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3-07-26胡丽

高考·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胡丽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學内容和方式都应该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纵观教育改革的方向,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是必要的。所以,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中越来越重要,通识教育赋予高中阶段的教学更高的使命,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背景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对通识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待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有效的改变,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通识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领域较为热门的探讨话题,将通识教育这一理念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既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方式,也开辟了中国在通识教育方向上的道路。下文以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索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待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促进我国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战略

实施。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要求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育领域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对比传统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调整,更注重人地关系的思维教育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出发,理解和体会自然环境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生存之间的关系。从人类与土地的关系发展情况来看,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人地协调观念都不同,其原因是生产力、工业发展等原因的影响。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开发程度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顺应现阶段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非常重要的新要求[1]。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地理知识学习。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知识共通,需要学生强化自身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地理知识时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了解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对相应的知识内容有质疑精神,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科素养。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效果检测,可以发现,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素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去分析地理中的数据和信息,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地理知识和隐藏的条件去对其进行探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并让学生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高中知识系统,随后从该系统中不断延伸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便于学生探索和学习更高层次的地理知识。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学习了知识,会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对一些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通识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领域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识教育是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全科教育,而地理学科本身就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有物理、化学、天文、水文、地质、生物等。如地球的运动就涉及物理和天文,气候知识涉及物理的蒸发液化,植物和土壤涉及地质和生物,喀斯特地貌涉及化学知识等,所以,将通识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是教育专家研究探索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也需要为后续的大学地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无论是何种教学方式都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要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2]。同时通识教育理念是注重“学习”,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可以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价值。高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为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为高中及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各个学科出发,实现共同进步,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同组合的学科分类教学,一方面是实现专项技能基础知识培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全面的知识教育。高中虽然进行了不同组合的学科分类教学,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组合、哪一科,都需要通识教育。所以,通识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学术越来越专业化的基础上,使其教育更加平衡、开放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可以打破学科间的差异性,让教师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同时每个教育内容都具有包容性和延展性,地理学科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历史地理环境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环境下,地理结构的变化等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人文风俗等内容去有效分析和判断。除此之外,通识教育理念还是以核心课程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和智慧的教育方式,可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内容出发学习相关的概念、地理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实践和更多的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通识教育是广泛的、是全面的,同时也是非专业的。但其终究是凝聚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开展的教育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等观念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让学生的三观得以培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突出基础知识教学,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了解教材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以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已无法满足以后的发展需求,特别是以后走向就业,涉及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所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障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探索高层次的地理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出现过于重视考试的现象,在通识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终身学习,那么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架构是非常重要的[3]。另外,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和开发选修课程内容,并且鼓励高中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选修内容。比如,近现代各种突发的自然和人为事件,可以开展真实性视角下灾难教育,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结合区域特征、学生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去设置和开发出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内容,同时要规划和设计好相应的考核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预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通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地理学科综合化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教育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阶段所学的其他科目知识,实现课程内容沟通和整合,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的同时,也能够让各科知识共同进步和发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高中地理目前所设计的教材内容分为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以及三个选择性必修教材:《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该课程内容如此设计是为地理分科而存在的。第一二册基本上是自然地理基础的简化部分,就是为以后分科不选地理组合的学生而设定的,他们虽然不选择地理,但是这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必备的通识知识。在融入通识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将所有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划分,突出基础知识教学,要让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同时也要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所以,在选择性的三本教材中,难度比第一二册加深许多。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拓宽视野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知识学习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很多地理教材中使用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片就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从单一的内容中对相应的定义进行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就需要教师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拓宽视野,可以让学生通过地理实践去领悟课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流水地貌》一课教学过程中,关于冲积扇的形成,有些同学难以想象形成过程,一个方法是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是懂得快,学生忘记得也快;另一种方法是实验,带领学生弄一个小土堆,再用水杯倒水冲刷演示,不仅亲眼看到了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就可以解释原理,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冲积扇颗粒物的分选状况。教师也可以再弄一个实验做对比,用混合的泥沙从斜坡上滚落下来形成的扇形,与冲积扇做对比,可以明显发现扇形堆积体的颗粒物分布不一样,也可以得出水流的挟带能力和在泥沙重力作用下形成扇形不同颗粒物堆积的原因,其实这是物理知识,这也就体现了通识知识的教育。如果教师把泥沙堆再弄大点儿,倒水表示侵蚀的时候,不仅可以演示出下切侵蚀,还可以演示出溯源侵蚀。这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注意身边的地理常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土壤》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土壤,通过实地观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和定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土壤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这种方式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需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教师长期持续进行,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这需要教师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进行相应地理知识内容操作时要允许学生的操作情况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在针对地理概念和地理名称理解过程中,很多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教师又对其进行实践教学,但学生还是无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4]。在实践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通识知识。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实现实践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及其概念,让学生了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这便于学生直观地感受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融入通识教育时,应结合一些科学、人与自然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轻松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

