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城农民画动画化传承研究

2023-07-31常亚恒刘子嘉

美与时代·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承动画

常亚恒 刘子嘉

摘  要:水城农民画作为我国民间的绘画艺术之一,在弘扬民族文化及打造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水城农民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水城农民画未能真正实现艺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式发展,且相关的传承人正在迅速减少。鉴于当前形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城农民画的传承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此次研究以动画的视角,对水城农民画的传承进行分析,论述水城农民画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发展、传承的可行性,以期推动水城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回大众视野,进而吸引新生代传承人的回归。

关键词:水城农民画;动画;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六盘水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LPSSYYBRW2022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水城农民画传承现状

(一)逐渐弱化的原生态环境

1.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被弱化

水城农民画在学习上海金山农民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场景、宗教信仰、节日活动等形成了水城独特的农民画风格。早期的水城县具有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而这些简单的生活便是产生农民画的根源。水城农民画来源于农民艺术家闲暇时间对生活的发现和记录,因而成就了“中国现代民族民间绘画画乡”。

农民画主要描绘农民最原始的生活和生产状态,这是农民画的一大特征[1]。水城农民画围绕农民丰收的景象展开描绘,可以看到农民“收谷子”“挖洋芋”“背背篓”“熏腊肉”等一系列生产生活场景;水城农民画围绕民俗文化进行创作的景象也是极多的,比如“古老的芦笙舞表演”“庄严的祭祀习俗”“载歌载舞的火把节”以及各种乐器舞蹈等,这些题材从客观上间接或直接地反映着苗族人民的社会面貌,是极具价值的素材。

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社会根源。在旧的历史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苗族农村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在因循守旧的生活习惯中形成传统。这样,农民画的题材和创作便有了孕育和滋养它生长的温床。时至今日,水城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是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还是民俗风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没有特殊雕琢、散发着乡土气息、诗情画意的乡村已经变成精雕细琢、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城市,这片承载农民画创作灵感的土地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被挤压甚至重建,让农民画失去了“根”的支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场景除了部分深山的村落,水城区已经少之又少,在退耕还林、绿水青山的背景下,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场景被大幅削弱。一些民风民俗是在耳濡目染中记忆下来的,这传承的过程必然存在着遗忘和丢失的现象,这也说明一旦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引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改变,那么也就必然导致农民画题材和创作母体的改变。

2.原生态的民间工艺被弱化

水城县具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为水城农民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苗族刺绣美轮美奂、样式各异。苗族姑娘把精美的刺绣成果穿戴在身上,让生活场景变得更加民族化,这些样式各异的刺绣图案,也具有极深的寓意,带有民族图腾符号的刺绣纹路,不仅让服饰本身具有民族传承的内涵,也让农民画的创作更加深刻和精炼。苗族蜡染是生活智慧的体现,蓝白之间融合渗透,各式花草鱼鸟符号都栩栩如生,尽显生活百态。随意恣肆的创作风格和农民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生活的艺术化表达。

水城农民画用笔尖代替针尖,用颜料代替线条,用纸张代替布帛。通过对生活中手工艺的学习和提炼,将少数民族的蠟染、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转移到画纸之上,使得水城农民画真正做到画中有农民、画中有生活、画中有艺术。

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民间工艺面临巨大的挑战。手工制作的蜡染和刺绣服饰,虽然精细,但造价极高,取而代之的是工厂化的生产。蜡染服饰颜色较为单一,面料和版式也难以突破,刺绣耗时较长,价格昂贵,致使其很难被大众认可。作为新生代的消费者更愿意走在时尚潮流的前沿,无论是品质、版式、色彩和价格,都更加挑剔。因此,象征着民族特点的服饰也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场景,只有重要节日才能一睹风采。这一现象的出现,让水城农民画在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缺少了民间工艺的加持,也失去了灵魂。

(二)难以聚合新生代的传承力量

1.农民画与谋生活之间的冲突

农民画是生活的艺术,是众多农民画家在劳作之余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较高,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表达与热爱,但是在经济价值上却略显不足。农民画与谋生活之间的冲突让很多农民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退出水城农民画的舞台,只有少数农民艺术家还在坚持把农民画传承下去。迫于经济压力,更多人会选择外出务工、打零工、做生意等来支撑家庭生活的开销。因此,农民画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其文化价值,更要开发其经济价值,只有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平衡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艺术家投身于农民画的创作,否则,将难以为继。

2.新生代与农民画之间的疏离

新生代已经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长期离家在外,使得新生代对农民画甚至是家乡文化都知之甚少。城市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新生代,同时也改变着新生代对于家乡文化的认识。面对有些陌生的农民画,新生代很难肩负起传承的重任,加之当前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潜心农民画创作是对新生代的一种考验。

新生代大部分是大学生,作为外出读书的孩子,其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会更加脱离农村和农民画,尤其是想去大城市闯荡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走出家乡,闯出自己的天地。而农民画的创作是需要传承人坚守这片土地和这个家乡的文化,这对于新生代而言是一件两难的选择。另外,农民画当前并没有找到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点,这显然很难吸引新生代为其止步,新生代肩负着更加繁重的家庭责任,面对当下社会的生活压力,农民画可以实现精神满足却很难实现经济富裕,这也是新生代和农民画逐渐疏离的主要原因。

