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平台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价值逻辑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

2023-08-03王黎薇

声屏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观点舆论

□王黎薇

2022 年8 月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51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1]这意味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主体越发多元化,内容越发多样化,舆论越发复杂化。有学者认为更加多元的话语主体壮大了新闻评论的阵营,同时削弱了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力、能力及效力。[2]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土壤被挖空,新兴媒体还不具备系统的舆论引导能力,双重压力使媒体舆论引导愈发迷茫。[3]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崛起,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的评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但随之衍生的舆论噪音同样猖獗。当一个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后,不同立场、不同层级、不同目的的声音充斥网络,但无论舆论如何发展,主流媒体的评论发声往往成为“镇定剂”。安抚人心。虽然纸媒的文字评论受众渐少,但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也紧随时代发展,积极融进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评论文章、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等新平台、新形式的新闻评论仍然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总之,即使网络环境“众声喧哗”,主流媒体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身份价值的重构

作为党媒,《人民日报》不可否认地有着先天性的政治色彩。1956 年8 月,《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中强调:“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可见,以党媒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历来便具有政治属性,其身份立场就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1956 年《人民日报》的第一次改版到如今人民日报社成立新媒体中心,打造“中央厨房”,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早已不再是一份报纸,俨然成为一个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人民日报社报纸的改版、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探索、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每一个阶段都是我国纸媒的发展缩影。

基于党报的性质,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往往被视为是编辑部、报社乃至上级意志的表达。如今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针对时事热点发布的评论文章,即使署名了作者和文章来源(评论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或者《人民日报》客户端),代表的是评论作者的个人观点,但因《人民日报》的身份标识,传递出来的信息也会被受众默认为是官方的权威立场表达。政治的权威性和数字转型带来的变化相结合,使得《人民日报》身份价值实现重构,产生了“自己人效应”和平民化引导,受众更愿意接受、信任和认同主流媒体传递的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积极做出改变,改变以往政治性明显的话语体系,在传递信息时不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或单方面地向公众输出信息,而是立足平民视角,将民众当作“自己人”,注重“人、事、情”的融合,旨在创造高质量的内容,以此唤起民众的情感反应,引导公众舆论,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021 年9 月25 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人民日报》评论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我们坚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4]该短评既体现了作为党媒的坚定立场——始终站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为党和人民发声,同时传达了强烈的情感诉求,唤起民众的情感共鸣,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评论文本使用“我们”这个共同的群体身份,将受众代入其中,唤醒身份认同,传递集体意识,且评论掷地有声,情感充沛,措辞精准,充分体现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大众传播特定的场景刺激下产生共情强化,顺利达到传播的目的,体现人民日报的身份价值。

观点价值的引领

新闻评论不同于新闻报道,表达观点立场是评论的存在价值。观点是新闻评论的核心内容,是作者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传达出自己的态度,正确积极的观点导向往往可以引导舆论的风向,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著名专栏作家陈季冰认为新闻评论就是“一件事,一个理”,马少华教授认为观点是对社会和事实的一种认识和判断,它是新闻事件的评论员对于事物的主观认识,其中包含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新闻评论中体现出来的观点,就是对新闻事实的判断。[5]由此可知,观点是新闻评论的灵魂。不同于新闻报道只有专业资质的新闻媒体可以采写编发,评论这种体裁则相对自由。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平台为了提高平台内容的质量,采用高额奖励的方式以此激励更多的自媒体创作者发布原创内容,其中不乏有很多“三观”正且作品质量高的博主“大V”们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也有为了博取关注、吸引流量以此获得收益或者带有其他目的,故意发表极端观点“带节奏”,挑起各方矛盾“引战”,故意“借题发挥”等现象。

社会公众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相对片面,很少能了解事件背后的东西,因此舆论内容和方向存在多变性,此时,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显然十分重要。2022 年6 月10 日,一段监控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迅速传开,河北唐山烧烤店恶性伤人事件登上热搜。因伤人者行为恶劣,触发大众公共安全的敏感神经,瞬间引发全国关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属于人为的重大影响事件,其性质恶劣直接映射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有网民评论“暴力案件击碎了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想象”。受众急需官方发布与事件相关的准确信息,而官方正在调查阶段尚未完整通报,在等待的这个时间差中,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种声音汇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加以讨论,众声嘈杂,网络谣言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就此出现并不容忽视。相关研究表明,谣言与事件的重要性及不确定性呈正相关,即某个事件越重要,而受众对该事件又知之甚少,那么谣言爆发的可能性越大。[6]网络舆论复杂多变,舆论场鱼龙混杂,各种信息真伪难辨且受众辨别能力较低,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在该事件中,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纪委于2022 年6 月21 日发布关于陈某志等人涉嫌寻衅滋事案的调查处理情况,并针对公众关心的被打女子的情况持续关注,及时回应舆论,通报涉案人员调查处理情况。

