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 后资深渔医亲述科学防病经验

2023-07-19海洋与渔业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兴县水产养殖户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李易珊

“这 几天要刮风了,大家提前准备一下!”“过冬了,记得控制投喂量。”……这是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渔安渔业服务部里经常出现的场景,负责人冯超俊细心叮嘱养殖户做好管理工作。

当年回乡创业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成县内无人不晓的渔医。冯超俊,2012年获得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资格,2016年入选云浮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库,2022年获认定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一直以来,冯超俊带头开展良种良法的推广,引导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做好病害防控,在丰富养殖品种,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作出贡献。

“让养鱼成为喜闻乐见的工作,让养殖户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冯超俊的理想。当前,传统养殖户抛弃落后观念转向主动防病,越来越多有理想、有知识的年轻人重返鱼塘,共同为振兴家乡渔业出力。

冯超俊

曾一天跑7个塘

2008年,冯超俊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在湖南一家公司工作4年后,决定回家乡创业。他知道自己不能空手回乡,于是开始铺路搭桥,做足准备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抽空外出考察学习,在广州番禺某养虾场跟着师傅学习一些调水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从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等全面掌握水生动物防疫知识。

2012年,结束考试的冯超俊,收好行装踏上回乡的路途,成立新兴县渔安渔业服务部。尽管此行是有备而来,但是前路依然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冯超俊在创业的同时,也加入到饲料公司做业务员,身兼数职。“我刚回来,面对空白的市场,手上也没有客户。”冯超俊告诉记者,开发市场不容易,破局唯有依靠努力和坚韧。每天6点起床,上午跑塘看症,中午在塘头随便吃点,下午逐户上门送药,直至晚上8点回家,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由于新兴县以山塘水库为主,养殖比较分散,养殖户相距较远,平均都有30公里的路,冯超俊开着摩托车,每天跑200公里,最多也就6~7个场。“车上放不了太多渔药,同样的路线每天需要走两次。”忙时,他请来父亲帮忙看店,给自己争取更多上门服务的机会。

除了开设“门诊”外,冯超俊还经常出“急诊”。他解释道,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当遇到天气反常、停电等,鱼就会出现急性而严重的应激反应,比如缺氧浮头、亚硝酸盐中毒等。深夜凌晨一接到电话,冯超俊就马上带上工具和渔药出发。对于这类突发情况,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挽救局面。冯超俊至今仍深刻记得,10年前,一个养殖四大家鱼的场,出现大面积浮头,他赶了半小时路程到达后,立刻向池塘施放药物,但已无济于事。养殖户损失惨重,情绪激动,还将矛头直指冯超俊,当场发出责怪和埋怨。他坦言,创业之初,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路上,冯超俊不断积累经验,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从简单的显微镜开始走进鱼类病理学的世界,用奋斗求知,用实践探索答案。日子渐长,他对水产动物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依靠鱼体表征和血指标,就能基本判断其生长的水环境和投入物情况。

那张一天200公里的工作轨迹图,是冯超俊与养殖户紧密联系的重要依据,它带去治病良方,带回了信任关系。

开拓叉尾鮰养殖3000亩

据介绍,过去,新兴县主要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约占98%,但一直收益不高。尤其是近4-5年来,四大家鱼的塘头价低迷,利润空间严重萎缩,大部分养殖户赚不到钱甚至还亏钱。这不仅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还制约了全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冯超俊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他开始寻找其他品种,并用了3~4年摸清了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特性,市场前景等。“我们评估过叉尾的养殖成本和风险,认为适宜在新兴县养殖。”冯超俊进一步说道,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不难,且价格稳定,养殖利润在10000~20000元/亩,是转型的优良品种。

叉尾鮰

很快,推广特种鱼斑点叉尾鮰的想法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县委党校、县关工委等经常邀请他作为主讲嘉宾,为养殖户授课。2022年5月,冯超俊作客县关工委举办的2022年第一期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为养殖户介绍养殖的品种、养殖的模式等资讯,并根据不同的鱼类,介绍了养鱼的密度、成本、市价、病害防治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创业青年纷纷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学到的知识技术对未来大有帮助,增强了在农村创业的信心。此外,冯超俊还经常联合饲料厂、渔药厂开展讲座。

“要让大家从四大家鱼转养叉尾,讲授知识只是第一步。”除了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外,冯超俊多方联系,为养殖户解决苗种来源和销售渠道的问题,打通上下游的服务链接。他亲自给每个养殖户对接资源,一对一、一对多,没日没夜的工作。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到家后电话依然响个不停,冯超俊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养殖户,而跟妻女却少能聊上几句,心中对家庭感到亏欠。

在有关部门和冯超俊的共同努力下,少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养斑点叉尾鮰,随后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如今,新兴县水产养殖总面积35355亩,已经发展斑点叉尾鮰养殖3000亩,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转型后,养殖户的收入大有提升,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从事水产养殖。

