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的探索

2023-07-28张东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品格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学校通过“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建设进行整体设计,提炼内涵,完善方案,实践行动,精进成果,探索出提升学生品格的新路径。

关键词:品格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张东立,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高级教师。

品格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学生品格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品格提升的有效载体。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围绕“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完善方案,积极实践,提炼内涵,精进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品格提升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

(一)回溯项目建设缘起

学校营造浓厚的墨润文化场域,以“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品质提升,全力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特色。学校坚守“自明明人,日新月盛”的校训,确立“明道明见明达”的校风、“明德明知明行”的教风、“明物明礼明己”的学风,打磨日月如梭、日新月异、日积月累、日省月修等文化模块,追求墨香润泽,绽放德馨之韵,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呈现良好样态。

(二)凝练项目建设内涵

坚持育人为本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必然要以高质量育人为首位。学校发挥育人主阵地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要求。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可塑性的学生,学校内涵建设的各要素也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和个性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主旨与核心要素。

水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引导学生用笔墨描绘天地万物,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墨润的视觉形式既要有笔墨之痕,崇规尚美;又要有笔墨之趣,有呈现在纸上的雅韵。它映衬到学校的内涵建设中,体现的是一种坚持、追求,实现从有形到无形、从有域到无境,直接指向学生品格提升,凝练坚韧意志、尚美情怀、超越精神等内涵。

(三)明晰项目建设目标

学校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指导推进会,明晰项目建设目标,围绕场域建设、课程开发、综合实践、研修活动、以评育人等维度,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体验思考都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实现以美育人。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品格修养,从个体自创走向群体共创,达到以评育人的效果。

(四)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将墨润文化进行递进式解读,将建设内容定位为三个层次:墨润之相——多维度呈现物形空间,墨润之韵——大单元主题课程开发,墨润之境——体验境生于象外。

1.墨润之相:多维度呈现物形空间

一是校园环境浸染。学校建立鹅池、砚池景观文化,取自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家喻户晓的故事;建立“明立方”雕塑,取自“日”“月”兩字的不同书写方式,与校名呼应。此外,校园内其他山、水、石、廊、雕塑多种元素也都体现了墨润文化。

二是活动场域建设。学校以墨润文化为主题,构建一轩、两斋、多坊馆展厅。其中,一轩为翰墨轩,“两斋”为学生活动场地识墨斋、弄墨斋,多坊馆之一有教师活动场地墨艺坊。

三是材料文化体验。学校在应用文化方面,从文字的起源发展到活字印刷拓印体验,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材料文化方面,从文房四宝入手,通过毛笔制作工坊以及墨砚文化、古法造纸体验展馆等,引导学生设计阳光墨童标识,参与制作与墨润文化有关的衍生品。

2.墨润之韵:大单元主题课程开发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依据学校特点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是学校内涵建设有效落实的必然要求。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重视结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学校课程指向的教育对象,学生能否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发展是评判课程实施水平的核心依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必须要重视学校现有的内部资源条件,任何不结合学校发展状况的课程开发都是不切实际的。

大单元下的教学活动围绕一个基础性的教学主题设置问题,根据师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有效组合,目的是在有限的时空里明确有价值的内容。学校以“墨润童心,以美立德”为主题,安排大单元开发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为品格而教”的教学主张。墨润童心童趣,绘就人生品格。学校将以美立德形成于课堂、结构于课堂,以“墨润+”的形式树立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理念,统筹课堂教学的多渠道渗透、文化与情感多内容相融。

学校的学科课程主题研究设定一个总目标,并围绕这个总目标把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学科素养和人文积淀课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达成总目标,指向学生品格提升。

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发展社团课程和特色课程,旨在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高拓展,潜能大开发。学校开设舞蹈、国画、油画、武术、篮球、羽毛球、信息技术等多个课程,引导学生沉浸在艺术体验之中,从而提升品格。

3.墨润之境:体验境生于象外

一是实地调查地域资源。学校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非遗文化,撰写调查报告,并多角度、多层面解读,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是拓展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以“墨润童心,以美立德”为主题,多方位融合拓展学科课程。

三是将墨润文化与时代共生。学校将墨润文化融入现代教学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墨润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性。学校拓展课程空间,打造“墨润+”信息课程,在线上推送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共享经典学习内容。

四是多元评价,以评育人。不同的学习主体呈现的学习结果各不相同。因此,学校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和个性评价,从基础的自评、互评、师评,发展到家长评、社会评,以促进学生内涵提升。

二、品格提升项目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实践育人

育人方法是个系统,从不同方面关注人、影响人、培养人。这个系统有个轴心或关键,即实践育人。实践育人的主要内涵是:用实践的思想、方法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培养拥有实践能力的人。

“墨润童心,以美立德”项目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落实学科融合,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开展以“墨润童心、以美立德”为主题的“学科+”课程活动,打破固化的教学组织形态和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的开展让学生从传统的在教室听课转变为实地研究、综合探索,强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完成大单元计划下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