至此,该事件本应告一段落,但某些自媒体提到河北廓坊广阳一民警举报法医违法鉴定一事,并将此事与唐山打人事件联系起来,质疑该事件中受伤女子伤情鉴定的公正性。恰好该事件由河北省公安厅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负责,一些不知情的网民对公安机关公布的关于被打女子“轻伤”的判断产生质疑,加之当事人并没有出面证实,使得这条新闻受到网民的质疑。2022 年7 月6 日,国外有自媒体将这一消息与两名女受害人死亡的谣言结合起来,制造出所谓的强奸抛人坠亡的“真相”。根据广阳区司法局2022 年7 月2 日发布的情况通报,广阳民警举报廊坊爱德堡司法医学鉴定中心主任是个人的维权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唐山打人事件没有关系。而廊坊爱德堡司法医学鉴定中心并不是该事件中两名轻伤女子的鉴定机构,两名受伤女子的伤情鉴定机构是最权威的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是司法部直属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由此事件可见,在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观点引领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社会焦点事件发生后,公众判断事件严重程度的依据是官方对事件的后续进展情况,由此也决定了受众对该事件的持续关注度。在唐山打人事件中官方未及时回应时,部分自媒体措辞不当、不专业等引发次生舆情,加上事件发生时当地警方出警不及时,本身就触及受众敏感区域,严重质疑当地政府的公信力。随之而来的谣言、网暴、蹭热点等各种网络乱象,使该事件持续发酵。由于该事件的随机不确定性,且事件是人为因素导致,因而在受众了解被打女性伤情时,其情绪和所呈现出的舆论特性是较为感性的,多为对被打女性的同情和对打人者的谴责。在混乱的舆论场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舆论同时存在。主流媒体站在受众和受害者的角度从舆论监督的角度问责,越来越多的舆论领袖也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理性分析作出评价,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就该事件中的施暴者如何判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着重说明了根据受害人的受伤程度来判定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两种犯罪类型。这些理性的舆论不同于利用现有信息和热点话题来进行情绪宣泄的非理性舆论,在引导舆论和镇定人心方面发挥了正面积极的影响。由于该事件争议性很强,《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立场在此时就显得尤为关键。2022 年6月10 日,该事件发声伊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人民微评:“唐山这起群殴女子事件,令人震惊,不仅挑战了法律,还挑战了社会秩序,挑战了大众的安全感。被打女子仍在医院治疗,病床上的她们需要一个公道,全社会需要一个交代。尽快依法办理,让施暴者付出沉重代价,人们拭目以待!”短短几句就明确表达了《人民日报》站在受害者和社会大众的立场上,主张公平正义,该评论的转发量5.6 万、评论量7.2 万、点赞量93.5 万,更是有力说明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

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性是媒体的竞争力所在,如曾经的《人民日报》报纸的社论一度被认为是最高规格的新闻评论。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主流媒体,因其与生俱来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性等优势,在一些重大事件或关注度较高的事件中发布的新闻评论观点往往掷地有声。作为党媒,《人民日报》的评论观点天生具有严肃性,也正是因为立场的原则性,内容往往能够“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因此观点极具参考价值,优势明显。例如,2021 年8 月24 日,《人民日报》微博对娱乐明星的粉丝互撕导致粉丝群被禁言的现象发布评论:“对这种‘饭圈乱象’平台该管就要迅速管,而不是惯着;该出手时要出手,而不能缩手。‘饭圈’不能变成挑战法律和规则的怪圈,也不能沦为裹挟世道人心的‘圈套’。”该评论言简意赅,体现出党媒的绝对权威性和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效果价值的达成

因《人民日报》的身份价值和观点价值,《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成功将“声音”送入用户的网络终端,在“意见领袖”舆论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对舆论有明显的“拨乱反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呈现效果和影响效果两个方面。

在呈现效果方面,微博平台有篇幅限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每一篇评论内容简短且观点明确,文字下面附上全文链接方便有需求的受众深入了解,这样给大多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受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传播效果,有效传播率极高。因此,《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明天”和“微评论”栏目成为《人民日报》历史上单篇字数最少的典型碎片化新闻评论栏目。

在影响效果方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出现在“粉丝”的微博主页上,粉丝们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一系列操作加速了扩散和裂变。与此同时,由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巨大的粉丝基础,加上其本身的影响力,超高的流量又会将内容送上热搜排行榜,评论的内容也成为热点话题。旗帜树立好之后,其他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乃至个人账户也会纷纷转发、跨平台传播,再一次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在此之前的各种舆论声音逐渐减弱,再有对立的观点也会被平台和广大受众抵制,主流媒体的影响效果可见一斑。

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转型谋求发展,在如今的媒体格局中,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公共事务、企业类、灾难类、社会类等议题,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相互补充、相互联动、相辅相成。但是,由于主流媒体的社会资源和公信力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在舆论空间中仍然具有难以动摇的权威性,因而在新媒体平台的舆论监督过程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要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7]对此,《人民日报》积极践行“创新方法手段”的要求,在融合新闻作品生产和立体推送的路径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强了新型主流媒体的竞争力和舆论引导力,同时利用新技术为支撑构建传播矩阵,及时发声,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输送价值引领。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旗帜和灵魂,高质量的新闻评论能够更好地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时至今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并没有随着纸媒的衰落而削弱,反而迎合时代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依旧是舆论的“定海神针”。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观点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