二、水城农民画动画创作现状

以水城农民画进行创作的动画主要有《摇钱树》和《芦笙情》。动画《摇钱树》是根据水城农民画连环画改编而成。《摇钱树》讲述了一个关于苗族青年的传奇故事。青年长生在其父亲死后被后娘赶出了家门,长生背着破旧的背包,独自一人开始艰难的生活,最初只有后山一块土地与其相伴,后来,长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时却迎来了后娘的妒嫉,以为长生是通过摇钱树才过上好日子,殊不知摇钱树就是长生勤劳的双手。动画《摇钱树》中利用影视艺术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能力,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同时,在动画的讲述中人物更加鲜活生动。美丽的苗族乡村生活和苗族服饰特色都在动画中体现了出来,让民族文化真正“活”了起来。虽然只是简单的二维动画,但是在人物设定、情节安排、场景设置等方面都更具民族特色,也十分贴近农民画的特点。比如动画中描述的是水城小花苗,上身穿着刺绣的服饰、下半身穿着百褶式的半身裙、头发螺旋状盘起,片中无论男女老少皆和农民画一样赤脚而行,生活环境也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大片的梯田、郁郁葱葱的山坡等。动画将水城农民画的元素全部呈现了出来,也将农民画创作的根源水城农民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动画《芦笙情》也是根据水城农民画改编而成。《芦笙情》讲述的是真实的芦笙舞艺术大师“张文友先生”的故事。阿文从小和爷爷学习芦笙,虽然历经艰难,但最终将芦笙带上舞台,走向世界。这个故事也是苗族人人相传的励志故事。苗族的芦笙不是演奏纯音乐的乐器,它的演奏都与舞蹈结合,也就是传统的乐舞形式。动画《芦笙情》比起《摇钱树》在人物动作的设置上也就更加丰富。这种乐舞的芦笙队一般都十分庞大,一群人一字排开或围成一个圆,边奏边舞,乐句短小,活泼跳跃,一般都是在各地区较为盛大的节日活动中举行。芦笙舞曲就像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动画《芦笙情》无论是动作设置,还是人物形象都能体现出苗族的服饰特色和民族风情,它不仅让农民画从画布上跳跃起来,也对苗族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宣传。

让水城农民画以动画的形式“火”起来,是对水城农民画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通过观看动画《摇钱树》《芦笙情》可以发现,这种农民画动画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需要新的技术与新的力量,此时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和影视艺术人才的参与,让水城农民画真正“火”起来。水城农民画不仅可以以二维动画的形式呈现,还可以是三维动画、甚至是电影艺术的形式,让水城农民画真正地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三、动画在水城农民画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一)从“火”起来到“活”起来

“最初的动画只是一个简单的娱乐现象,融入了艺术元素之后才逐步形成了新的创作理念——建立了这门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意识。”[2]在实用社会学方面,影视动画艺术在传播文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水城农民画创作成影视动画,可以让文化不再是躺在画布上的图案,而是立体鲜活的视听画面。人们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对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反应更加强烈,如何吸引传承者的兴趣并加入创作的队伍,在看到水城农民画动画时便有了答案。

动画形式的水城农民画让原本静态的农民画成为一门视听艺术。无论是年幼的传承人还是新生代都会对水城农民画眼前一亮,新生代传承者只有真正认可自己家乡的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去传承和创新。水城农民画以动画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年幼传承人的生活中。比起画布上的水城农民画,孩子们对动画式的表达更容易接受,也更感兴趣。新生代,通过大学的学习和成长,看到水城农民画的创新发展,也更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水城农民画的动画形式不仅在传承者的内心点燃“火”热的激情,更在生活中“活”了起来。通过对比《摇钱树》和《芦笙情》这两个作品不难发现,它们在动画画面的呈现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相比《摇钱树》,《芦笙情》在动画动作的设置上明显更加丰富,画面也精美了许多。这些技术上的细微变化说明水城农民画的创作队伍和技术力量在逐渐壮大。水城农民画动画形式的表达,不仅让水城农民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也让水城农民画从“火”起来走向“活”起来。

(二)从动画角色的设计中探寻农民画的经济价值

“就是自己没有衍生品产业,要在动画作品中有意安排一些可衍生的形象、角色,使之在播出后有形成品牌与授权使用的可能。”[3]在动画创作中,动画角色的设计是运营的核心点,也是产品衍生的重点。纵观动画市场的发展,从受众对动画产品的认可度与喜爱度可以清楚地看到,迎合大众审美趣味、贴近市场需求、靠近生活的角色设计才能够得到受众的青睐;农民画动画角色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农民画动画创作者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了解当下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创作出与时代潮流同步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对本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和贯穿,合理有效地将优秀的水城民族文化融入动画的创作之中,增加动画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层次感,同时要注重后期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诸如故宫文化产品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对于农民画动画化的表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内容的表达,利用创作者所熟悉的本土民族文化可以形成有效的差异化竞争,从而得到本土受众的认可。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农民画角色品牌化运营与文化传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

因此,农民画动画角色的设计需要创作者全方位地考虑动画角色设计的相关元素,分析影响受众喜好、认知、认同和体验感的诸多因素,深入推动农民画动画角色的品牌培育,站在农民画动画品牌化运营的角度设计农民画动画角色,真正将农民画动画的发展推向高速、高效传播的舞台上,让农民画动画可以得到长久的、良性的、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水城农民画动画化传承研究,对于水城农民画的发展、传播有积极的意义,借助于动画可以扩大其影响力,进而提升知名度,后期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群体收入,同样水城农民画也能够为中华民族动画的创作提供新的表现形式与题材,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罗立新.贵州水城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与传承路径[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20(11):92-93.

[2]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6-67.

[3]李南,王钢,晓鸥,等.中國动画的主要缺失与对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38.

作者简介:

常亚恒,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动画。

刘子嘉,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传承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