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2023-08-03陈秀蓉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林区树木树种

陈秀蓉

(甘肃省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甘肃 定西 74302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造林绿化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林业技术工作的核心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造林绿化效果。当造林绿化的目标完成后,要利用林业工作对环境、土壤等多种要素进行管理与控制,以此提高造林绿化的最终质量。因此,有必要对造林绿化后的林业工作进行研究。

1 造林绿化工作的价值

造林绿化的核心目的是美化环境,改变自然生态环境。造林绿化后开展的林业工作,旨在使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问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土地荒漠化正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土地荒漠化不仅会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大幅增加。我国作为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亟需采用适合的方法优化环境,而造林绿化正是改善自然环境的关键。通过全面推行造林绿化工作,辅以对应的林业技术,可以使土地变得更加葱郁,从源头上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显著降低风力带来的影响。造林绿化也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在很多土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雨季的来临会促使大量泥沙进入河中,河床也因此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田被破坏。据统计,每亩带有树林的土地能够储蓄的水分比同面积没有树林的土地多20吨。此外,造林绿化可以降低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造林绿化质量的关注。通过造林绿化与林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为人与其他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 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现状分析

林业技术属于造林绿化的后期工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做好造林绿化的后期工作,才能够使造林绿化的效果得到保障。在造林绿化工作中,由于树木往往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因此需要在造林绿化后利用林业技术工作来对树林进行长时间养护,以此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所以林业技术工作是造林绿化期间维护环境生态平衡的关键。林业技术工作是一种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工作。我国很多地区的林业产品都在使用较为传统的林区种植方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木的正常生长,并降低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我国林业资源的整体覆盖率不高,因此就要通过造林绿化的方式,助力地方林业资源的高速发展。但从造林绿化效果出发,现有的林业技术往往无法满足造林绿化后的树木生长需求,且林业技术工作目标未明确。在对残次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处理效果差、树种选择不科学等问题。另外造林绿化区域林业管理同样不够科学。而且由于林业技术发展速度较慢,造林绿化后还容易出现残次林等问题,因此在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时,应该注意强调林业技术应用,以此来避免残次林问题的出现,进而让造林绿化后的地方林业发展质量得到应有的保障。

3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策略

3.1 林业技术工作目标

现代林业发展必然要对传统技术进行革新与优化。造林绿化后的林区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利用林业技术开发当地林区的经济潜力,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经济性产业。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造林绿化的方式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否则林业技术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造林绿化需要激活地方林业产业,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但林业技术工作则需要对造林绿化的后期工作进行整合,以此促进地方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很多地区所采用的林业管理模式都属于粗放型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很难为植物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与养分等生长要素。造林绿化同理,如果没有针对造林绿化的后期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林业管理,就无法为众多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进而影响地方林业的长期发展。但是,通过在造林绿化结束后进行林业技术工作,则能够对各种植物树木提供足够生长的养分,不仅能够在保证植物正常成长的同时加速林业绿化进程,而且能够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使地方林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2 残次林改造

造林绿化工作的推进必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造林绿化发展期间一般会采用材林木来进行栽种。材林木可以作为各种木质家具的核心材料,在保障地方绿化效果的同时可以使当地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避免因为造林绿化加重地方经济负担。在此期间,为了使林区内生长的木材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对木材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与控制,在林业技术工作的助力下获得质量更好的木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造林绿化的面积往往较大,可能会因为天气等因素导致残次林的出现,残次林不仅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生态防护能力,还会影响到林区木材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利用林业技术工作进行残次林改造,以此优化林区的发展质量。一是循序渐进处理。在开展林业技术工作时,需要注意遵循树木正常的生长规律。针对造林绿化期间出现的残次林进行改造优化时,要避免因为过度改造而影响地方林业的长期持续性发展。在改造残次林时,应该对地方林区现有的植物、林木进行保护,即便林区内多数林木均为残次林,仍然要在林业技术工作中开展松土、补水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林木管理中保障树木健康稳定地成长。在进行补植封郁处理时,需要结合地方环境与土壤、水分情况来进行不规则补植,以此发挥补植的最大效果,若坚持一片林区一种树思想进行逆自然规律补植,则林业技术工作的最终质量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二是残次林树种选择。在对残次林进行处理时,补植树种的选取十分关键。选择树种应该将合理性放在经济性之前,避免因为过多强调经济性而影响到树种的成长质量,因地制宜的树种种植更加容易形成生态性良好的林区。通过对乔灌木等多种植物进行科学地搭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群落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林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将有所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植物进行补植时,应该对植物的龄级进行分配,这样有助于提高林地区域空间利用率,并为后期开展林业技术工作提供帮助,分龄级布置可以使分期采伐变得更加简单。除此之外,在林业技术工作中,若非迫不得已不可以对所有植物进行全部砍伐,若直接进行全部砍伐,则会导致造林绿化的成本大幅增加,而且还有可能改变的林区景观。

