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研究

2023-08-03宋玉婷张胜旺贾艳平

关键词:利益美丽政治

宋玉婷, 张胜旺, 贾艳平

(1.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2. 长治市第四中学, 山西 长治 046012)

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美丽中国”写入宪法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严峻的生态环境环境之间的矛盾, 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事实。 优美的生态环境里每个人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激发人民的力量, 形成上下联动的治理效能, 逐渐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 全体社会成员需要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必要的精神提升活动, 可以通过拓展其社会性功能来提高人的生态文明素养, 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美丽中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主要呈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客观反映生态环境,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并外化为合理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的行动, 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创新生态文化,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是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它的第一层释义就是其表面字义, 中国的生态环境优美使国民感到身心愉悦, 即生态良好的自然美; 第二层含义是由自然美衍生出来的社会美, 这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上升; 第三层旨义是对人本思想的回归, 也是实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关键所在, 即人之美。 “美丽中国”内含的自然美、 社会美、 人之美本质上是人与自然、 自然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这三种辩证关系, 从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1.1 建立生态事实认知,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乃至清洁世界的有效方法论。 人类对自然界不仅有物质的依赖更有精神的依赖, 同样, “被抽象地、 孤立地理解的、 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 对人说来也是无”[1]114。 人与自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

只有对自然与人各自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这类事实有了清醒认知, 之后才能有目的地改变现状, 创造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状态。 事实与认知的统一是一个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经过信息加工后的客观现实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过程。 基于此,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建立不同社会主体的生态事实认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对生态环境及各种生态或非生态现象的认识, 二是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干预。

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就是我们获得感性认知的起点,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课堂传授、 大众传播、 开展实践等渠道把自然环境的现状展现在受众面前, 由此获得的客观的、 现象的、 外部的认知会累积到人的知识体系, 从而影响个体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体系对思政工作的价值观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人之成德也, 必先有识别善恶之力, 是智之作用也。”[2]225因此, 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增加类似于自然结构的承载力、 自净力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储备, 才能使受众“明智”, 做出生态的行为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群众性便利了这些生态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授。

个体信息加工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外部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干预一方面是赋予意义, 另一方面是激发个体去自主构建所获信息的意义。 因此,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不仅注重传播生态科学知识, 还会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明确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使受教育群体对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有个“自知之明”。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美育、 代际公平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大众化来触动与个体相关度最高的需求, 激发受教育者选择生态行为的动机, 并帮助人们建立理论背景, 推动意义的主动建构。

1.2 普及绿色发展理念, 达成社会与自然的和解之美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里不仅有诗情画意的栖居环境, 还有幸福安定的社会环境。 到21世纪中叶, 我们能建成富强又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之一, 就是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关系。 自然与社会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 不仅威胁个人身体健康, 还阻碍社会长远发展。 绿色发展成为协调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 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并贯彻实施,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3]11。 只有绿色发展理念被思政工作者深入浅出地传递给群众, 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可以塑造人们的绿色思维方式。 通过社会舆论、 道德谴责和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等方式清理非生态行为, 培养人的绿色法治思维; 通过分析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根本一致性, 培养人的生态利益思维; 通过榜样熏陶教育, 培养人的生态义利观。

塑造人的思维方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绿色行动上来。 思政工作者在组织生态教育活动时要找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点, 去除人们关于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对立的观念, 动员人民群众致知于行, 把生活低碳化、 产业绿色化、 生态产业化, 最终实现“保护与发展齐飞, 自然和社会一色”的美丽中国。

1.3 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成就人与人的和谐之美

人之美是实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起点和归宿。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我们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必须把眼界开阔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双重背景中。 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是由人与自身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引起的, 解决生态危机必定要实现人与自身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培育美丽中国人是一个过程性目标, 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充实, 因此, 需要一种更持久更深沉的动力支撑, 即文化的支撑。 工业文明衍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催生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支配和控制, 生态文明需要用先进的生态文化消除这两种思想的影响, 把对自然的控制转变为对人自身的控制, 即用文化约束人的行为。