黄颡鱼

现在,冯超俊每年都会应相关单位和水产合作社的邀请,到各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为全村、全镇水产养殖户授课。接下来,冯超俊还将推动黄颡鱼、加州鲈等新品种养殖。

提倡强化鱼体免疫屏障

入行多年,冯超俊对病害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掌握了很多防病、治病的方法,却发现一些新方法很难传播和推广,究其原因是落后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以前,新兴县从事水产养殖的主体为传统养殖户,他们年均50~70岁。在传统的粗养模式下,养殖密度低,投入物少,饲料天然健康,较少出现复杂的病,若发现病害简单地消毒、杀虫即可。“比如说鲩鱼,以前每亩才养几百条,养好水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的精养模式,养殖密度大、养殖投入品多,病害发生的频率增大,病情更加复杂。

“导致病害频发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要把防治病害的重点放在鱼体本身上。”冯超俊补充道,疾病的传播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有关,水产动物病害的三元理论即病害的发生是环境、病原和水产动物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多数的病原都是条件致病菌或虫,当三者处于平衡状态下,鱼一般不会发病。然而,传统的防病治病观念重在治,一味强调消杀病原,采用大量刺激性大的药物,甚至是抗生素,不仅无法保障鱼类健康,还造成了药残问题,与绿色养殖方向背道而驰,传统思路显然已不适时宜。

起初,老一辈的养殖户对新事物、新方式十分抗拒,他们坚持看似“简单”和“便宜”的老方法,不愿增加额外支出做好日常的保健,往往等到发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总抱有侥幸心理,万一呢?不能等到有病才治病,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没病防病,保障生产效益。”对于病害防治的工作,冯超俊可谓比养殖户更操心,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复述同一个理念,长期的用嗓过度还让他犯了咽喉炎。

冯超俊把关键控制点放在易感鱼群上,他提倡调节鱼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以斑点叉尾鮰为例,其为无鳞鱼,皮肤所分泌的粘液是第一道免疫屏障,当其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分泌粘液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极易被感染。“强身健体”的办法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毒素对机体的影响,让鱼群不“易感”。具体而言就是加强消化、免疫、循环系统功能,定期解决肝胆肠道问题,将所积累的毒素排出体外。

传播健康养殖新理念

冯超俊所强调的健康养殖技术,既要关注外部水环境又要关注鱼体内部环境,如何科学开展日常管理?他根据多年养殖经验总结出8字秘诀——7分内服、3分调水。这样的设计是源于“内服动保产品,调理好鱼体体质,其所排粪便当中的污染源也会随之减少,间接起到了调水的作用。”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动保产品的问题,冯超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指出,用量不足发挥不了保健作用,用量过大会增加养殖成本。首先,从苗期就要开始关注,由于开口饵料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导致白肝,此时要增强机体消化能力。其次,一般情况下养殖前期不需要施放动保产品。再次,进入养殖中后期,饲料投喂量达到高峰期时施放动保产品。他所说的高峰期,大约为10亩水面投放7~8包料,或每亩水面投放饲料40斤以上。此时,每7-10天调水一次,其中三天动保产品拌料投喂。期间,应定时采样,对池鱼进行解剖镜检等,以此检查病害防治的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按照这套理论方法,冯超俊在自家鱼塘养了5年黄颡鱼,他自豪地说道,“全程无消毒杀虫,成活率大于90%,说明方向是正确的。”他表示,7亩黄颡鱼养殖池塘,按照10元/斤的售价,亩利润约1万元,若市场价格回升至正常水平,3万元每亩是没问题的。

冯超俊毫无保留地向身边人传授养殖经验,把自己的弟弟、小舅子都带入门。他带头引用健康养殖的新理念,让水产病害得到有效控制,鱼变“好养”了。看到养殖户生产变得顺利,赚钱变得容易,他十分欣慰,“正确的方法加上养殖户的努力,现在他们每年能有30万元的收入,吸引越来越多人做养殖。”2018年后,随着塘租上涨,部分传统养殖户退出养殖,年轻一代带着新理念“接棒”,有的转行后又回来,这批新渔人很有想法,为家乡渔业发展带来一派新气象。

如今,“鱼价好就拼命喂料”的错误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养殖户能主动上门学习新技术,交流健康养殖的心得经验,也有意识常备急救药品,冯超俊心中欣慰。这些年来,他尽心尽力做好渔医的角色,广交朋友,把养殖户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去解决,甚至比他们还上心。平日里,养殖户都亲切地叫他一声“阿俊”,喜欢招呼他到家里吃饭,喜欢和他分享出鱼和分鱼的喜悦。

从最初的吃力不讨好,到现在的集思广益,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确实很辛苦,但都是值得的。”回首过往展望未来,冯超俊认为,自己的工作谈不上使命和责任,他只是首先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然后再帮大家解决他们的问题。他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人,最终实现转型增收。在评价自己的职业时,他说,“前后几年,全县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就我一人,我是吃这行饭的,做该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新兴县水产养殖户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一道模拟题引出的圆锥曲线的性质