(三)引领学生自主思考,预习大学地理内容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學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在这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简单地从网络或者课外书籍中阅读一些与大学地理相关的内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为后续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是很多教师很重视的方面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引导学生掌握了该理论概念,而没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进行实践,抑或已经实践了,而学生和教师并不知道实情。现阶段教育领域提出“先修课程”概念,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先修课程计划,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在课堂上增设更多讨论性的内容,让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实现有效的思想碰撞,让学生在思想碰撞过程中提升思考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一些大学相关的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允许学生挑战自己,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让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过程中,教材上主要讲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教师就可以结合贵州喀斯特地貌围绕原因、危害和措施来设置问题。然后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设置问题“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危害、措施”,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不断表达出其原因,随后教师再请学生对原因进行阐述。通过以上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其退化原因。在针对深层次知识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假设土地持续退化,想象一下以后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土地规划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理解和深化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也是让学生对土地、环境问题予以重视。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一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天球的概念,激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铺垫。

(四)运用对比教学方式,拓展地理知识

通识教育理念是以核心课程内容为载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教师可以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学习。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学实行通识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可以借鉴很多高校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在高中很多学科中都蕴含着共同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如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运用对比学习的方式,也能够促使学习效果提升,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人文内容、风俗习惯、气候条件、地形结构、生物等,采用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区域的不同内容,了解其中的联系和差异,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而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5]。同时,在现阶段我国的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对比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引入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将社会发展中创新性的环境管理方式、创新的地理勘测方式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现阶段的环境问题与历史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对比,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中,采取对比教学的方式,在学习锋的分类及其天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双手模拟锋面的移动,同时让学生在空白纸张上去绘制冷锋和暖锋,并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区别,进行对比性教学让学生了解锋移动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延展与天气系统有关的影响因素内容,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对比高低气压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对相应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同时也能将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快速进步。

(五)利用情境教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一堂完整的课中,第一个环节就应该有情境教学,即导入新课环节,新课导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视频,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以是身边的地理问题,如果利用得好,学生在一堂课中都兴趣浓浓,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师省力省心,课堂学习质量更高。例如,学习《热力环流》一课时,很多教师都会引用“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故事,学生感兴趣,教师提问:“为什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生根据教材带着好奇心先学习,然后用地理知识来解答。例如,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一课时,利用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高空跳下的视频,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鲍姆加特纳会感觉温度有什么变化?鲍姆加特纳的衣服应该有什么特别之处?再如学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时,可以利用“海中断崖事件”或者“死亡冰柱”等新词语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平时就得下功夫,而且要多读历史知识和事件,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通识知识的积累和教育。

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学生高中阶段了解和学习自然界的一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融入通识教育,需要教师去分析和探索地理学科素养,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结合通识教育的指导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知识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进步的同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地理实践力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2):71-74.

[2]王述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以西北师大附中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3):77-82.

[3]闫庆武,仲晓雅,葛四杰,等.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13):49-53.

[4]王宇会,余旭,谢耀雯,等.地图教育的重要性及在通识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5):63-66.

[5]江田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下的教学创新路径探索:以《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课程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4):97-100.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