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策略

2023-08-02黄泽焕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深度学习培养策略

摘 要:实施深度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反思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趣味引领,激发思维动机;注重结合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设思维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注重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0-0023-03

收稿日期:2023-04-15

作者简介:黄泽焕(1972.11-),男,福建省建瓯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FQ)]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进和实施深度教学,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解法或者理解解题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长足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运用多种思维培养手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

有效提升[1].

1.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对生本教学理念理解不深入,在进行教学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手段以讲述、演示和发指令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主,没有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另外,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学生能够解答数学题目,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发展了.但实际上学生仅会机械性地求解相关题目,即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能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2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易理解

,这就更显示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及过程缺乏科学性.例如,教师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没有使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1.3 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缺乏个性化手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与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总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长足发展.

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其思维能力的基础不同,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思维发展的情境与手段,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的层次.深度学习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认识数学规律的本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整合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需要教师的引领与启发,只有教师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1 趣味引领,激发思维动机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专注力不强,要吸引学生专注于數学学习,就需要使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及探究主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究过程中.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实现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兴趣的驱动,可以活跃

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单凭教师语言的讲解和描述,学生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不能很好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不能理解知识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同学们能否说出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由于画面非常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再如学习“正数和负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譬如,让甲生向东走7 m,让乙生从同一出发点向西走5 m,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轴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把甲、乙两生走的路程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数表示在数轴上,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2].

2.2 注重结合情感体验,提高思维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生活的真实感受中,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体验设计

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思考问题,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力,致力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教师可将新学期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问题融入方程的学习过程中,食堂饭菜价格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上学期和本学期饭菜价格及其浮动率之间的关系,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计算出本学期饭菜的价格.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会遇到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就可以结合方程知识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3].

2.3 创设思维情境,加深知识理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初中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产生畏惧心理,常常会遇到学习困难,而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的本质,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有的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涵难以理解.仅凭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很难获得真切的体验,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拿着模拟电影票,把教室作为电影院,学生在“电影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根据每行和每列的数字,就可以准确定位自己在电影院的具体位置.这样学生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就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用直角坐标系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通过现实情境进行展示,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规律的内涵,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引领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且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具体、更细致地进行观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概率初步”时,教师

可设计调查实践活动.学生调查的内容是:对一名运动员在十场篮球比赛中的进球次数进行统计,并且计算出这位运动员每场篮球比赛中的进球率,对其平均进球率进行估算.这种实践活动,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对篮球活动比较喜欢,在记录相应的数据后,也会非常有兴趣地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整理.学生在进行调查计算的过程中热情非常高,这样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4].

实际上,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師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不断调整思维活动,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5 有效总结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寻找一定的规律,在总结归纳中能够提炼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复习巩固,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建立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x+3=6的解为x=3,那么x+3>6的解是x>3.学生在总结和归纳中发现,只要x满足x>3,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是成立的,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由很多解构成的集合,从而使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有一个更加形象和深刻的理解[5].

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动机,让学生结合情感体验,提高思维品质;注重思维情景的创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1] 陈春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5(10):45-46.

[2] 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6):96-97.

[3] 李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3):38.

[4] 王德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80-81.

[5] 彭琨勤.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9-06-18(02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深度学习培养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