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美”结合,彰显特色

2023-08-03许卜凡肖晶晶

幼儿美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涂鸦教师应建构

许卜凡 肖晶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基于这一理念,我尝试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出发,提出“玩”“美”有机结合的环境创设理念,从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区域环境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创设具有特色的环境,借助游戏的形式实现美术创作活动的“寓教于乐”,助力幼儿美术教育的多元发展。

一、公共环境:彰显特色

公共环境的创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甚至还会直接关系着幼儿园课程品质与教育特色的建设。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将色彩、线条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让公共环境彰显特色之美。

1.讓公共环境“多彩”

在美术课程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元素,灵活地运用色彩能够使公共环境独树一帜。因此,在创设幼儿园公共环境时,应充分运用色彩,将色彩与空间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美术认知特点与不同色彩传递的情感进行差异化设计,不同公共环境中色彩设计醒目而又与众不同的标识,既能强化幼儿在学习美术课程时的色彩意识,又能让环境更加生动,变得“多彩”。

2.让公共环境“亲自然”

在创设公共环境时,既要关注宏观的环境布置,又要聚焦细节,让细节的布置为公共环境增添温馨之感。比如,在教室的台阶上,我们不妨布置一些原生态的自然植物,或是向上生长的青青小草,或是盛开的金黄色的向日葵,让幼儿园环境呈现“亲自然”的属性。

二、班级环境:美中藏乐

班级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基于班级的空间特点,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显现美、潜藏乐,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

1.让班级环境灵活多变

班级环境创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班级空间的有限性。因此,教师应基于灵活机动的原则,让班级空间呈现多种形式的空间组合。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桌椅、美术材料等对班级空间进行科学的划分,根据创作的需要创设特色美术游戏环境。而在班级开展其他游戏活动时,再对桌椅等进行重新组合,让幼儿沉浸式体验环境变化带来的乐趣。

2.让活动资源“有滋有味”

教师应基于班级游戏活动开展的需要,优化班级游戏活动资源,做到“有滋有味”。在摆放美术游戏活动的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使用的便捷性,又要引导幼儿对游戏活动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类,让材料摆放得整齐有序,体现出美感。

三、区域环境:美中生趣

户外游戏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是重点,教师应基于儿童认知兴趣和特点,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美术户外区域环境,让美术游戏活动区域做到美中生趣,给幼儿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提供支持。

1.涂鸦区,创意无限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开辟涂鸦区,让幼儿的美术创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涂鸦区环境建构时,既要给儿童适当的提示,又应给儿童留足自我创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涂鸦区材料投放,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涂鸦。教师也可以对涂鸦区进行预设。例如,在涂鸦区提前绘制好部分美术图案或者美术元素,幼儿再根据涂鸦区已有的元素进行游戏活动。

2.写生区,乐享自由

美术游戏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给幼儿创造感受美的条件,从而使幼儿在美的驱动下产生表现的意愿,能够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幼儿感受美的需要,打破环境的空间束缚,开辟写生区域,对环境进行动态化的处理。

3.建构区,趣味盎然

教师在对户外区域环境创设时,还应重视建构区环境的建设,给幼儿美术游戏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建构区创设的重点是区域位置与建构材料的搭配,教师应根据美术活动主题选择合适的建构区。比如玩土建构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园区内的土质区域,让幼儿在纯天然泥土环境中感受泥土、了解泥土,并借助泥土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总之,幼儿园美术特色环境的创建应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基于儿童学情实际与美术课程特点,将“玩”与“美”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尽情享受“玩”的乐趣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环境带来的“美”,丰富幼儿美术游戏活动的形式。

猜你喜欢

涂鸦教师应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创意涂鸦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意涂鸦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