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探析

2023-08-01马都林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色谱法准确性农药

马都林

(玉林市检验检测研究院,广西玉林 537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过高的问题频频发生,这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社会的稳定。当前,国家已出台各项政策规定和约束各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同时迫切需要提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1.1 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农药中含有的有机磷、有机氯类物质在人体内超过一定限量会使人中毒,严重者会威胁生命。此外,部分农药残留化学物质如果长时间留存在体内,不能及时被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人体肝脏、肾脏功能减退,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农药残留物对于儿童的危害往往更大,儿童年龄较小,自身抵抗力不足,一旦摄入过量的农药,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相比成年人,其出现危险的概率更高。对于孕妇来说,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则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更有甚者会出现胎停的情况。综上,农药残留物对各类人群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需要提高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大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

1.2 了解农药使用情况

通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可了解知在种植蔬菜、水果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根据监测数据调控某些农药的最大用量,对农户做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1]。部分农户为缩短蔬菜、水果等的成熟周期,会通过过量喷洒农药促进农作物提前成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农药残留物超标的食品,而这些食品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找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相关部门可通过追溯食品生产者的方式,判断农户是否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农药配比出现了问题,还是剂量过大,或是喷洒时间不合时宜等导致了农残超标的情况。同时,可通过与农户的沟通交流,找到农药残留超标的解决方式,避免类似情况的再度发生。

1.3 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因此,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提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能力,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食品质量的全新需求。农药残留问题不仅会损害人们的健康,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与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助力时代的发展。

此外,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化舞台的壁垒,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因此我国出口的一些食品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这种绿色壁垒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2 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食品中的一些常见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有机磷类,它们可快速分解一些农产品中的酶,通过溶液与光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类进而判断出农药的种类以及含量。分光光度法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因此对于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不太高,分光光度法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分光光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灵敏度不高,检测结果可能会失真。

2.2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机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差别[2]。液相色谱法很早就被应用于食品检测中,尤其是针对一些杀虫剂有着很好的检测效果,杀虫剂主要由有机物构成,其挥发性较大,不适合采用某些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可采用液相层析。同时,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且检测结果所需时间较短。

2.3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建立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它利用电化学反应将被测物质的浓度转换为具体的参数指标,根据检测数据测出物质的含量。电化学分析法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领域中,是因为其灵敏度和精准度较高,对分析食品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电化学分析法测量范围宽,对于绝大部分农药含量都可以进行准确的测量。电化学分析法所需仪器设备相对简单,检测成本低,深受食品检测领域的青睐。

2.4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属于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借助化学检测体系中被检测物质浓度与系统的化学发光强度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定量关系,使用专业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进行强度检测,最终获得被检测物质含量的一种检测方法[3]。现阶段,化学发光法应用针对性较强,主要针对金属元素、某些有机化合物以及无机化合物,如利用鲁米诺、洛粉碱与食品农药残留物有机磷进行化学反应,从而检测出化学物质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率较高,但由于化学发光法工作机理的局限性,其仅对有机磷产生效果。

2.5 免疫检测法

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主要包含两种,即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其中酶免疫分析技术应用尤为广泛。酶免疫分析技术工作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水平可达到很高的等级。免疫检测技术对于检测农药残留中的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和氯霉素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免疫检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基体的干扰,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因此需要对被检测物质进行定量。

2.6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法应用于食品检测时间较短,作为一种较新的食品检测技术,其主要是依据生物传感技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4]。3种生物传感器各有各的特点,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生物传感器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对于检测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很严格,但其检测精度高,因此生物传感器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3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3.1 样品制备环节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样品,以保证农药残留的有效提取和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如土壤样品需要进行萃取、分离和浓缩等处理。

(2)样品粉碎均质。对于大颗粒或有颗粒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处理,以增加样品的表面积,便于农药残留的提取。同时还需要进行均质处理,使样品中的农药残留分布均匀。

(3)样品的溶解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以提高农药残留的提取效率。对于一些难以溶解的样品,可采用增加溶解剂量、使用超声波等方法进行溶解。

(4)过滤处理是样品制备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沉淀物,避免其对仪器的损坏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过滤处理可选择不同孔径大小的滤膜,根据需要进行筛选,以确保样品处理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3.2 检测流程技术控制要点

(1)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不同的农药残留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样品的种类、含量、复杂程度等因素[5]。

(2)样品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样品检测前需要进行仪器的预热、柱温的设置、进样量的调整等工作,以保证检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检测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仪器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如流速、柱温、检测器信号等,及时调整仪器参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峰识别和峰定量。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峰进行识别和定量,这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同时,还需要注意去除峰上可能的杂质干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检测实施环节技术要点

(1)实施标准化操作。国家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规范是根据科学数据和法律法规制定,是对食品检测的科学规范,能够保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测可避免人为操作误差和样品污染等情况的发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正样和负样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标样可用于评估分析过程中的偏差和误差,重复样品可用于评估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农药残留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洁净、干燥、无干扰的实验室环境可避免样品污染和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合适的实验室环境还能够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准确记录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可帮助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追溯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详细记录检测结果也可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保障。

4 结语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以食品中农药残留过高这一问题最为常见,这极大程度地威胁人们的身心安全,也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视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明确检测技术的要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的要点涉及样品制备、检测流程和检测实施等多个方面。只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色谱法准确性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