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背景和时代价值

2023-07-30刘晓颖王开敬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刘晓颖 王开敬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包括了独特的文化来源、哲学来源和实践来源。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党的“人民至上”和具体的价值对象。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形成背景 时代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背景

(一)文化来源:我国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代都对“民本”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在西周时期,周人把天奉为神,周王亦称“天子”。同时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这是“天惟时求民主”,继而提出了“保民、爱民”的思想主张。在《荀子·哀公》篇中,荀子形象地把君王比作舟,把人民比作水,形容君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时期,人民在历史演进中的重要力量开始显现出来,并成为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的思想起点。“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1],要从“民本”的思想汲取养分,就要取其精华,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其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人民的关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人的发展,坚守人民情怀,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这一党的重大政治课题,更好地体现在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落实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哲学来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着天然的联系,从“人”的角度出发,人民是最终的价值归宿。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之一,人是劳动实践的主体,通过劳动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的需要,人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如文化水平、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以及生态美丽等,在更高要求的需要产生之后,我们通常再以劳动实践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那么,人的实践活动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认同,也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目的三重意义上深刻论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5]。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发挥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新特点的深刻体察,是对人民群众利益追求趋势的积极回应的结果。

(三)实践来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真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团结群众,要求做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在这一时期才有了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逐步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依靠人民革命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奋图强,依靠人民的巨大力量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权利;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致力于创建良好的精神文明的条件;通过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让全体人民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过程中也要经受人民的检验,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把人民美好生活的蓝图变成现实的美好生活,吹响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激越号角。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承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与唯心主义关于人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在唯心史观那里,人只是精神的承担者,“黑格尔的历史观以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为前提,这种精神是这样发展的:人类只是这种精神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承担者,即群众”[6]。但是,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的角度去批判这种唯心主义的空虚和虚幻性,“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7]。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的立场不同的是,资本主义虽然也谈人民的思想,谈人权主义,但是却充满了虚假的成分。“我们发现市场上有一批人是买者,他们占有土地、机器、原料和生活资料,这些东西,除了原始状态的土地以外,都是劳动的产品,另一方面,有一批人是卖者,他們除了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的双手和头脑,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前一批人经常买进是为了赚取利润和发财,后一批人经常卖出则是为了谋生。”[8]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着的人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者而不是享有者,生产资料只为少数资本家所占有。简单而言,“人权”的范围不应该是全体的“人”吗?所以也就谈不上人民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人是全体的实践着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巩固者和发展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实现的发展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评判发展成果的主体,发展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思想,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

(二)党的“人民至上”观点的价值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由蓝图变为现实的革命性政党,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推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就有了核心和主心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又一个惊天动地成功实践。从此,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多党协商合作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全方位实践,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索,继而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做好了软硬件基础设施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的标志,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突出新时期新情况下全党要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指导方针。经过基于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案的理论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又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截止到2022年的统计数据,绝对贫困在中国已一去不复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00美元,即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在咫尺。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建设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而为时代所择优选择的。因此,中国人民要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起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0]。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底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鞭策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同人民群众分割开来、对立起来,都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具体化了发展问题的价值对象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发展问题的引导者、参与者、获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1]。这一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理论问题落地,切实解决好人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的最终归宿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更好的教育需求、更稳定的工作需求、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需求等,我们真正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提升为发展的目标,坚持深入人民,体恤民情,纾解民怨,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了发展问题的参与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需要,通过劳动实践获取自身的所需之物,同时以此为目的在劳动中建立起了各种关系,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处于关系网中的人都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在任何的社会阶段,人民始终是社会财富和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从当前的客观实际出发,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进程发展的主要力量,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奋斗的道路上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并肩同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我们还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广泛参与。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2020年我们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在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内在的要求人类社会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内容,因而人的需求相应的有物质财富、民主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福利、生态文明等。但是我国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现象,例如城乡区域资源分布不协调,收入分配不平衡,资源、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了人民一个满意的答案:“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4]。

三、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心中有民,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最终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0.

[2]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6.

[3] [6] [7] [1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286,291,320,287.

[5] [10]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1] [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基金项目: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研究(2021-GX-157),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融通育人构建研究与实践” (213417)。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创新发展:是对发展理论本质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