3.3 造林绿化地区林木科学管理

造林绿化作业并不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在林业技术工作中强调林木管理,才能使造林绿化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可以将造林工作看作绿化的第一步,在造林之后需要对林区进行科学管理,以此保障树木能够顺利存活。在科学管理期间,应该注意树木的生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林业技术工作中,不仅需要考虑的树木的生长特性,还应该注意环境对造林绿化的干扰。在造林绿化方面,树木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只要能够在林业技术工作中沿着规律不断前行,就可以大幅提高林木管理的科学性,进而使造林绿化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技术工作的核心作用是使造林绿化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此林业技术工作可以显著提高树林的利用率。造林绿化需要通过播种、植树的方式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而林业技术工作则要利用适当的养护方法保证栽植的树林能够顺利成活。第一,定期更换、修剪植物。林业技术工作作为后期工作,其工作质量与造林绿化效果息息相关。在开展林业技术工作时,应该注意安排专人对造林区域内的枯树、死树进行定期管理,通过更换植物、修剪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林区内的植物质量。在改善林区环境以及植物生长条件时,必须结合林区实际情况以及树种生长需求来进行合理分配,以此避免林区出现植物生长异常的情况。此外,在林业技术工作中,通过在第一时间发现林区内存在的各种病枝树木并及时对植物进行管理,可以预防林区内树木大规模染病的问题。在对植物进行修剪时,应该将主要修剪对象放在中幼林区以及生长不良的树种,通过对这部分树种进行修剪管理,可以大幅提高树种成活率与生长质量,避免因为树种修剪不当而影响树种的整体种植效果。通常情况下,树木修剪会在树木郁闭后进行,而树木的修剪程度则应该结合木材用途进行控制。例如木材若用于造纸或胶合板制作,便可以将木材按照1米进行修剪,树木修剪的时间可以控制在早春或晚秋。第二,林地施肥。林地施肥是林业技术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施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土壤中的养分,避免土壤因为采伐等工作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林地施肥可以结合土壤、植物的实际需求增加所需的营养,使营养针对性有所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林地施肥需要对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施肥用量过多,就会因为土壤养分平衡被打破而影响林木的成活率;若施肥用量过少,则无法为林区内的树种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到树种的成长能力。第三,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在造林绿化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林区内病虫害应该在高峰期预防。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分为化学、生物等方式。不同防治方法的使用条件存在差异。相较于物理、生物等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更严重,但是由于化学防治相对较为简单、便捷,因此化学防治反而更加常见。生物防治由于需要结合树种、虫害情况选择天敌生物,因此生物防治的效率相对较慢。在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中,只要能结合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就可以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适当的帮助。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大幅提高造林绿化后的林区生态效益,使林业技术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在造林绿化结束后,必须利用合适的方法对林区进行管理,以此实现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

3.4 其他林业技术工作分析

一是造林绿化区域的间伐。在我国,完全强调生态公益的造林绿化区域相对较少,多数造林绿化区域都要同时兼顾公益性与经济性。如果经营者无法在林区中看到经济效益,就不会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所以在造林绿化区域的林木成材后,应该注意对林区进行合理间伐。在间伐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数量进行控制,因为过度间伐将会破坏林区原有的生态平衡,所以要对林区内的树龄进行全面统计,并制定出适合的间伐指标,以此开展有规律性的间伐作业,避免因为过度间伐影响林区的自然环境。在间伐期间,需要始终注意落实采伐申请制度,以此保证所有间伐作业都能在合理范围中进行,除此之外,若林区内有防护林或其他具有特殊用途的林区,必须考虑对这部分林区的影响。特殊林区一般只能进行具有更新性质的抚育与采伐,不能强调林区的经济性。二是高新技术下的林区建设发展。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林业技术也有所突破。在林业技术工作中,若能将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到林业建设中,就可以为林区发展提供足够的帮助。高新技术并不局限于通信、森林卫星等内容,诸如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产树种都可以归纳为造林绿化中的高新技术,可以支撑林区实现全方位发展。此外,为了使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变得更加顺利,还应该强调对林业技术工作的宣传推广,通过在林区中组建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可以使林业技术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4 结论

综上所述,造林绿化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造林绿化质量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要从后期养护出发来加强林业技术优化,以此来提高造林绿化后的林区绿化效果质量。

猜你喜欢

林区树木树种
记游哈林区(节选)
树木之最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辨认树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树木也睡觉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