生态文化可以培育人们的“爱美之心”, 从而克制自己的不生态行为, 避免破坏现有的美丽。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人们把美以对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从而使人主动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来。 思想政治工作正是通过生态审美意识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的提升来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实现主体与客体、 需要和满足的统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其鲜明的导向性和影响力, 大力宣传各种生态行为、 生态达人等, 把其塑造成生态文化现象, 再从这些实践中升华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精神品质, 通过榜样人物的激励作用培养全民族的生态价值观, 营造向真、 向善、 向美的社会环境, 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作用, 良好的环境使人与人的相处呈现有序向上的状态, 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缓和, 使社会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建设“人—自然—社会”三美合一的现代化国家。

2 美丽中国给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带来的机遇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民植绿的第11个年头, 在总书记的带领下, 思想观念的变革照进现实,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也初具规模。 “任务只有在被解决的条件已经具备或者已经在现实中逐渐累积的时候才会被提出。”[4]298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到了新时期, 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也应该增添时代内涵, 其生态功能也应该大展身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下,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2.1 全民重视: 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生成奠定民意基础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信息显示: 2021年, 太原市居民拨打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共14 006个, 有关部门处理了3 642件污染投诉案件。(1)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官网2022年2月22日发布的文章《太原去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88件》(http://sthjt.shanxi.gov.cn/gzdt/sjdt/202202/t20220222_5074197.shtml).这仅仅是太原市的数据, 放眼全国我们不难观测到: 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 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环保。 美丽中国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有利局面, 上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11年身体力行带头植树, 下至百姓个人积极利用举报平台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中间还有企业自主探索绿色转型求生存求发展。

对环保的普遍重视说明国民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意识, 但不可否认的是, 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生态素养要求与社会成员生态素养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是要求与实际的矛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正与时俱进, 由单一功能向多样性功能过渡、 由传统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5]90。 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体现了教育满足个体以及社会需要的有用属性, 个体与社会的生态诉求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生成奠定了民意基础。 有了民意基础, 党的生态理论才不会束之高阁,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才不会被边缘化, 生态理论向生态实践的转化才不会断裂。 民意也是鞭策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利器, 敦促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美丽中国建设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2 政策利好: 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制度武器

从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环境法》到20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 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以及与时俱进的生态补偿制、 责任追究制、 督察制度等这一系列政治上层建筑的完善细化, 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方面, 国家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多, 对环保企业的政策越来越好, 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各类生产要素涌入绿色发展的要道中来, 市场就有望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当环保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道门槛之后, 广大职工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生态教育, 社会成员的思想就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 关于生态的法律越系统越精确,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正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6]121, 思想政治教育把政治教育和生态德育相结合, 从而使人在看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可以站出来制止这些行为, 甚至于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去举报、 惩戒这些不法行为, 主动维护关乎每个人根本利益的生存环境。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形成绿色社会思潮, 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态法律, 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威严,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也在现实成效基础上得到增强。

2.3 生态向好: 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强化提供实践场域

2021年4月, 云南的一群亚洲象离开“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向北, 穿过农田, 路过村庄, 跨过元江, 最后南归。 长达3个月的行程无疑是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考验, 居民的悄然避让, 对象群偷吃作物、 破坏农舍行为的宽容爱护, 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野生动物种群必将会逐渐壮大, 这样的检验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灌输给人们正确处理人、 自然、 社会关系的方法论, 完成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世界,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改造世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改造世界, 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非生态行为的自觉性抵制以及对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有意识地修复。

从自然的角度看, 绿水青山是天然的环境教育基地; 从社会的角度看, 科技馆、 博物馆、 监测站、 垃圾污水处理厂、 企业生产线等都是潜在的环境教育基地。 无论是在塞罕坝的林海奇迹中体悟到生态修复的艰辛从而增加自己循环使用纸张的频率, 还是在企业的生产线上看见老旧工艺、 设备对效率的拖累和对生态的破坏从而激发自己去钻研高新技术, 在这些现实环境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生态理念浸入人心, 更有利于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化。 受教育者在全景浸入式的教育中催生生态行为, 生态道德在情境行为中被强化, 生态行为习惯在不断地强化中养成, 在这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也得到了强化。

3 美丽中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强化路径

美丽中国建设毋庸置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 时代还会不断地给美丽中国提出新问题。 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使它和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齐头并进,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统筹协调, 实现功能的最优化。

