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

2023-08-02居秋月

理财·收藏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条款风险管理

居秋月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发展也逐步进入黄金阶段,但对于当下的建设工程来说既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及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建设工程投资金额大、建设项目时间长,参建单位与共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复杂等原因,应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约束双方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主要由合同协议、授标通知书、合同特别条款及其附件、总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等若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组成。并且,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是简单的协议,而是由包括施工业务在内的诸多文件组成的合同文件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合同文件系统。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必要的筹措环节。首先,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来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能够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更有助于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合同中的明确条例可以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环节的执行,调节市场功能的发挥。其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是施工管理的重要保障。施工合同是工程承包方和发包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的,因此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来落实。通过强化对合同风险的管控能够降低整体施工的成本和因合同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完善工程合同风险控制流程,才能强化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保证施工效益。最后,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是施工过程规范的必然要求,施工合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可以对工程中施工过程的多个责任方产生约束效应。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类型甄别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类型有多种,为了提高风险规避效率,精准分辨不同的风险类型有利于为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合同风险一般表现为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情况,合同风险具有因素多、范围大、损失严重三个特征,因此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明确的风险甄别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直接管理风险指的是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特定风险进行直接阻断,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监管缺位等情况,严格把关基础工程秩序。而间接管理风险则是通过人员管理的方式反馈合同风险,通过责任人风险共同承担的方式降低风险出现概率的同时扩大责任范围,更有助于合同风险的监控和及时补救。其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控制可以分为可控类型和不可控类型。可控风险又涵盖了信用评价以及合同争议等一系列可迂回的风险类型,此类合同风险能够通过人为的科学处理降低经济损失,不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不可控风险是由于一些外在强化因素导致的,如经济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等作用于施工合同带来的不稳定风险,此类风险虽然不能预测,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尽量规避。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风险

首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本内容的不完善,不管是建设工程部门出示的工程合同范本,还是相关专业机构出示的工程合同范本,都只是基于某一角度进行规划与完善的,其中内容必然会隐含拟定人的利益诉求。并且,部分施工方在招、投标期间只考虑能否中标、能否承揽工程等短期利益,未就发包方的经费来源、资信、项目整体利润水平等进行全面核查,为日后的施工管理、工程款支付等留下诸多隐患。其次,建设工程有着明显的专向性、显著的适用性,而且在地域、国情以及发展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工程合同拟定人难以保证深化思考合同的具体实施,而且在合同内容具体实施环节,相关工作人员也难以保证快速建立完善风险条款。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风险

合同履行是双方根据合同约定,各自履行职责,承担相应义务的阶段,建设工程本身呈现出长期性、烦琐性等特征,在施工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很难按照既定的施工计划原封不变地推进。因此,合同中相关条款在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合同双方存在违约和不恰当行为以及完工后的结算和工程变更等相关活动引起,其中不管是建设方还是业主方,如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合同,都會对彼此造成一定的损失。另外,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建设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如一些不可抗力事件、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事件的发生,会明显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同时让其施工合同的风险逐渐增加,这对于业主方、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来说都是不利的。

(三)合同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

在合同管理中,对合同纠纷的处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风险水平,而现阶段建设工程企业处理合同纠纷的能力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合同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例如:建设工程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人员大部分对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胜任,但缺乏相应的合同纠纷处理能力,而专门负责合同纠纷处理的法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合同纠纷处理能力,但在合同纠纷的处理中得不到相应的处理权限,使得建设工程的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相对较差。这样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对于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使得合同纠纷迟迟得不到有效处理,最终为建设工程的发展带来阻碍。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规范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管理机制

施工合同是建设方与业主方之间对各自义务权利的直接约定,因此,施工合同的规范、严谨、有序管理,无疑是防范风险的基本前提。首先,建设工程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等存在门类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施工单位在合同进行草拟前务必要先做好准备,认真了解并熟悉施工项目的特点及法律要求,确保合同合法、合规、有效。其次,加强对合同条款内容的分析,对于明显违反施工规范要求、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条款以及存在潜在风险、缺陷、歧义的条款坚决予以修订,确保条款的严谨性,以风险的严格控制为基础,自根源上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最后,在正式投标之前应提前落实好对发包方及工程项目的深入审查,就工程的合法与否,发包方的整体实力、市场评价等进行深入调查。并在收到招标文件后,应谨慎浏览所有条款,考量字词指代的含义,把握好其目的及需求。

(二)编制完善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

要合理控制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就需要在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编制时,对合同主体的权益和义务界定清楚,表达用语要清晰准确,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句,防止出现歧义、理解差错。首先,对建设项目而言,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可能遇到政策调整、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造成合同风险,因此在施工合同中要根据施工内容及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应对约定。其次,在编制合同条款过程中还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同时对于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者终止履行等。建设单位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主要包括推迟支付工程款、延迟验收等,施工单位的违约行为主要包括没有按时完工、工程质量不合格、违反规范施工等。而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会相互推诿责任,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责任进行界定和划分,使合同主体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强化合同管理规范,提高合同管理效果。

(三)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情况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署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将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管视为重点,根据合同约定严格履行义务,对履约的整体过程实施监控,尽一切可能促进合同的执行。一方面,施工单位应熟悉项目的工期时长及质量标准,以施工目标为基准拟订完善可行的施工方案及计划,并严格按照业主的要求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明确自身任务的同时,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及时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以此作为后期结算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在施工合同履行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固定现场证据并整理书面文件,并及时与业主方做好商榷,明确处理方案。同时做好与业主方、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往来函件记录、联系沟通情况的备份,防止后续可能产生的工期、工程量、工程造价等纠纷。

(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个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条款中可能出現的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全面地了解合同内容和条款的风险,才能够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效果。因此,首先要强化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招聘考核,从业务水平、从业资质、综合素质等多个视角切入选拔优质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杜绝随意聘用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招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素质。其次,应重视日常的培训引导,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能够有效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熟悉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相关资讯等,继而更好地管理合同、防范风险。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想有效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并且针对施工合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文博小知识

食 樏

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以盛肴馔,今之食盒也。多以木、竹、漆等制成,轻便精致。

(来源:中华手工)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条款风险管理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