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2023-07-20吕正珠

名师在线 2023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师应情境

文/吕正珠

引 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问题的解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结果,而发现、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创新性地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同样说明了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问题引领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数学教学的过程就始终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数学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1]。

一、问题引领教学的概述

(一)问题引领教学的内涵

问题引领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究性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引领教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精神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内涵。首先,问题引领教学将学生学会提问作为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讲,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真实问题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次,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引领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真实数学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和核心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积极思考、探索,在对问题核心给予层层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的有效解决。

(二)问题引领教学的教育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数学的实践教学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教育价值[2]。第一,问题引领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问题的设计、提出,也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此真正地找准学生的疑惑点,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第二,问题引领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问题引领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有创新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能与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整合,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创新。第三,问题引领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思考都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及解决而展开的。这就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综合性地解决问题。

(三)问题引领教学的实施原则

首先,生活化原则。鉴于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性,生活化原则是数学问题引领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实施原则。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启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能真正地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进行整合,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其次,情境性原则。学生的认知限制了其思维的拓展,而教师在问题引领教学的过程中,就应通过相应情境的创设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及深度因情境的引领而得以拓展。这就能使学生在更具创新性的思维中提出和解决问题,以此促进问题引领教学的有效开展。

最后,问题导学原则。在问题引领教学中,问题是最为核心的因素,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因此,教师就应严格遵循问题导学的原则,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问题的提出为目标,以学生问题的分析、解决为教学途径[3]。这样能培养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问题引领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都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有效探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问题引领教学的实施,通过其基本流程的实现来促进问题引领下数学课堂的构建。(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积极制订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订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起始环节,又是对教学活动方向进行引领的重要因素。而问题引领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同样需要明确、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引。因此,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制订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既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又能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此提高问题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解“正数与负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应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明确地提出“正确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与应用”的教学目标。而为了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就应将其分化为“通过实际生活需求了解正数与负数的产生原因”“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利用正、负数进行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表示”等若干子目标,并围绕这些子目标进行一系列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样问题引领教学就会因科学教学目标的制订而更加有效,从而引导学生以此为主线提出更具探究性的数学问题。

(二)有效创设具有引导、体验性的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问题引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创设是促进问题引领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以形象、趣味性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问题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将问题引领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验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及创新积极性[4]。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商品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盈亏问题情境:由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当他60 元卖出一件衣服时,高兴地表示“我盈利了30%”;而当他以同样60 元的价格卖出另一件衣服时,则悲伤地表示“这件衣服我亏了30%”。然后,这位同学提出“到底是挣钱了还是亏钱了”的问题。这种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此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疑问,促进问题引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问题引领教学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是问题引领教学最为核心的目标,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初中数学的问题引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终点,而是问题引领教学的起点。教师应结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深刻的理解,结合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在自身积极、深刻的思考中表达自身的疑问,实现真实性问题的提出。例如,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如图2 所示的直线,并提出“这一条直线上包括几条直线、几条线段、几条射线?”的问题。这一问题情境的提出与学生的固有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与整合,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疑问都能呈现在问题引领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提出问题、主动质疑的积极性,达到以问题引领教学的目标。

图2

(四)启发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灵活解决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都是通过同一个教学过程实现的,这就说明学生不仅需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身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的问题引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对这些技巧与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以此有效解决自己所提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仍以“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为例,当学生提出诸多问题后,教师不应急着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解答,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自主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方法,使学生既可以通过数学阅读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与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多元化的方式提出、解决了问题,实现了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教师就可以在对其答案的归纳、总结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学习疑问,这样学生就会在这种逐步深入的学习循环中获得深度学习的效果,以此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积极展开问题引领教学的评价反思

“成长=经验+反思”是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另外,郑毓新老师也提出,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这就说明了在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中,教学反思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提问能力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教师应在问题引领教学中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评价反思活动,以此为问题引领教学的有效开展积累宝贵经验,为学生的进步、成长指明方向。在初中数学的问题引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相关的评价反思表格,使学生结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自身的学习过程,按照相应的栏目进行有效的评价。而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评价意见的总结中获得相应的反馈,以此实现有效的教学反思,促进后续问题引领教学的有效实施。

结 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是促使学生有效思考、积极学习的重要驱动力。而问题引领教学就是基于学生这一学习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有效教学流程的实施,来发挥其独特教学价值,以此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以问题为引领的数学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师应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