项目优化了学校教育场域环境,协调了校内外可开发、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从中国传统的水墨文化中体会到深厚的精神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提升自身品格。

(二)路径多元

一是关注传统文化,走近童心。学校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了解东方美学。同时,多维的活动、多元的评价显现学生天然的童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是构建项目思维导图。墨润之相的场域建设包含校园环境、教学场域、文化体验等;墨润之韵主题课程中包含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墨润之境共生课程包含研修实践课程、信息共享课程,同时以评育人。

三是凝练内涵,提升品格。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水墨文化中寻找坚持、追求、态度等,凝练坚韧意志、尚美情怀、超越精神等内涵。

三、品格提升项目体现的成果与创新

(一)夯实精进,凝练成果

项目立项后,学校的办学成果多次被国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满意度节节攀升。

在学科课程中,语文学科在低年段开设绘本阅读、经典诵读等课程;中年段开设书香讲堂、字韵飘香等课程;高年段开设诗词雅韵、阅读美文等课程。体育课程打破体育教学常规,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加强大单元教学设计,架构起以年级为单位的项目实施课程,如阳光体育篮球、健美操等。

校本课程中的书法、篆刻、国画课程以墨润文化为主题,开展特色教学。学校深化书法教育课堂改革,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书法特色课程将书法课堂分为书写技能指导课、临摹指导课、集字练习指导课、书写评价反馈交流课、书法文化课、作品欣赏指导课等六类课程。学校在全面开设母语识字课、写字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校引导低年段学生从《多宝塔碑》入门,通过故事情境了解作品的基本背景;引导中年段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归纳等方法,研究颜真卿不同时期的楷书作品;引导高年段学生通过“颜体”了解唐代书法的经典作品,发挥榜样力量,提升书法文化素养。

(二)格物致知,创新发展

学校以墨润文化为研究基础,在实施中有针对性地适当拓展文化体验,让“墨润童心,以美立德”项目在多空间、多维度中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交流碰撞,进而使项目内容具有丰富性、包容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随着项目的推进实施,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德育体系架构、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特色方面逐渐取得新突破,创出新成果,并促进联盟校的内涵发展,这也为项目的实践研究、反复验证、辐射推广、成果申报打好基础。

四、品格提升项目执行的范式与导向

项目强化教学实践育人共同体,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项目实施步骤为:确定主题、拆解目标;设计方案、确定任务;分析资料、细化流程;行动探索、实践研究;整理汇报、调整精进;提炼成果、推广辐射。学校通过行动及活动路径,探索项目执行的活动范式,引领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品格的提升。

一是场域空间的多维度呈现。从校园文化布置、师生学习场馆设置、文化体验场馆建设、活动阵地拓展等方面,全方位显现场域特点。二是文化资源的多通道融合。学校将文化资源、场馆资源、师资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方融合,发挥共同育人作用。三是育人方式的多路径实施。学校将墨润文化融入其他学科课程,深入探索研究;利用地域、非遗资源,拓宽教育领域;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实现育人方式的融合。

五、品格提升项目行动的研究与反思

(一)行动研究,知行合一

学校打造校内外活动阵地,落实以美立德、以美育人的目标。学生多次从校内课堂体验走到校外实践基地,拓宽教育边际。学校通过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等多种课程,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校内活动体验

学校以“书梦童年——我的故事”为主题,开展旭日讲堂活动,主讲人是东校区四位曾舉办书法个人展的学生和西校区两位曾举办绘画个人展的学生。主讲人从坚韧意志、尚美情怀和超越精神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悟。

学校以“小先生——写大字”为主题,开展小小书法家活动,由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由语文教师、书法教师选取典型书法人物并讲述他们的故事。

2.校外研修实践

学校在开笔礼、入队礼、入学礼、成长礼等仪式中融入墨润文化,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墨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养老院送春联,参观书画家工作室,到非遗传承基地参观,到毛笔场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古法造纸技术等。

3.与公共场馆合作

学校拓展学生学习环境,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非遗展馆等公共场馆学习。例如,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看展览,到博物馆实地学习传统文化。

(二)评价多元,助力发展

学校在项目评价中强调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个性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网络评等,增加口语表述、线上介绍、拍卖会、文创衍生品等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不断促进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

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内涵品质提升项目中,促进学生探索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依据区域资源和优势,以实践探索成果。

学校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推广交流,让项目建设经验为本地区及其他地区推广实验提供借鉴和辐射作用,联动区域内学校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周边地区的学生、家长。

参考文献:

[1]杨帆.社校共育,资源共享导向下的学生体验式德育活动建构:以学生品格提升项目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2(24).

[2]梁俐萍.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7).

[3]梁俐萍.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7).

[4]徐峰.新时代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构建:以“德善”品格教育为例[J].教书育人,2023(11).

[5]郭钰.借助情境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38).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