3.1 科技赋能: 用科技做支撑

第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也会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引擎。 按照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一般会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双渠道, 理论灌输经常使用新媒体技术, 虽然文字少了、 动画多了, 更生动了, 但还是有距离感; 实践虽然出真知, 但组织社会实践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故而受教育者能够进行实践的次数远小于接受理论灌输的次数, 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但是, 科技与思政的结合可以弥补现实思政工作中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的短板, 例如,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用全息投影技术让同学们体验了“一大”代表们被迫从上海转移到南湖游船上的惊心动魄。 这样“不是实践胜似实践”的效果, 抹去了理论灌输的距离感, 填补了实践落后于理论的鸿沟。 在建立生态事实认知的过程中, 用这些更新的5G技术让受教育者在声临其境中感受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同时, 在被人类污染的环境中感受生态的“忍辱负重”, 美与丑的对比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爱美之心”。

第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还要普及绿色发展理念, 除了最基本的“言传”以外还需要“身教”, 用事实体验增加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可。 然而, 绿色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例如, 塞罕坝林场人探索出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的新技术, 创新了培苗、 抚育、 造林、 养护等一套完整的森林经营技术。 让科技创新为生态修复赋能, 不仅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塞罕坝林场的碳汇收入以及它本身的林木资源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无一不在显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性。

第三,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更需要推动建设生态文化。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 人的自然本性是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利用自然价值, 创造和实现文化价值。[7]在美丽中国视域下, 利用、 改造自然, 建设生态文化, 必须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底线, 在开发自然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 这是对技术和理念的双重考验。 绿色科技的发展为生态文化的进步提供支撑, 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我们必须保证技术在生态理念的范围内进行文化的创造, 生态理念在技术的加持下遍地开花。

3.2 理念革新: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指导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178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切入点就是物质利益, 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异化归根到底是资本追逐利益导致的, 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资本家不仅压榨工人, 还肆无忌惮地侵占和掠夺自然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 缓解生态危机必须从利益切入。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历史地、 辩证地看待物质利益, 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高目标。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指导, 让人们理性处理未来利益与当前利益、 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正确地把握人类自身利益的尺度。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利益需要。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要让大众明白, 我们不是不要眼前利益, 而是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即普遍采取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才能在追求当前利益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利益, 并且给未来利益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高新技术, 把当前经济发展受资源制约的现状与经济发展前期对资源无节制开发的状况用数据、 图像、 影音、 虚拟仿真等形式进行对比, 让受教育者意识到现在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利益实际上是从自己未来的利益透支的, 只有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才能既保护未来利益又获得当前利益。 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积蓄的情感、 意志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承认现实利益, 满足人的现实需要, 激发人们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双赢的欲望, 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变革的进程。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普遍利益的立场上, 他们认为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 “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 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 才能达到”[9]50, 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在集体利益有保证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 社会是人的联合, 个人利益不能实现, 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消散, 整体利益甚至整体都会逐渐凋零。

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指导下,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可以在建立生态事实认知的过程中突出二者是互惠才能互利的关系。 “劳动不过是人的一种特定的、 特殊的外化, 正像劳动产品还被理解为一种特定的财富——与其说来源于劳动本身, 不如说来源于自然界的财富。”[1]73生态良好才是利益发展的永恒前提, 维护生态是符合整体利益的, 也是有利于个人利益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的发挥, 还要让人们自主协调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使其保持和谐。 从生态公平的角度来说, 自然环境承载着整体利益, 每个人有权利向自然索取来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 但私人利益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要求我们用整体利益制约个体利益, 正确认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根本一致性。 一方面, 整体利益被国家用法和道德维护起来, 法和道德的威严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传达给所有社会成员, 让人们在追求个体的利益时主动选择不损害整体利益的手段, 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10]12。 另一方面, 只要个体利益在法和道德的范围内, 社会各方面就应该尊重、 承认甚至是鼓励, 以此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提质增量。 当理性的利益成了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才会更容易把“经济人”培养成“生态人”, 富强和美丽才会并蒂开花。

4 结 语

展望新征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势在必行。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立足实际, 准确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带来的良好机遇,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积极回应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 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借助科技的翅膀, 以理念革新为动力, 提高民众生态认知, 呼唤民众绿色行为, 让生态文化在人们的心里扎根, 让美丽中国的自然美、 社会美、 人之美浸润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 主动为美丽中国事业贡献自身力量, 汇聚磅礴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利益美丽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