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论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

2023-07-21许其兵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话剧团文华南京市

■许其兵

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和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创作演出的原创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能够入选2022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并不特别让人感到意外。

南京市话剧团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和雄厚实力的院团,自1998 年以来,该团创排的剧目曾三次入选国家文华新剧目奖,两次入选国家文华大奖,三次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可以说,南京市话剧团就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即使放眼全国,能够交出如此靓丽成绩单的市属院团也不多见。但是,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能够入选2022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也多多少少有点让人感到意外。

因为这个剧目算不上重大主题作品,既不是表现重大革命题材,也没有突出的英模人物,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下里巴人”的味道。剧中没有宏大场面,也没有明星名角助阵,都是本团演员和从团里退休的老同志,整个舞台上加起来一共七个人。主创人员也不是全国知名大家,编剧是本团退休的老演员肖明和原南京市文广新局艺术创作室主任、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周群,导演是常州的青年导演王冰茹。

如果我们回头审视一下前作——也是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和南京市话剧团创排的话剧《民生巷11号》,也许我们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话剧《民生巷11 号》创排于2014年,不仅成功入选当年度的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还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奖和三个文华表演奖,两位主演凭借此剧同时获得第27 届上海白玉兰奖,还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两赴德国演出并参加“柏林中国文化节”。应该说,当年的话剧《民生巷11 号》创造出了不俗的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时隔八年,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南京市话剧团再度联合,话剧《民生巷11号》的原班人员又一次携手,共同打造出来的《民生巷11号之二》,能够入选2022 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既在意外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了。

《民生巷11 号》讲述南京老城南一座国民党高官遗留下来的民国老宅,即将面临拆迁。从小生活在这座房子里面的三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马国庆、肖国庆、于国庆(分别由南京话剧团三位“老戏骨”马小宁、于东江、肖明饰演)像童年时代一样,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并追忆一路走来的友情。

《民生巷11号之二》沿袭了前作的主要故事情节,剧情还是围绕着那座国民党高官遗留的民国老宅展开;位于舞台正中央的,还是那幢能够360度旋转、带有强烈民国风格的小二楼老房子。只是《民生巷11号》里老房子的拆迁问题,变成了《民生巷11 号之二》里的“老区改造”,应该算是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吧,这种城市建设思路的转变非常符合南京当前的实际情况。

纵观《民生巷11 号》,很容易就能看出,该剧剧情并非真正围绕着“老区改造”一事展开,与其说“老区改造”是该剧的中心事件,倒不如说它只是一个引导剧情展开的“线索”,或者说只是一个故事发展的“背景”。与大多数戏剧起承转合、层层推进、线索分明的叙事结构相比,《民生巷11 号之二》的叙事结构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或者核心事件,真正充斥全剧的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是马国庆、于国庆、肖国庆的老年生活和他们的童年回忆,是四个年轻人平庸日常的工作生活小事。

这样的叙事结构使得该剧形成一种近似于散文的舞台风格——形散神不散。没有贯穿全剧的核心事件,剧情却始终离不开三个老头和他们身边人的生活;各个戏剧事件看上去互不关联,却始终围绕着那一幢小楼和它的住户而展开。每个人物的命运看似独立却又相互纠缠,每个角色活在当下却又既连着过去也连着未来。

《民生巷11 号》以那些深入南京人骨髓的传统、习惯、乡音等各种元素,生动再现了鲜活立体的南京的乡土风情、南京人的性格特征和底层群众的喜怒哀乐,一度征服了台下观众,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民生巷11 号之二》也像《民生巷11 号》一样,自内而外地散发着人世间的烟火味道。老南京的本味土话和老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南京街头巷尾的陈年物件、简单摆设,左邻右舍的家长里短,秦淮花灯的非遗元素,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等南京特色食品,以及四川姑娘陈小玲带来的绵阳米粉、江油肥肠等川味美食……在《民生巷11号之二》中,共同构成了一种世俗而有趣的味道。

