘露醇被吸入气道后,主要通过其渗透性作用在气道表面形成阶梯渗透压,吸引水分从气道壁向气道腔内扩散,使气道内水分增加,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呼吸道纤毛周围液体层的厚度,并且水化了黏液,使黏液的表面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易于被清除[8]。同时,吸入甘露醇可刺激炎症介质(主要为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释放,这些炎症介质能够刺激呼吸道纤毛,增加其摆动频率,进而促进氯离子的分泌,使黏液水化,提高其清除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痰液量、CRP 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及痰液、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提示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甘露醇雾化吸入治疗排痰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甘露醇雾化吸入对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化痰效果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症状,促进痰液的排出,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甘露醇为临床常用药,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容易推广,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液量甘露醇黏液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临床问题 如何记录出入液量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