剧中那些平凡的人和他们琐碎的生活,通过一座小楼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小小的舞台交织在一起,共同为观众呈现出色彩缤纷、情感丰富、意趣盎然的底层百姓生活的“浮士绘”。

正如导演王冰茹在评价《民生巷11 号》时所说:“一种琐碎的美,温暖的美,酸涩的美,满足的美,遗憾的美,草根的美,是一幅幅精美的民俗风情画卷。”

《民生巷11号之二》也是如此。

“时过八年”,“民生巷11号”不变的是人物、地点、人情世态,变化的是时间和舞台角色的人生命运。

三个老头已经退休赋闲在家,却都疾病缠身、境况不佳——马国庆乐观开朗、精神抖擞,却身患癌症;于国庆血管不太好,只能强行忍着不吃荤、多吃素;肖国庆的阿尔兹海默症越发严重,一连气走了三个保姆,女儿小川又工作繁忙,无奈之下想安排其去养老院,却遭到肖国庆的坚决反对,致使其心力交瘁……三个老头的童年伙伴、远赴德国的白雪还是没有现身舞台,编剧却让她的儿子吴杰睿回到祖国,参与南京老区改造的设计工作,勾连出三个老头关于白雪的童年记忆和他们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也成就了他与肖国庆女儿小川的爱情故事。表妹李大花已经嫁人生子,晚上住家里,白天回来照顾他,还利用直播创业养家。新创造的人物陈小玲从四川乡下来到繁华的南京,加入这个“民生巷11 号”的生活变奏曲,带来了新鲜的故事……这些变化构成了《民生巷11 号之二》与首部作品的不同之处,让我们在人间烟火的味道里感受到,生活并非都是诗情画意,还蕴藏着许多辛酸无奈。

除了三位老人遇到的养老和健康问题,身为第二代的年轻人也各有各的艰辛——李大花结婚以后,与丈夫聚少离多,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身为大龄女的小川,既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又要独自照顾生病的父亲,显得异常脆弱不堪;小川表妹、绵阳姑娘陈小玲正处青春,却只能在肖国庆家帮着照料老人,谈不上什么前途……

真实的生活,总是这样悲喜交集;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也应该这样真实,甚至应该更真实。这些人世间的悲喜交集,不可能不引起观众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各种生活的无奈辛酸,在剧中几乎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真实的生活是不可能如此尽善尽美的。但是,身处真实生活中的人们,不正是需要结局圆满的戏剧情绪带来一些慰藉,以此暂时忘掉生活中的辛酸无奈吗?

一部没有耀眼明星大家加盟,也不是花费重金的作品,《民生巷11 号之二》为什么能够赢得专家认可和观众喜爱?甚至超过了一些重点打造、“命题作文”式的舞台艺术作品?它的成功也许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省。

人们经常会讨论艺术应该“有意思”还是应该“有意义”的问题。用通俗直接一点但不一定准确的话讲,“有意思”就是要好看、好玩,比较容易为观众接受,“有意义”就是作品要有深刻的主题立意、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让观众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感情升华。

其实,“有意思”和“有意义”不应该成为一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件艺术作品的一体两面。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对两者加以区别、分析、评价,但它们在作品中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清晰地分为“有意思”和“有意义”两个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负责“有意思”,另一部分负责“有意义”。对一件作品本身来说,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形式必然表达出某些内容,内容必然要以某个形式为载体。因此,艺术作品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兼具“有意思”和“有意义”,只不过在实践中,特定的一件艺术作品总会偏向“有意思”多一些或者偏向“有意义”多一些。如果从“有意思”和“有意义”来看的话,《民生巷11 号之二》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不是因为它在这两者的关系上把握得比较平衡呢?

猜你喜欢

话剧团文华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西藏话剧团剧目创作演出巡礼
填 数
陈文华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近十年西藏话剧团创作生态浅析
倪文华 作品
小动物话剧团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